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缘修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久,秦林志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趴在一个山洞里翻身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摇了摇还在发懵的脑袋,打量身处的这个山洞。五六米高的洞顶上,有颗鸡蛋那么大的珠子,散发出蒙蒙的青光。而洞壁有些诡异,不像正常的山石,而是微微反射着珠子的荧光。山洞里虽说不上明亮,可也并不影响视物。山洞并不大,大约有四十平米,放眼一望,山洞里的东西尽收眼底:一张石榻、一张破成几块的石桌、还有一个倒地的石鼓,再没有其他东西。山洞就一个出口,比山洞略高,整齐地码着五六级石阶。
整个山洞很零乱,处处可见人工开凿修补的痕迹。石榻、石桌、石鼓上面都蒙着厚厚的一层尘土,显然是很久以前曾经有人居住过。
打量完山洞,秦林志感到一阵头晕,额头上传来阵阵疼痛,左小腿也是一片麻木,好像小腿骨折了。摸了摸额头,他发现额头处还在流着血,而且好像伤口处还嵌着一小块石子。抠出来一看,哪是什么石子,竟然是一颗戒指。顺手把戒指套在手上,秦林志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缠住额头的伤口,再撕下几条布带,摸爬着找了两块条形薄石板,咬着牙,给自己左小腿正了骨,然后夹上石板绑了起来。
喘过气来的秦林志庆幸自己命大福大,死里逃生。心想这里既然曾经有人居住,想必会有离开的途径,于是爬向唯一的洞口,准备离开山洞。
“啊!……天亡我也!”秦林志倒吸一口凉气,再悲呼一声,跌坐在洞口处:只见洞口就在半山壁上,不论往上看还是往下看,至少也有两三百米的高度,哪有什么出路。好一阵子,秦林志才回过神来,以“既来之则安之,天无绝人之路”的精神安慰一下自己,然后观察、分析起当前的处境。
洞口前有一不到两尺宽的小平台,平台的下边尺许有棵老松树,想必自己在掉下山崖时,正好撞上这棵松树,才被弹进山洞保住了性命。在这颗救命树上,挂着几条只剩下半截的蛇尸,想必也是被炮弹给炸飞下来的吧。松树旁边虽说也长有几条藤蔓,可是想想不管往上还是往下,那两三百米的高度,根本不可能凭借这些藤蔓离开。“可是,这山洞处处是人为修补的痕迹,显然是有人居住过的样子,他是怎么来去的呢?”秦林志百思不得其解。
饥饿并没因为他身处绝境而远离,在“咕咕”的腹响下,秦林志只得先寻找有没有能够果腹的东西。幸好,洞口四壁有苔藓,杂生着一些野菜,还有一小簇蛇莓洞口左边有条寸许的裂缝,徐徐浸着山水,汇集到一个人工开凿的脸盆大小的石,溢出的水正好滋润着那棵松树。加上那几截蛇尸上的肉,有了这些东西,他知道自己起码也能活上一月半月没问题,说不定能等到什么机会而获救。
伏在地上,喝了几口石**中浸积的山水,又摘了几颗蛇莓,缓解了一下饥饿感。把在额头上抠下的那染满鲜血的戒指,浇水清洗一下,然后用自己考古的专业眼光观察起这颗戒指。戒指非金非银,也不像玉质,更不是木质的,可奇怪的是却有点点透明……秦林志的精神力慢慢地专注到戒指上,这时,异象产生了――他看到戒指里好像有一个小瓶儿,还有一本书……
秦林志以为自己幻视了,摇了摇头,再次仔细地观察,感觉那戒指与自己好像血脉相通,而刚才的景象也再次出现。把注意力集中到那本书上,没想到那本书一下子就出现在自己的手上,把秦林志给吓了一跳,书和戒指一齐抛了出去,真是见鬼了。还好,书和戒指没给抛下山崖。
作为考古学家,在考古中也时常遇到不可解释的事,所以秦林志很快镇定下来。重新拾起书和戒指,又把注意力集中到戒指中的小瓶儿上,想着小瓶儿像刚才的书那样出现在手上,小瓶儿真的就拿在了手上。正想着这书和瓶儿是怎么装进这小小的戒指的?书和小瓶就一下子消失,再次被装到戒指里了,同时秦林志眼前一黑,精神力消耗过多,脑袋一阵阵发晕。
闭上眼睛休息了起来,养足了精神,秦林志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拣到宝贝了!”
取出小瓶儿和那书放在一边,秦林志又研究起那戒指来。可是无论他怎么观察,再怎么集中精力,戒指始终只能看清楚两到三个立方大小的空间,其他都是雾蒙蒙的,看不透。除了原本的小瓶儿和书,再也没其他东西了。
拿过小瓶儿,只见那瓶儿只有一个拳头大小,玉制的,拔出瓶塞,一阵清香气就冒了出来,让人闻了就觉得精神一爽。瞅了一下,里面好像有些小药丸子,倒出来一看,是十颗指头大小的药丸,颜色绿莹莹的,甚是好看。看不出什么名堂,秦林志把药丸装回玉瓶,收回戒指里,再拿起那本书。书是用丝绢装订成册的,封面四个古篆字:风云诀要。翻开扉页,上面也是两排蝇头大小的篆字:“吾乃苍冥尊者,自感伤重,特将毕生所创之修真风云诀要抄录,并附筑基丹一瓶,留赠后缘,望发扬光大之。”幸好秦林志是个搞考古的,对华夏古文字颇有研究,篆字还是认识的,要是换个平常人,那可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总纲》:“纵观天道探索者之修行法门,感悟天道法则之途径甚多,道修、魔修、佛修、鬼修、妖修……然天道难测,万法归宗,不外乎修道者修元婴、修佛修鬼者修元神、修魔修妖者修体……吾所创之风云诀要,乃元婴与元神共修之法,修练层次分为:养气、筑基、凝气、金丹、元婴、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混沌初开,一元起道,道始阴阳。阴阳乃至根本,阳者,刚也。阴者,柔也。刚硬则易折,柔感则易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极阳重,采阴补阳,一阳滋阴,阴阳调和,道者大成。……”
看完《总纲》,秦林志按捺下心里的狂喜,继续往下翻看。
《养气篇》:开天人二**,采天地之灵气,温养经脉丹田……
《筑基篇》:眼观鼻、鼻观心,开天**,引天地之灵气,拓奇经八脉,辟元府丹田……服用筑基丹,按法修练,可快速筑基。
《凝气篇》:五**齐开,纳天地灵气以聚丹田,引日月精华以养神……
“咦!……”惊咦一声,因为自金丹篇是空白。秦林志不愿意相信,可是把整个绢册翻了好几遍,没有就是没有,空白依旧!“前面这个苍冥尊者说伤重,估计还没抄录完就翘了吧,遗憾呀!”
身处绝境而无法离开的秦林志,无事可为,就取出玉瓶儿里的筑基丹,吃了一粒,然后按照风云诀要心法修练起来……
在筑基丹还剩下一颗的时候,秦林志《风云诀要》心法的修练进入凝气初期,飘然离洞而去。
现在的天地灵气稀薄,修真资源匮乏,没有什么辅助丹药,秦林志修行较晚,资质也不是很好,能修练到凝气期,也是靠着苍冥尊者留下的一瓶筑基丹的助益。所以他一直四处游历,探幽寻秘,一边寻找天地灵气浓厚的地方进行修练,一边寻找能够辅助修练的灵药宝物。可惜六十余年过去,秦林志的修练只达到凝气后期这一境界,就停步不前了。突破不到金丹期,是秦林志最大的遗憾,因为他已经一百多岁了,逐渐感应到自己的时日不多。而只要达到金丹期后,人的寿命会延长到200岁左右,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更进一步修行世界。考虑到在修真上自己恐怕终身也难有成就,实在不忍心这功法失传,秦林志便萌生收徒之念。
这一日,秦林志来到黔州省一个很偏僻的小镇,见到一个十来岁少年,独自在一片果林里练武,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很是认真。仔细观察这少年,长得很清秀神情也透着坚毅,甚是若人喜爱。
在这少年练功完毕,准备离开时,秦林志走上出来:“小娃娃,这是你家的果林吗?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练武呀?”
少年瞅了瞅秦林志,一身青布长袍,一双麻耳草鞋,驻一根藤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却须发皆白:“是我家的呀,老爷爷是外地来的吧?以前都没见过你。”
“是呀,我从外地来,路过此地,现在又饿又渴,能不能在你家果林摘几枚果子充充饥呀?”
“老爷爷你等等。”少年爬上树摘下两个鸭梨,“老爷爷,你先吃两个梨解解渴,然后和我一起回家,我做饭给你吃,果子哪能吃得饱呀!”
秦林志暗自点头,“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我到你们家去,你父母会不会不高兴呀?”
“我叫木风,我妈妈已经病死好几年了。”木风的脸上微微有点黯然,“家里就我和爸爸,爸爸今天送水果到县城去了,晚上才能回家。不过我想爸爸在家,也会欢迎老爷爷到家里做客的。”
与木风一道回家,木风给秦林志做了一碗鸡蛋面。秦林志借口说困乏,木风又把他带到客房休息。
其实秦林志对木风的资质和品性都很满意,想等木风父亲回来与其商量收木风为徒。
晚上了,木风父亲也风尘仆仆到回到家里,见有一陌生老人做客家中,微微惊异之后,便与秦林志攀谈起来。
通过彻夜长谈,秦林志了解到木风母亲在五年前因病去逝了,而木风父亲原是建筑工人,在木母去世后,就回来耕作家里那几亩田地,与木风相依为命。凭借常年在外闯荡的经验,两年前看准机遇,承包了几十亩土地搞起了果林,虽然辛劳一些,家境也渐渐好了起来,在小镇上也勉强可算是富裕之家了。
木风所练的武术,是木父在外闯荡搞建筑时,无意中结识的一位异人所传。可惜木父年纪大了,经络骨骼老化,也没有练出什么成就。自从木风母亲去世后,就把这功夫教给了木风,让他练习,以分散思念母亲的悲痛。
秦林志告诉了木风父亲自己想收下木风为徒,并给木风和木父露了两手,把桌子上的茶具之类收进储物戒指,又取出来放好,终于折服木风父子二人,如愿收徒。
秦林志在木风家果林中间搭建一间茅屋,从此住在果林里,帮助木风父亲照看果林的同时,带领木风修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