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斧短文 第十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斧>>
文登南有个耩上村,村里有一姓洪的人家,现在所说的这个人就是洪家的一员,小名叫合斧,为人特别勤快俭朴.他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并不算好,结婚分家之后便以贩麻为业干起了生意.所谓贩麻就是挑根扁担跑到码头上收购一些搓麻绳用的原料,再担回来走街串巷地叫卖挣份辛苦钱,指望干这个发财可能性不大.不过世事难料,合斧这一年还真的在贩麻上发了个大财----一艘满载麻料的货船停靠码头,当时麻市行情极不稳定,价格也随涨随落.正巧,合斧这时攀上了一位北方的大客户,出的价格不低.而这船麻的价格却又贱得惊人,他瞧准这个机会东拼西凑多方筹措,将整船的麻料全部买下,接着一转手,一笔丰厚的差额利润便装进了腰包.有这笔钱垫底,他已经成了当地的富户,不过从表面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身上依旧穿着那件黑色旧长袍,怀里揣上几个玉米面饼子,扛着扁担继续赶码头.每次出门,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二天,但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并不是说他挣得钱多,而是肩挑背扛回来不少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买得,都是捡得,捡得肯定都是些破烂,有时什么也捡不到,也要在到家之前用长袍前襟包一包从路上拾来的马粪和少许的粮食粒.到家后,先把粮食粒挑出来,再把粪堆在院中一角.经常如此,也就越积越多.
他在外面跑生意挣得钱从来不会用到日常开销上,为此还专门制做了一口装钱的箱子,上面留一条缝,其他地方都钉死,有钱就从缝隙里塞进去,平时无论遇到什么难事,这钱就是只进不出.逼着大家出去干活,不能闲着,以补日常之需.
多年之后;合斧因为年龄的关系不再赶码头,而是买两头上好的骡子一驾大车专门搞租赁.婚丧嫁娶,运货拉脚都可以找他.有一次;他为一户娶媳妇的人家出车,开席时,他们这些拉脚干活的都要等着,等正席撤下之后再吃饭.趁这个空裆,他到后院看看车马,正遇上主人家端出一笸箩地瓜干倒进马槽喂牲口.他见此情景便不由自主数落起来:"这些败家东西,姑娘嫁到这家还有好啊!这么好的干粮喂牲畜``````!"
一边唠叨一边凑上去跟骡马争食,等到主人家招呼吃饭时,地瓜干已经把肚皮填个溜圆,瞪眼对着满桌鸡鱼炖肉一口也咽不下去,他类似这样的事干了不只一次.

合斧的吝啬是出名的,不舍吃不舍喝,就知道积攒,当然;他也有大方的时候,如果有谁要出卖土地,他马上来了精神.谈好价格,跑回家撬开箱子拿钱买地.这也是唯一能够让他动钱的情况.就这样滚来滚去,不出几年,他的土地已经积累到一百四十多亩,而且都是土质好水源充足的好地.尽管如此,他家的生活依然如故.他倒认为很正常,可家中其他人熬不住,所以每次趁他出门后,家中其他成员便集体改善伙食以解谗虫.等他回来,家里已经收拾利索没有任何破绽.他有时也能赶在家里人偷吃时回来,不过;家人一样有法应付.他家门前过道比较长,他老婆把一碗提前准备好的豆子或花生米向外一泼,屋里可以从容不迫收拾残局.都知道,男主人不把外面的粮食粒捡干净是不会进门的.事实也就是这样,他一边骂这些败家东西一边蹲在地上捡``````
记得还有一次;家人出于关心留一碗水饺给他,当他看见水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声训斥,"``````这太过了!咱们什么家庭?还吃水饺,这么好的东西是咱们吃得吗?!``````"为了应付,他老婆只好谎称是东头二嫂送来的.他一听是这样又不安道:"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报答人家?``````"所以第二天一早他就上山砍了两捆柴专门送到东头二嫂家表示谢意.东头二嫂为这两捆莫名其妙的柴还特意来问,家人便嘱咐她,"给你柴只管收下,千万莫说别的"``````
合斧死得时候六十三岁,正好是一九四五年小日本投降那年.他一连病了六天卧床不起,等到第六天头上精神忽然好了起来,要他老婆给做碗面条吃.吃完面条又躺下睡了,并且再也没起来.
每一个富足的人都有他独特的理财之道,不过勤俭节约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听很多老人回忆往事时都说:"在那个年代的地主们,真正靠欺压别人起家的情况是很少的,其实大部分人的家业都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甚至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受更大的罪".
丙戌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