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出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革的时候有句时髦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把其用在改革开放的现在,确切的说农村的确有大有作为的地方。
在这里我不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就农村来说从农产品的深加工到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及绿色农产品等这一些看似简单但有极具发展潜力的东西往往不被现代的农村人重视,他们大多只是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模式,而这些农产品的附加值往往容易被子现在的农村人所忽视。
也就是这样的农产品附加值甚至能够给他们带来倍于原材料的效益,然而这样的可观收如却被我们所放弃。
为什么,就是我们农村现缺乏对农产品的开发的相关技术,关管模式与配套的资金,因此上说农民要想发展自已就必须有想现的科技头脑与经营理念。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就需要现代化头脑的新型农民。
二农村的生产资料与相关市场的优势在必行。
农村的生产资料是比较充足的(除一此化工等方面的)而且资料成本因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也是比较低的,就现在的农村来说,劳动力的资源也是非常深厚的,毕竟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大部分,如果他们用心,政府引导引进技术得力,应该说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
三:农村的人才资源:我们放眼沿海地区,那些生产工人与管理者甚至于高层管理者大多都是从农村来的。他们无论从低端的产品到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那一件不是从他们手中诞生?
而他们的心中也有相当一大批人期望能够在他们的家乡——农村有他们的施展空间,也许他们是不安份的一代新型的农民,也有人叫他们为农民工,但无论他们在异乡怎样的付出,家的概念始终深藏于他们的内心深处,如果有可能,他们宁可回到他们的家乡,那怕工资水平不如现在他们所处的地方的工资,他们也会义无反顾。而现阶段恰恰缺乏的是政府的引导与执能的转变扶持。综上所述,只要农村的政治环境与生产环境有所发展,走出农村未必是农民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立足现状。

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叫:人挪活,树挪死。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离开自已所处的环境就能够发展起来,富裕起来。那么我们农民要想富裕真的就必须背进离乡吗?笔者认为此一说法有误。一个人出去发展的确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拼搏中汲取有利于自已发展的有益的思想。但一个人出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打拼,去求得发展,他就需要比在家乡数倍的付出与艰辛。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农民用新的思维与发展模式在家乡开创一份属于自已的那份天地,最起码地利之便可以占有的。何必非要出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求得发展呢?我们回头再说一下农民出门求得发展的利弊。
凡是出门打过工的农民都有此感受,无论在外怎样的拼搏,无论你一个月的薪水怎能样,最起码你所付出的与你所得到的往往是不成比例的,即使你得到了你应得的那部分,当地的各项收费,物价指数会耗去你一半甚或一大半的收入,而你所真正得到的几乎是相当可怜的一少部分。而且,无论你在你所打拼的城镇怎样的付出怎样的奉献,但在你的潜意识中始终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你始终觉得这个地方不是属于你的。
如果现在的农民在新的思想与思维指导下,学得一技之长,立足于现状着眼于将来脚踏实地的用智慧与汗水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发展也不失于上策,毕竟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占全国人口的一大半,如果疯涌如城市,也不知城镇的承载能力又如何?包括社会问题,治安问题,再就来问题等等…。而留给农村的又是一翻怎样的残局?毕竟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最跟本利益。
笔者认为即便是再没头脑的政府也不会如此草率。因此个人认为农民的发展在于自我改变无论是生活的,生产的,思想的,观念的。立足于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发现机遇,真正开拓出适应现代思想与发展的全新理念上的农民及农村的发展之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