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 遇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按原本的轨迹发展着,没有人可以阻挡。
六月中旬,返校学生已达五十多人。
返校学生成立了护校委员会,提出“反对大批开除学生!反对撤换张腾霄校长!反对改组二师学校!”“誓死保卫二师!”,并向社会各界及北平、天津、上海各地发出了呼吁书,要求声援。
六月二十日,驻保定十四旅和警察共出动五百多人,对二师实行武装包围。
第二天,当局撤走了包围学校的军警,派国民党清苑县党部书记刘俊士来二师与学生谈话。他先以校友身份对学生们的处境深表同情,接着让学生离开学校,有什么问题事后再派代表去省教育厅谈。
学生们不同意,他们一致表示:二师是我们的学校,我们有权住在这里;省教育厅必须收回成命,否则我们只有护校到底。
刘俊士无奈,只好退出学校,次日,当局又增派兵力,几近千人,重新将学校紧紧包围起来。
随后几日,更多的学生陆续返校,但他们进不去,就聚集在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做外援工作。
坚守在学校里的五十多名学生,每天都有学生站在书桌上,用喇叭筒向墙外过往群众演讲,揭露当局镇压学生抗日爱国斗争的暴行。
每当学生讲到国民政府出卖东省,镇压抗日爱国群众,高唱抗日爱国歌曲时,许多群众以及包围学校的士兵无不动容,有很多人当场就失声痛哭。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学生编印了多种小型传单,包上小瓦片,投向校外和对面育德中学操场,或捆在小木棍上射出去,他们还把粉笔研碎,制成粉浆,跳到围墙外,书写大字标语。
为了限制学生宣传抗日救国,当局断绝了二师校外马路上的行人,于是学生把包围学校的士兵当成主要宣传对象。
与此同时,校外的二师学生在**保属特委的领导下,深入街道、乡村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们向保定及外地各界发出呼吁书,要求声援;派人到平、津、沪、宁等地,向社会及报界揭露反动当局的暴行,使河北二师学生抗日爱国护校斗争的消息在各大报上屡屡披露。
韩立洪每天都去二师附近转悠,他这不仅是去观察,更是去感受。
这是一场博弈,国民党和**的博弈,而实际上,这场博弈还没开始,国民党就已经输了。
国民党失去了大义,他不仅失去抗战的大义,更是站到了大义的对立面。

大义是不容失去的,更是不容抗拒的,古往今来,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这是被无数事例充分证明了的。
韩立洪想不明白,蒋介石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他看来,这真是太蠢了。
或许,唯一的解释是蒋介石以为手里有枪,有军队,这些小老百姓闹腾闹腾就完了,不必在意。
没有强大的对手,蒋介石这么想或许问题不大,但有了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冰火两重天了。
蒋介石看不起老百姓,也看不起**,他现在看不起,抗战胜利后依旧看不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从开始和**斗的那天起,一直到失去整个大陆,蒋介石都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所以,他焉能不败?
驻足看了一会儿,韩立洪转回身,顺着西大街回盛泰顺。离盛泰顺还有二百米的时候,忽然,他看到卢文昭脚步匆匆,看样子也是去盛泰顺。
卢文昭这么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韩立洪加快脚步,到了卢文昭身后,轻轻拽了一下卢文昭的左手臂。
卢文昭回头一看,见是韩立洪,他赶紧一拐,进了一个小胡同。
进了胡同,卢文昭立刻停下脚步,低声急道:“江苏丰要杀票儿,人已经派下去了。”
韩立洪一惊,他知道票儿今天进城,来给老丈人方庆德过生日。卢文昭说完,他立刻低声道:“这事儿您别管了,我会看着办。”
说完,韩立洪转身出了胡同,奔盛泰顺快步走去。
张越明不在。
进了盛泰顺,韩立洪进了里屋,他从炕洞里掏出一个装满弹夹和飞刀的褡裢围在腰间,然后又把两只镜面匣子插在腰间。
从里屋出来,遇到一个伙计,韩立洪平静地问道:“有票当家的消息吗?”
伙计道:“没有。”
票儿还没到,如果进城了,会派人来说一声的。
韩立洪道:“你骑马出南城,奔冉庄,走三十里即可。如果在城外碰到票当家,告诉他不要进城。如果是在城里,就躲在暗处鸣枪示警。”
伙计应了一声,转身去了。
虽然票儿不大可能转道去冉庄,但万一呢?所以还是要派个伙计去看一看。
完县在保定城西,出了盛泰顺,韩立洪直奔方庆德家,确认票儿没到之后,他又顺着大街,直奔西城赶去。
韩立洪是伏击反伏击的大行家,一路上,他行进的速度极快,目光如电,扫视着两侧的人家和店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