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布衣印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朝的印工都不是一般的人,是各地经过层层选拔推荐上来,再经过专管人员考试、培训、实习后才能被录用为印工,专门为朝廷治印,什么皇帝的印玺、文武百官的印信,都出自他们之手。
这些人可想而知,没有文化基础,不精通秦文缪篆、书法章法、雕模熔铜,诸般技艺,哪能成为印工?但若想有文化基础,必然是读书之人,若想读书,便得是有钱人,或是官宦子弟。
在汉朝最鼎盛时期的景帝,手下二百名印工之中只有一人是布衣,老百姓出身,姓名一样不为世人所知。但他的技艺却是高超,为众多印工所佩服,所以虽为布衣,却没有人看不起他。
这些印工当中,有一名印工有一个奇遇,偶得一名隐士授予一本名叫《雕虫**》的奇书,只是没有教授修炼的方法,这名印工怎么研究也未能参透。成为印工后,闲暇时就将此书拿出要大家共同参研,还是人多好处多,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短时间内就参透了经文,于是所有印工一起修炼。
大家白天铸印,晚上练法,一起起步,资质相仿,经过几十年的修炼,竟然都练就了不死之身。当然这些是外人一无所知。
等到这些印工到了该退休的年龄时,皇上就怕他们回到家中,摹铸官印,扰乱官制,于是就想将他们秘密处死。
行刑时刽子手才发现,这些印工个个真气护体,哪里杀得了?于是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大惊,这还了得,个个是不死之身,要是联合暴动有谁是对手?心下无策。
有大臣献计,要皇上不能轻举妄动,免得惹反了他们不好收拾,先下一道旨意,就说为皇上治印几十年有功,每人封一个大官,稳住后赐予御酒,在酒中下上迷药,等他们喝完后被麻翻,用精钢索链锁住,请术数大师东方朔将其炼化,以绝后患。
皇帝闻言抚手称善,急忙一边下旨,一边请东方朔入宫议事。东方朔闻听此事,也觉有难度,人员太多,全部炼化会激怒上天。如果不炼化,这些人闹起事来确实谁也没有办法阻止。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将其炼成星,又怕他们转世来报复自己,所以建了一座祭台,用一道封印将这二百颗星尘封上两千年。事情果然按照东方朔的预想来发展了,印工们中了皇帝老儿的奸计,全被迷药麻翻,个个上锁。东方朔用了十年的功夫才将这二百名印工炼化成星,封印在祭台之中,并将开启封印的三枚金印作了皇帝的陪葬品。只是他怎么也没有算到朱白会这么离奇的得到金印,穿越到明朝,放出了二百颗星,打乱了历史和东方朔的如意算盘。
二百颗星被朱白释放后,那颗布衣印工之星,也是兴奋异常,飞到附近看庄稼,一千多年了,看到绿油油的庄稼心中非常畅快,毕竟自己是农民出身,什么东西也取代不了庄稼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
但他也知道六个时辰之期,于是展望间就发现了一名中年樵夫,正在卖力的砍柴。
于是急忙钻入了樵夫的体内,稍一昏迷马上醒来,迅速恢复神识,并于原地站桩立定,将体内真气运转一周天,二目炯炯,神采奕奕。

刚刚收功,就见不远处真气弥漫,空中刻刀缠斗,杀气腾腾,刀声铿锵,知道有人在拼斗,急忙奔向战场。
还距离打斗之处有四、五丈远的地方,就看见黑衣人驭长刀偷袭。这些印工正义感极强,最看不起的就是偷袭暗算,因为他们都遭了暗算,所以对偷袭之人恨到极点。毫不犹豫的甩出了柴刀,迎向了偷袭的长刀。
两刀相交,柴刀被东洋长刀一劈两段,一是东洋长刀钢口极好,另外以气驭刀也增加了刀的韧性,普通的柴刀哪里可以与之抗衡?
黄士陵正在那里闭目等死,东洋长刀常常的刀柄正撞在后项上,但毕竟被柴刀阻了一阻,力道已经差了许多。黄士陵只觉一麻,以为长刀坎上,所以惨叫了一声,但睁眼一瞧,却发现没有太大的损伤,这时才看到一位樵夫出现在面前。
“大胆狂徒,竟敢以多欺少,公理何在?”
“你的好好砍柴,不要多管闲事,免得丢了小命。”
“天下人管天下事,我还就爱管闲事,有本事就把爷的小命拿去!”
“多谢这位仁兄援手,救命之恩永铭五内。”
“不要客气,咱们事稍后再说。”
此时松下兄弟之道多说无益,不如速战速决,于是重新运转体内真气,驾驭起各自的刻刀,向两人凶猛的刺来。黄士陵抖擞精神,幻化出黑白双刀与松下兄弟缠斗在一起。
黑衣人早已收回了长刀,见双方又已交手,忙驭长刀斩来助阵。
布衣印人也不怠慢,灰蒙蒙的体内真气霎时弥漫了全身,泥丸宫一开,一道白光闪现,上有一枚木印翻腾,红红紫紫,好像是紫檀木,两寸见方,五寸高下,上雕一个鱼钮,下以白文缪篆刻着“古浣子”三个字。钮上的小鱼忽然摇头摆尾,脱离木印起在空中,幻化成一把木质钝刀,一尺来长,重约二斤,划空飞至,与东洋长刀碰在一起。虽为木质,却异常坚韧,撞上长刀,丝毫无损,竟将长刀远远荡了开去,黑衣人嘴角沁出了血丝。
木刀一击成功,迅速转向松下兄弟。松下兄弟眼见着樵夫一下就击败了己方的炼气高手,心中一慌,被黄士陵和布衣印人一起将双刀磕飞,黄士陵黑白双刀刺向了松下兄弟的眼睛。这对兄弟在心里很不愿意成为盲人,为达到之一目的,慌忙拨马就逃,一阵尘土,霎时就冲出了老远。那些黑衣人本来就是惊弓之鸟,见自己的主心骨逃了,那还不好办?猛打战马,跑得比松下兄弟一点也不慢,一溜烟的就不见了。
二人也不追赶,黄士陵跳下劣马,先去将松下兄弟遗失的刻刀捡回,反复摸看,真是宝贝,真有些爱不释手。
布衣印人看了看黄士陵,看了看那两把刻刀。
“真是两把难得的刻刀,若能炼化入体必然技艺大进。”
“正是,还为请教仁兄的尊姓大名。”
“客气了,在下姓邓名琰,字顽伯,字号龙山樵长,刚才看老弟也是同道,金石界人物,难道也是大汉印工转世?”
“啊!正是,道兄也是大汉印工吗?”
二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邓琰的双目中却突然露出了凶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