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张勋黄忠使二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术大军开道豫州,萧俊遣黄忠带一万兵马先行击之黄忠遣掉数十骑斥候往来探听袁术虚实。
“报——”斥候策马而来,禀报道,“启禀将军,袁术先锋张勋二万兵马已于前方大道下寨。”
“嗯,再探。”黄忠立于山坡之上,正眺望着远方,一干裨将,偏将尽皆在侧。
早在袁术兵马尚未来临之际,黄忠就已经令兵马屯于土坡之上藏匿了,只等袁术来而以逸待劳。黄忠望着远方大道,大道两旁虽皆是树木,但是距离其大寨还有些距离,而且在大寨之后有一小湖,显然那张勋料想到被火攻的可能。
“这张勋到有几分能耐。”黄忠举目眺望喃喃自语。
“将军,某愿带一只兵马前去搦战。”闻听黄忠自语,有小将突然出言道。
黄忠视之乃是廖化,摸了摸胡须,眯着眼睛打量着廖化,只把廖化看的发毛。就在廖化冷汗都快下来的时候,黄忠收回目光,笑道:“元俭果真愿意前去。”
廖化看着黄忠的笑容,有些发毛,但是既然已经请命了,哪有退缩的道理,于是硬着头皮拱手言道:“末将愿往。”
“好,我给元俭二千人马,先去搦战,但是切记,悄悄下山,至南面树林再出兵从其南门搦战。”黄忠随即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廖化,倒是让廖化一阵兴奋,于是廖化很高兴的就去点兵下山去了。
“将军,末将也愿往。”见廖化带着兵马去了,有一人也坐不住了。
“兴霸啊,怎么你也想去啊。”黄忠看着廖化走,又一人请命,一看乐了,原来是甘宁,细一琢磨,知道了。廖化和甘宁自先后来投萧俊以来,未曾真正上过战场,早前被萧俊安排守城,并未带去参加讨董联军,此次二人一同前往破袁,自然立功心切。
“好,既然兴霸亦如此勇猛,我哪有不允之理,我也给你二千人马,悄悄下山,绕到北面树林在出现攻寨。”黄忠心中已有定计,于是大手一挥让甘宁也领着二千人去了。
有人言此二人年幼怎可单此大任,众人纷纷言是,黄忠摆手与他们言道:“此二人深得主公信赖,今次初上战场,正有一股报效之心,必定勇往直前,不复所托。”
随即便令人整顿兵马,准备破敌。
廖化一路下山往张勋大寨南门而去,回顾身后二千人马,有些恍惚。自黄巾贼破,自己落草山中,何曾想有朝一日,自己还能统帅精锐之师。廖化本心良善,若非朝廷,百姓无粮可食,也不会加入黄巾同讨朝廷,最后落得无奈落草之举。
这些日子以来,廖化在豫州所见萧俊处处为百姓着想,甚至能不计前嫌,留用众多落草之徒,让廖化感动之余也有些佩服萧俊的胸襟。且不说这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没几人会把百姓性命当回事。而哪些所谓的朝廷高官,谁会理会落草之人,不捉了下狱就已经算是仁慈了。
回想当初决定来投萧俊之时,自己本就胆颤心惊,随时做好跑路的准备,就有些想笑。谁能想到这乱世之中,还真有如此人物。摇摇头,将这些思绪甩出脑中,廖化握紧手中长枪,心中早已做好将鲜血洒在主公前进道路上的打算,这便是第一战。
廖化大军出得树林,面对张勋大寨南门,摆开阵势,提枪出马,大喝道:“豫州先锋官廖化在此,谁敢出来与我一战。”
廖化大军出现在张勋寨前时,大寨中就一阵忙乱,直到廖化出马大喝,张勋才出现在南门,于是寨门大开,张勋带部下出马。
张勋见来者乃一小将,大笑谓左右道:“豫州无将尔,尽让如此小儿但仍先锋。”众人随亦大笑。张勋手下一裨将随即言道:“如此小儿不消将军出马,某愿去取其首级。”张勋允之,那人随即出战。
廖化闻听张勋所言,又见张勋随便遣一裨将而来,大怒,竖子安敢欺我,于是勒马挺枪直奔来人。张勋裨将本以为拿下廖化手到擒来,心中自然轻视不矣,见廖化来,举刀来迎。而廖化愤怒所带,大喝一声十分气力用出十二分来,一枪扫出,竟然打断对方刀柄,并余势不减,扫中对方腰腹,将那人扫落马下,吐血而亡。
廖化这边见主将勇猛,一合斩将,皆喝彩而起。
张勋这边见了,倒吸一口冷气,兵卒皆静若寒蝉,那一枪的风采,就犹如扫中自己一般。
张勋见手下裨将被人一合扫落马下,暗道无用之人,害我士气低落。有心想在让人上,偷眼一看,众人尽然都暗暗后退,心中恼怒,本想自己上,但是一看那还没冷却的尸首,心中一凉。这时手下有人回过神来了,对张勋言道:“将军,那人手下不过二千人马有余,而我军有两万大军,只要将军一声令下,何愁不破其军。”

张勋开始并没将廖化放眼里,故此并未在意廖化兵马,闻听其所言方才仔细一看廖化兵马,果然只有二千左右,于是心中大定,令旗一挥,就命大军冲杀。
众人才如梦初醒,那人再厉害也只有一人,其手下也不过二千有余,自己这边可是有两万大军的,有什么好怕的,于是众人纷纷冲杀而去。
廖化愤怒一击,斩了来人,但是愤怒过后,那过于用力的后遗症就出现了,又见张勋挥大军来杀,于是急忙回归本阵,令其盾兵在前围成圈,枪兵在后,弓兵在正中,骑兵不适合丛林,故此黄忠并没有给廖化。
张勋虽然有二万大军,但是毕竟不可能全部掉过来南门,毕竟不是昏庸之人,敌军二千显然只是前军,后军不知会有多少,会从哪来。故此每个寨门,三千人马不可动,中营也留了三千人马为四门救应。所以张勋只领着五千人来南门,此次冲锋,和南门三千人,一共八千人马冲击廖化,张勋心中想来,八千对两千,还能有什么悬念,于是很是放心。
廖化自决心跟随萧俊以来,万事皆不轻为,勤勤恳恳什么事都做到极致,二千人马看着不多,但是廖化知道,豫州兵马就算是郡中小城维持治安的兵丁,在别的诸侯手下也能算是一线部队。主战兵团自然能以一当二,甚至当三,而萧俊亲卫青龙军,绝对能以一当十,故此廖化并不着急,况且身后还有黄忠兵马,廖化相信只要撑住,黄忠将军自然会引兵而来。
却说在廖化吸引了张勋的注意力后,甘宁也已经悄悄的来到了北门。
甘宁和廖化不同,甘宁本是大族之后,但是家道中落,在甘宁少年之时,家中已败。但是小时甘宁就受过教育,有文化,有修养,就算后来在江中为匪,也很注重自己的仪表,非锦不穿,就连座驾大船上面也是以锦为旗。且不似别的江匪,杀人越货。甘宁自在江中为匪,从不杀人,而且穷人不劫,只劫富商,就算劫了也不会抢尽财物。但是如果劫获的是官员,那你就等着被扒光扔江里吧。
原来在甘宁初为时,被县官抓获过,在被关押在牢的日子里,有一个老牢头对只有十五、六岁的他很是照顾,并且曾经教导过他:“做人,不论是为平民百姓,还是落草的匪徒,要对得起良心。黑暗的朝廷当道,压迫人们落草,这本非是你的错,但是你要记住,世上可怜之人并不只你一个,今日你因为朝廷逼压而为匪,如果昧着良心,他日劫获无路可投之人,使其也落草为匪,为祸一方,那你岂不是和逼压你的朝廷一样了么。做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论做什么别人都无话可说。为匪也要为义贼,不可为恶匪。”
牢头的教导,让朦胧的少年豁然开朗。后来县官要杀甘宁,牢头怜其年幼,开了牢门放走了甘宁。最后逃出生天的甘宁谨记牢头所言,不仅不许手下劫穷苦之人,更是带人剿灭了很多江中的恶匪,后来甘宁在经过那县城时,去找那个到现在还不知道姓名的老牢头,却得知,因为老牢头放走了甘宁,县官居然杀了老头来应付上差。
甘宁闻听怒火中烧,当天夜里就带着手下,杀进了县衙,抓住县官,甘宁并没有杀了他,而是将他扒光了衣衫掉在县衙足足冻一个晚上,百姓闻之尽皆叫好,甘宁自此嫉恶如仇,江中恶匪尽皆被扫。甘宁所在之江,反倒成了周围最安全的水路,百姓渡江尽皆走此路,往来富商也多有行此路者,凡是遇到甘宁,尽然先行缴纳钱财,以为过路之费。
这几年光收保护费都够手下之人数年的生计了,于是甘宁经常接济江边贫困之人,义贼之名也算名副其实。
昔日归乡,来豫州投萧俊,也是冲着其不分贵贱之名而来,在豫州这么久,也了解了萧俊的为人,真不似别的诸侯那般虚伪,果真是一心为百姓之人,故此方才真心归顺。且萧俊也没辜负甘宁,初来阳翟就令其守备城池,虽然是与廖化同守,但是如此也可见其信赖之心。
手下儿郎本想解散的,但是都愿跟随甘宁,萧俊见甘宁手下腰中都系铃铛,亲自为其起名为“铃铛军”,共五百人为甘宁亲卫兵。
今次也是第一次上战场,心中自然激动,也有心建功立业一番,于是心中战意蓬勃,手下铃铛军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士气激昂,连带着其余豫州军也士气大振。
而在山顶远远注视的黄忠,此时,突然会心一笑。回头看,衣甲鲜明,兵器光亮,士气鼎盛的豫州兵马,一挥将旗,大军开拔而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