第二十一章 游街时的发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珂这时还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算计,此时他正和小茜很愉快的在镇上的街道上逛来逛去,这镇子虽不大,王珂和小茜玩兴却很浓,逛起来十分的缓慢,每个档口都会停留许久,虽然基本没有买什么东西,但每个档口的东西,王珂都会仔细看看,借机了解这个世界如今的发展水平。小茜和很多现代的女生一样本就喜欢这种只逛不买的游街方式,两人倒是相得益彰,越发的兴致勃勃。
小镇上的店铺不少,虽然店铺的规模不大,但药铺,铁匠铺,酒馆,米店,布店却应有尽有,今天又是节日,街道上更是人山人海,许多附近的乡民拿着自己收获的物品像一些珍贵的草药,自己家中的粮食,织的粗布等沿街叫卖。于是整个镇子更显得热闹非凡。
王珂原来以为所谓的西泽部落就是这个镇子附近的范围,见到这么多的人,问起小茜,才知道,这西泽部落有几千个村落,人口近百万,这个镇子在部落的中心部位,是最大的集市,这一年一度的丰收节,不少很远地方的村民也赶来过来,所以小镇就显得人满为患。
王珂本来听了“西泽部落”几个字,就断定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现在从镇子上管中窥豹,才知道自己错的很厉害。这西泽部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起来已经比较高,从村民的劳动所得可以看得出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很高,土地已经实行了私有制。但没有听说谁家拥有奴隶,从张家对待仆人老黑的情形来看,社会发展水平绝对已经到了从奴隶社会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用“部落”这种称呼。想来政治制度的建设极为落后。
王珂一路看的眼花缭乱,越看越好奇,许多东西以他的见识自然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断向小茜问着问那,小茜自己年纪不大,本来对许多东西所知不多,不过难得有人把自己当成老师,也是不厌其烦的解答,幸亏王珂对这个世界虽不了解,但毕竟前世的社会远比现在发达,小茜只要略一解释,他便能猜出用途,所以这“师生”二人倒是一个教的马马虎虎,一个却是听的明明白白,王珂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正午,王珂觉得有些饿了,毕竟一大早出来后,就没停下过,体力消耗很大,于是叫上小茜,准备走进路边的一家饭馆吃饭。这时路边一个村民挑着的一担东西吸引了王珂的目光。
王珂走了过去,和那老农打了个招呼,问起价钱来。
小茜本来有些奇怪,不明白一上午一样东西都没买的王珂打的什么主意,等看清老农担中的东西,不禁恍然大悟。
原来那老农挑的正是王珂对小茜说起过的大豆,也就是小茜所说的“菽”。王珂早就打算找些大豆榨点油来给小茜做菜,现在碰到老农挑着大豆,自然不能放过。
那老农挑的那一担少说也有七八十斤,王珂估摸着自己那点钱可能买不了多少,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一担也就只需七十个铜币,看来一斤还不值一个铜币,大感意外,暗暗估算,这一个铜板看来购买力比前世的一块钱还要强上许多,自己兜里的钱少说也比得上前世的两三百块了,才知小茜说钱不少果非虚言。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王珂最后以六十五铜币的价格连框带大豆全都买下。
王珂挑起大豆,对一旁的小茜说道:“小茜,我们吃过饭先把这些送回去再来吧,午后听说就是什么‘夺鼓大赛’,肯定精彩。呵呵,说不定我还能把那鼓抢回来送给你”
“哦,小珂哥哥到时你就别上场了,你身体刚好,别又受伤了。”小茜显然不愿王珂去夺什么鼓回来。
“呵呵,小茜你不必担心,这小黎几次三番的约战,我要不去,平白叫他看扁了。”王珂渐渐明白黎纪然的用意,想是借机让王珂出丑。王珂倒是觉得想以前娶亲一样,女方家人少不了要为难一下男方,这时候男方要不是不表示一下,那面子就丢大了。所以为爱情而战的王珂少有的义无反顾了一回。

小茜自然明白王珂去夺什么鼓多少和自己有关,心里虽然不赞成,却又觉得甜蜜万分,当然虚荣心也是大大的满足。少女的情怀向来如此,小茜也就不多说,把话题转到王珂刚买的大豆上来。
“小珂哥哥你该不会真是是要那这些大豆去榨什么油吧。这‘菽’煮熟了味道不错,可是不能多吃,爷爷说吃多了会拉肚子的。你要是榨不出油来,这么多的大豆不知要吃到什么时候。”小茜听王珂的说法挺有意思,于是也跟着王珂改成‘菽’为大豆。
“那不简单,吃不完我们就用它来做豆腐,再做成豆皮,豆干,千张。拿出来卖,说不定值不少钱。”王珂心情大好,随口说道。
“什么是豆腐,还有豆皮,豆干,千张又是什么?”小茜一双杏目瞪得浑圆,又是好奇又是不解的看着王珂。
“靠,不会吧,这里看情况不会这么落后吧,连豆腐都没有,中国人吃豆腐都吃了不知几千年了。”王珂心里大叫连连,意外之极。
其实王珂还真的有些误会了,看这里经济发展水平挺高,以为早就是中国人盘中之物的豆腐必然早就出现了,王珂以为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豆腐,但早到什么地步就不清楚了,其实豆腐在中国汉代发明,广泛流传却是在宋明时期。
据记载,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
自刘安发明豆腐之后,豆腐在八公山附近流传开来,宋明以后,豆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名士也走进传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无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间,曾亲自动手制作东坡豆腐。南宋诗人陆游也在自编《渭南文集》中记载了豆腐菜的烹调。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荦关于康熙皇帝与豆腐的一段记载。时值康熙南巡苏州,皇帝新赐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颇具人情味、乡土气的豆腐菜。
王珂现在所处的世界,虽然生产里有了发展,社会已经过渡倒封建时期,但只是所谓进步相对王珂以为的原始部落而言,其实此时这世界的发展水平算起来大概和汉朝初年差不多,豆腐没有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珂没想到自己随口的一句话引来居然引来一帆风波,看着小茜因好奇而变得格外俏皮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又伸出手捏了捏小茜的鼻子。
“呵呵,豆腐么,是用大豆做出来的一种吃的东西,可以用来做菜,我还记得制作的方法,回头做给你吃,好不好?至于豆皮,豆干和千张,也都是用大豆做出来的。到时我一并做给你看好了。”
王珂心情大好,“看来做完说书的祖师爷,接下来要做的豆腐的祖师爷了。”
王珂挑着担子,肩膀被扁担压得生疼,心想这幅身躯看来是空有个样子,还没自己以前的身子好,以前自己帮家里农忙的时候,这点重量向来不在话下,谁知现在身躯居然担子在肩不过这么一会,居然就受不了了。看来这身体以前的身份并没有从事过什么体力劳动,肩部的骨头还没有被担子磨平,以至于现在很是难受。
很快,王珂和小茜找了个饭馆,吃完午饭,便一起回了趟家,反正距离不远,休息了一阵,听到对面河滩上传来阵阵欢呼,才忙不迭的动身出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