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劫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劫匪
在大汗村的周边地区,原来也有几伙山贼,商队刚开始交易不久,也曾经来过村里,但早已被黄大林软硬兼施的手法给打发掉了,那些山贼知道黄大林手段后,也是鲜有再敢过来招惹的,黄大林也不由得警觉了起来,商队回来以后,他就找来了那些队员了解当时的情况。
当时被劫的地方就在距离浔州不远的山路上,押送货物的是梁明秋,另外还有十八名队员,商队在浔州交收完货物之后,又买了不少村子里需要的东西,身上还带有些货款,在回来的路上大走了差不多一个时晨,突然在商队的后面响起了一声鞭炮声,在山路旁的草丛里跳出了一伙有二十多名手持各种武器的汉子,把他们团团围住,这伙人大多是赤着脚,为首的是一个不到二十岁身材高大的持刀汉子。
那汉子大声喝道:“要命的就快把东西留下。”
“想要我们的东西还得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梁明秋指挥那十八名队员马上分成了一个五人小组和四个三人小组,让那个五人小组的五名队员护着货物,其余的四个三个小组人小组去对负了前面的二十多名劫匪,自己却与那高大的年轻劫匪斗在了一起。
虽然那些分组配合的战术还没有在战场用过,但因为平时那些队员却已练得非常熟练,而且他们都是在械斗中见过血的人,双方刚一接触,那些劫匪就倒下了四人。
过了一会,在商队来的路上,又跑来了差不多十名汉子加入了战斗,梁明秋见到形势改变,马上发出口令变阵,格斗中的十二名队员马上变成了两个三人小组互相策应,与那差不多二十多名劫匪游斗,自己继续与那高大的年轻劫匪游斗。
那高大的劫匪身手不错,手上那口刀上下分飞,舞得是滴水不漏,梁明秋身手不如对方,但他平训练极其正规,耐力好,身体也灵活,对山地更为熟悉,与那汉子在树丛里游走,两人游斗了五六十合,均不分胜负。
而那些劫匪,本身只是一些乌全之众,带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虽然人多,相互之间却没什么配合可言,在那十二名队员收缩队形后,那些劫匪变得人员拥挤,队员们的压力骤减,转眼间又砍倒了五六名劫匪。
正在树丛中与梁明秋游斗的匪首,面对象猴子般的梁明秋,使出的招式被茂密树丛阻拦,一身的功夫完全失去了作用,反而几次被梁明秋差点偷袭成功,险些受伤,看到自己的手下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倒下十余人,也逐步失去了斗志,再加上本身耐力也不如梁明秋,此消彼长,也开始落入下风,又倒下了几名劫匪之后,那匪首连忙带着自己剩余的手下,往树林外逃,因为还带着货物,梁明秋也不追赶,杀了几个来不及逃跑的几个劫匪后,带着商队回到了村里。

这场战斗,前后进了不到半个时辰,那劫匪在扔下了十三具尸体后,仓皇逃跑,以大汗村商队大获全胜告终,那些队员里也有五个人受了点伤,但都不严重。
虽然没有抓到活口,但黄大林却也听出了一点端儿,对梁明秋的指挥若定他大加赞许之外,他还注意到了一点细节,那些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因为一般的劫匪打劫,大多会选择商队带着大量货物时出手,而这次却是选择在商队回来的时候,而且他们还知道商队回来的路线,事先的路上埋伏,另外劫匪还有人在后尾随,因此可以断定他们是专门为打劫大汗村的商队而来。
有什么人敢来打大汗村人的主意?山贼,那些人并不象,也不象难民,难民没那样有组织,这时黄大林突然想起了那些劫匪的一个特点。
那些劫匪都是打赤脚步的,山里人鲜有走山路不穿鞋的,那怕是再穷的人,在起山路时也会做对草鞋来穿,为了求证这个问题,他找来了梁树森,向他提出了这个疑点。
按梁树森的了解,习惯于不穿鞋的人,大多是一些船上人家,因此这时他已经断定,这些人一定是那些传说中的“艇匪”。
原来在浔州到横州这一河面上,有一伙叫三合会的组织,这是一伙打着反清旗号,实际上是一伙专门在横州到浔州这一带河面上活动,以河道两岸的富人和在河道上的商船为目标,大肆抢劫的悍匪,因为他们作案时大多使用帆船为交通工具,所以被当地人戏称为“艇匪”。
那匪首是一个叫张嘉祥的,那张嘉祥用几句这样的口号:
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
来鼓惑一些穷人去参加他三合会,的确也吸引了不少的去参加,据说已经聚集了几千人,但这伙悍匪平时来无影,去无踪,谁也无法确定他们有多少人,因为那伙人平时大多只在河道活动,抢劫的目标也大多是两岸的富人,和河面上的商船,极少会到山区作案的,这次竟然出现在这里,黄大林也实在是想不明白。
第二天,黄大林派出了几名熟悉在艇匪活动频繁地区——也就是贵县的覃塘,黄练等地区——的队员去打听消息,商队也暂时中断了其他线路的交易,只保留了浔州的线路正常出动,只是增加了押送的队员,而他则坐镇在村里,加强村子的保卫,以访出现意外。
两天以后,商队挺顺利的,也没发生什么意外,派出去的队员也回来了,给黄大林带回了一个消息,本书一个最大的反角要出场了,请大家投票欢迎(未完待续,求推荐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