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泠四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客栈,屋顶。
漆黑的夜,夜色中站立着两个人,两个男人。
苏宣惊走了黑以夜行人,正在发愣,怎么就一阵烟雾就踪迹皆无呢?他是怎样做到的?正思忖间,江皓臣闻声赶到,抛出切玉刀直刺苏宣咽喉,苏宣一惊,就听“叮”的一声,切玉刀击落了一枚燕形的飞镖,救了苏宣一命。
原来夜行人为成功逃跑,在烟雾中偷偷打出一枚飞镖,以期阻止对方追击的步伐,没想到苏宣被他的逃跑技巧迷惑,一时疏忽,忘记防范,险些送了性命,幸亏江皓臣及时出手。
“多谢江老弟的救命之恩。”
“苏兄哪里话来,如此就客气了,我想如果我有难仁兄也会及时援手的。”
“好,大恩不言谢。”
“苏兄没有受伤吧?”
“没有没有,我们还是屋中说话吧。”
一灯如豆,昏黄的光照这两个男人疑惑的脸。
“这夜行人在装束上、武器上、手段上都不像我天国中人,莫非是东洋扶桑人?”
“我只看了个背影,但从苏兄的描述看像是扶桑人,这些人来我天国干什么呢?深夜窥探我们又有什么目的呢?真让人想不通。”
“会不会和雪渔先生所说的即将发生的大事有关呢?”
“很有可能,我们只有静观其变了。”
杭州,西湖,小孤山。
这个地方不知为何被称作西泠。
这小孤山虽然被称作是山,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山包儿,既没有挺拔的山峰、嵯峨的怪石,占地面积又不大。在山的中间有一块平地,不知是人工所成,还是天然造就,平台南面有一水池,常年不涸;向北一望,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是一个绝好的去处。
当然,这么好的地方自然不会逃过文人雅士的眼光,常常有骚客艺人在此云集相会,谈诗论艺,把酒言欢,好不惬意。
近些时日,有四位好友长期盘踞于此,每日交流金石篆刻理论,修炼本源真气,刻制精美印章。自定合理润例,为游客提供良好服务,不日名声大噪,远近皆知。
苏宣等人来到杭州后,当然也不例外的听到四人的大名,急忙在第一时间前来拜访。
中间没有任何坎坷,顺利的见到了四位名人。
“在下泗水苏宣,前来拜访,四位可是人们所说的西泠四家吗?”
“不敢妄自称家,我等只是爱好金石篆刻,初学乍练,还请各位先生不吝赐教。请容我等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姓丁名敬,字敬身,自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我的这位仁弟姓蒋名仁,字阶平,自号山堂、吉罗、女床山民;这位贤弟姓黄名易,字大易,自号小松、秋庵、秋影庵主;最后这位小弟姓奚名冈,字纯章,自号铁生、鹤渚生、蒙泉外史。我们四人皆为杭州人氏,志趣相投,故聚在一起研究金石篆刻,以期共同进步。”
四人亦为清朝人物,也是自祭台中冲出的精灵,提前来到人世,或是冥冥之中注定之事。
苏宣听闻自然不知他们的来历,当下将自己的众人一一引见,大家同为金石界人物,有共同的语言,相交之下其乐融融,甚是融洽。

“诸位可曾得闻雪渔先生大名吗?”
“自然闻得,雪渔先生硕果仅存,乃金石界泰斗人物,今遭人陷害,我们正为他老人家担心呢。”
“大家也不必担心,先生何等人物,岂是随便就能对付得了的,此次先生委托我们来此调查一件即将发生的大事,只是先生推算出来,但天机不可泄漏,我们也不知是什么事情,各位可曾发觉此地要发生什么大事吗?”
“会有什么大事呢?我等闲居于此,每日谈艺轮道,不问世事,还就真没有听说有什么大事发生。”
“我想此时一定和金石界有关,也许关系到金石界的生死存亡,或是发展大势,不然雪渔先生不会那么紧张,还派我等前来准备。”
大家一时之间不能料到会发生什么大事,又不好意思胡说,都保持缄默,气氛很是尴尬。
无意中苏宣向西湖之中看去,忽见湖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动,舟中之人太过刺眼,四个身穿夜行衣之人,黑巾包头,只露双眼,与夜探客栈之人装束一样,舟头一人,身穿灰色和服,光头,头顶中间梳了一个抓髻,一看就是扶桑人的打扮。
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些东洋人,心中狐疑,原来东洋人不敢明目张胆的在天国游历,最近怎么就还日渐多了起来。
“我有一种预感,即将发生的大事可能和扶桑人有关。”
“那还不好办,抓住他们问一问。”
“也不是不可以。”
“我们皆为文人怎能对夷人动粗,有碍我们礼仪之邦的盛名。”
大家议论纷纷,还是想不出好的主意。
正在迟疑间,没想到这些扶桑人却直奔众人而来,转眼就到了岸边,纷纷下船登岸,眼看到了近前。
穿和服的扶桑人一脸的奸笑,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请问各位谁是西泠四家?”
丁敬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微微一笑。
“不知阁下有何指教?”
“只想做艺术上的交流而已。”
“阁下是……?”
“在下乃扶桑金石界南派掌门小林梅轩,请多指教。”
“不敢,不才正是丁敬。”
两人对话旁若无人,看似若无其事,其实精神高度紧张,体内真气已在高速运转。
大家都看得清楚,扶桑人的到来说得好听,什么交流,实际上就是来**裸的挑战。
此时的小林梅轩已经一改原来和善的面目,露出了狰狞的嘴脸,同时身体四周笼罩了一层雾蒙蒙的白色气体,随着金属的一声响亮,一把锋利的斜刃刻刀飞起在空中,不住的盘旋着,刀身长有八寸,窄而且薄,中间缠绕红色丝线,精光闪闪,显然钢口不错。
丁敬也不示弱,急忙祭出自己本命交修的刻刀,是一把钝刀,刀长一尺二寸,重量约在一公斤,但在丁敬的驱使下,好像非常灵活,不断变化着技法,蓄势待发。
小林梅轩终于沉不住气了,刻刀化为一条银龙闪电般刺来,丁敬用刀一格,斜刃刻刀很是狡猾,在双刀一接触之际,就势一转直刺丁敬咽喉,丁敬再想躲已经就来不及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