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岳飞之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康深知坐稳皇位极不容易,殚精竭虑,调兵遣将,抵御金兵南侵,总算保住了半壁江山。公元1137年徽宗克死他乡。同年杨康任命秦桧为主持与金国议和。经过艰苦的谈判到公元1139年在秦桧努力下终于和金朝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许还梓宫、母、兄、亲族”。
1140年,兀术撕毁和约,再度领兵侵宋,遭到刘锜、岳飞等宋将反击,短短时间几度大战。双方国力都遭到了巨大削弱。宋军赢得不轻松,包括岳家军在内都受到了严重损失。
秦桧提议乘胜再次议和。杨康考虑到北方平原地带,确实不利于己方作战。金人虽然由于轻敌,几遭大败,但大后方实力犹在,骑兵众多。宋军多为步兵,在江南水田遍布,骑兵处处陷马之地,还可大展手脚。到了北方开阔干硬之地,劣势明显。那些地方适宜大队骑兵驰骋机动,忽进忽退,射箭搏杀都是得心应手。把自己所剩无几的实力全部投进去,万一到时败了,恐怕再无能力守住江南,而且失败的几率起码有八成。就命岳飞乘胜收兵,免得到时金人喘过气来,要走都难了。
岳飞大胜之后,难免骄纵,对皇上意见持有疑义。杨康连下十二道命令,岳飞抗旨十一道,最后在友军已经撤退,无论是进是留,都是孤军奋战,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只好回撤了。岳飞虽然得胜自大,但杨康念他是个人才,以后还要靠他守土,并不为难他。
1141年,这天负责与金人议和的秦桧,来御书房见杨康。
秦桧先跪下说:“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康说:“爱卿平升。”
秦桧起来说:“陛下,臣有机要之事禀告。”
杨康让旁边的人全部退下,然后说:“爱卿请讲。”
秦桧从怀里掏出一封密报,说:“金越国王宗弼(兀术)有密报送来,请陛下过目。”
杨康说:“让朕看看。”边说边接了过来,想着这个老朋友又有什么新花样。杨康看了,微微变了脸色,当看到“欲和议,先杀飞。”再也读不下去了,将密报扔回给秦桧。
秦桧说:“陛下,以为如何?”
杨康说:“这人信不得,我们与金人好不容易定下的和约,就是被他撕毁的。”
秦桧说:“这次不一样,他知道我朝厉害了,所以真心想议和。”
杨康说:“岳爱卿是朕的左膀右臂,怎可除去。这种和宁可不议。”

秦桧说:“岳将军狂妄自大,不服号令,他日必成大患呐。”
杨康说:“岳爱卿忠心耿耿,这次得胜却要退兵,闹下情绪也属正常。朕对他放心。”
秦桧说:“皇上,岳将军确实忠于朝廷,忠于国家,但他不忠于陛下。”
杨康说:“此话怎讲?”
秦桧说:“他若真忠于皇上,就不会抗命不从。此人若留在世上,只怕有一天会对皇上不利。”
杨康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苗傅,于是说:“你的话有些道理。但不能凭推测,就定一个人的罪。更何况是有功之臣。”
秦桧说:“皇上,您不是一直希望议和吗?”
杨康说:“议和只是拖延之计。为的是保存实力,修养生息。而现今形势变了,金人几年内想再次南下,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和,议不议,结果都一样。”
秦桧说:“皇上,您没把信看完。结果很不一样。”
杨康说:“朕不想再看了,你给朕说说,上面还写了些什么?”
秦桧说:“宗弼许诺归还宣和太后,以及先帝梓宫。”
杨康说:“这事朕需要好好考虑。”
秦桧说:“皇上若拿不定主意,臣倒有一个好办法。”
杨康说:“哦,说来听听。”
秦桧说:“全凭天意来断。”
杨康一听大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自己当皇帝也是天意。忙问:“怎么知道天意呢?”
秦桧说:“臣取一枚铜钱,掷起三次。如果落地后,皆为正面朝上,那么就是天意决定要议和。如果有一次是反面朝上,那么就是天意决定不议和。”
杨康说:“那你扔扔看。”说着走下御桌,防止秦桧作假,明明是反面朝上,说成正面朝上。秦桧见皇上走到边上,取出一枚铜钱就扔,连扔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秦桧刚想扔第三次,杨康说:“慢,这最后一次,我来扔。”杨康接过铜钱,向上一抛,铜钱一落地,马上赶上前去看,只见仍是正面朝上。
杨康觉得不可思议,又拿起,连扔两次,都是正面朝上。
杨康也不捡那铜钱,长叹一声说:“岳爱卿,不是朕要杀你,是天要绝你啊。”心想,岳飞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要杀掉还真是不舍。但天意都定下了,自己又能如何。
秦桧上前捡回铜钱,说:“岳将军的事,臣一定办好。”
杨康说:“那就交由你处理。你先下去吧,朕要好好静一会。”
秦桧来到宫外,展开右掌,那枚铜钱安然躺在那里。他用左手将铜钱上下一翻,嘴边露出一丝奸笑。只见铜钱的上下两面印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正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