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村民督察队(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两村选出的六个代表客家村的三人,因为有黄大林亲自参与,这几个代表他并没有感到什么样不对,都是客家村里几个叔父辈的头面人物,不过大汗村的三个代表黄大林却是有点意外,这三人一个是大汗村的教书先生,三十多岁,虽说是个秀才,却长得身材魁梧的,相貌堂堂,一个武夫的样子,是梁树森的远房侄子,叫梁明秋,据说颇有见识。另一个是个只有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却是前几天被客家人抓的人当中的一人,是大汗村乡勇里的一小头目,与黄大林同姓,也是姓黄叫黄少荣,当天抓他时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只有一个是叔父辈的人物,也是梁树森的族弟,叫梁树田。
黄大林原以为大汗村的代表也是象客家村一样是一些叔父辈的人物,没想到来的竟然是这几个刺头人物,心想等一下会议也许会有一番争执。
在会议开始以前黄大林把两份文件交给了双方代表过目,说:“今天大家坐到一起,来商讨今后我们两村之间如何和平共处,减少无谓争执的问题,这两份公约是这几天我和梁大当家一起商量起草的,我们两村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家择邻而居,本来应该和睦相处才对,以前之所以时常互相争斗,完全是因为我们之间缺乏沟通所至,我之所要搞这个村民督察小组,就是为了我们日后能够加强沟通,消除误会,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你们两个村选出来的代表,日后你们将成为两村之间沟通的桥梁,希望你们不记前嫌,通力合作,公平对待两村村民,处理好你们两村村民之间出现的各种纠纷,平熄争端,防止事态扩大,特别是要坚决制止各种武力冲突。”
黄大林一番冲满现代色彩的开声白,也不知在座的人是否听得懂,不过他们手上的文件他们还是看懂了,都是一些村规民约的内容,特别字里行间并不是当时流行的文言文,除了那个梁明秋以外,对其余几个识字不多的人来说,却觉得是更加的通俗易懂,其实那时的人说话已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他们除了觉得文字有点怪怪的以外,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通过了这两份文件,几个人基本没有发言,双方代表表现得都是异乎寻常的合作,黄大林所预计的争执完全没有出现,只并没有看到双方有任何的交流,黄大林总是觉得气纷有点怪怪的,双方的敌对情绪似乎并没有消除。
转眼间就过一月有余,本来黄大林以为,制止了他们的械斗,他们双方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以后就逐步会和睦相处,可过了一个月,他才发现问题并非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这一个月来,他对这个时代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汗村保持了相对的平静,土客双方的确没有发生新的械斗,但却也没有发现他们有互相交往,双方还是一如既往地互相界备,似乎双方对对方都有很强的界心。
但在这期间,在大汗的周边地区,却相继发生极其严重的土客间的流血冲突,据不断从各地涌入的难民说,冲突进行得极为惨烈,双方虽然互有胜负,但均有重大的人员伤亡,甚至有的村庄几乎没有留下活口,双方的难民还在继续涌入大汗村,这些难大多是冲突双方的幸存者,当中既有拖家带口的,也有孤身一人的,有的身上还带着伤,而且来自广东的客家难民也在不断涌入,小小的大汗村变得更加地人满为患,这些人的涌入,也影响了本地的土客关系,使得刚刚有所缓和的双方关系又开始紧张起来,特别是来自冲突地区的难民更好象是仇人相见,仇恨的情绪正弥漫,新的冲突似乎又将一触即发,整个大汗村又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纷当中。
这时候黄大林才深深地体汇了什么叫做乱世,在乱世即使生活在边远的乡村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外部世界的冲击,单靠他的一人之力,也许能保住一两个村庄的平安,却难以扭转形势的变化,现在他要做的是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尽可能地减少大汗村所受的冲击,象现在的状况,再用温和的手段已经不能能制止双方的冲突。
但他还没来得及召集他的六人代表讨论此事,在客家村却发生了一件事,完全打乱了他的和平计划。
(未完待续)求推荐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