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湟江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大湟江口只是一个小镇,却因为拥有一个桂平县最大的河港而驰名,桂平县衙在大湟江口设有一个巡检司,小镇没有城墙,但镇上也有好几条街道,里面是商铺林立,银号旅店酒店妓院烟馆及其它各类商铺,也是样样齐全。
在这黄大林的确发现了不少的商机,这里商铺不少,但在这经营得最多的却是产自附近山区土特产品,不少东西大汗村都有出产,在这黄大林甚至看到了不少大汗村的东西。
因为这里是个重要的河港,在小镇的街道上,除了看到许多来自各地的不少商贩以外,还有不少从各地涌到这里的难民,他们在这上岸后,再从陆路分散到各地,这些难民大多是拖儿带女的,听他们的口音,有不少是客家人。
看到这些人,黄大林不禁内心叹息地想:“这些人不知有多少人会加入到未来的太平军当中,难怪金田起义能聚集到那么多的人,这些人不知有多少人会死在未来的战争当中。”
这时石达开也是内心感慨地说:“我们想离开,这些人却还在不断地涌到这来,有了这些人,这里的乱局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到头?”
因为现在是汛期,浔江的江水有点浑浊而变成了黄色,与清澈碧绿的大湟江水在交汇处,形成了一条明显的黄绿分界线,港口里的大小船只,大多是选择停靠在河水缓和的大湟江里,所谓的码头,也就是一个用石板铺设的石阶,在石阶的上下游,停靠有几十条较大的帆船,上游一点的河岸上,还停靠有上百条大小不一的住家船,住在船上的大多是以河为生的“旦家民”,
因为时间还早,刚来到镇上的黄大林几人来到码头上转悠了一番后,在的一家靠在江边的小酒店里坐了下来,这酒店虽然不大,但坐在里面,不但能看到两条江面上的船只,也能看清码头上情形,此时,码头上有几条帆船正在装卸货物,那时的旅客不象现在那么多,并没有专门的客船,这些船只大多是客货两用的,要坐船出远门的,坐的也是这些船,那些正在装货的船边就站有几个背着包袱准备坐船的人。
事前已经得知,这里是广安堂的地盘,据说广安堂就是以这里为中心经常活跃在这一带江面上,眼前这个码头也是广安堂的地盘,那些装卸货物的装卸工,估计也是广安堂的人。
走进酒店,黄大林就看酒店里面坐着一胖一瘦两个赤着脚汉子,两人的脸都被太阳晒得黑不溜秋的,也许是长年在水中浸泡的原因吧,头发都已经变成了暗红色,此时两人的手里拿着一把大葵扇子正里面悠闲乘凉,眼睛却不时地注视着江面,看到黄大林几人,那两人也只是注视了他们几眼。

这时上游河面上又来了一条帆船,等到那帆船驶近,那一直注视着这条船的瘦汉对那胖汉说:“这是贵县陈家的船,上去看看。”两人放下手中的扇子,出了酒巴店,来到河边解下了绑在那的一条小船,两人跳到船上,把船飞快地向那帆船划去,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来到离那帆船还有几米的距离,就看见那瘦子的手上抛出一根套索,那套子正好套在了帆船旁一木根桩上,把那瘦子拉着绳子,把船拉近帆船,还没等小船靠好,人就已经飞身跳到船上,非常熟练地把小船绑在帆船上,那胖汉也跟着跳到了船上。
这时从船仓里走出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满脸堆笑地对着那两个汉子说了几句什么,之后又作了个请那两人进船仓的手势,就见那两人进了船仓,片刻之间又看见那两人从船仓里钻了出来,那胖子接过那中年人递过来的东西,得意地在手上抛了抛,在身上掏出一面小旗,插在船头上,解开小船,两人跳回到小船上,慢慢地划了回来,站在船上那中年人目无表情地怒视着那两人,内心骂了几句才退回到船仓里。
黄大林转头看了看停在码头上的帆船,只见那些帆船的船头上都插有类似的小旗,对石达开说:“那些小旗是不是广安堂的标志?”
石达开说:“那广安堂也不是什么船都抢的,那些交了护船费的船都有一面这样的小旗,有这面旗的船就可以平安地通过他们管辖的水域。”
吃完饭,黄大林他们几个正想离开,却看到在镇里走来了几个凶神恶鳘男子,领头的一个手上提着一个鸟笼的瘦高中年男子,只见下巴长着山羊胡子,脸容凶恶,最奇特是他长着一颗硕大的脑袋。镇上的人见到这几个人,大多都远远地就闪在路旁,
坐在酒店里的那两个一胖一瘦两人见到那人,赶紧站了起来,把那人让进了酒店,脸容极其恭敬地说:“钊哥,快请坐。”
“钊哥?大头羊!”石达开听到那人叫钊哥,再给合他的样子,石达开想起了广安堂的大头羊张钊,那张钊在广安堂里出了名的是个心狠手辣,杀人不斩眼的狠角,平时最喜欢结交这种人的石达开来说,这种本地有名的江湖人物,他自然不会陌生,但是现在只是在此偶遇,没人引见也不是可以随便就可相见的。(未完待续,求推荐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