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定风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这又说明什么?”
谷德昭隐隐感觉有些不妙,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既然疫疾来源是这种小虫,那便防治这种小虫即可。”苏大为向着谷德昭扫了一眼,目光落在一脸铁青,目光阴鹫的李敬玄身上。
“谷侍郎和右相学识过人,这些自然是清楚的。”
清楚?
老子清楚个蛋啊!
谷德昭感觉自己的脸又紫了,活像是个茄子精。
头上的血管突突跳动着,随时可能脑溢血。
若手里有盆子桌子,他保证会把桌子掀了,把盆子脆了。、
若有汤,那就连汤也扬了!
“这一切,皆是开国伯一个所说,巧言令色,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李敬玄阴阴的道。
他本来不想亲自下场,奈何谷德昭有些顶不住。
眼下的场面,竟然没有别的臣子敢站出来。
若说文臣都是大喷子,苏大为今天的表现,活脱脱把喷子中的战斗鸡,两朝老臣谷德昭都说哑火了。
看他那脸色,随时可能爆血管。
“右相勿慌,我有证据。”
苏大为淡淡一笑,仿佛在看一个弱智。
这种眼神,差点令李敬玄当场喷血。
他身为右相,又是弘文馆出身,一身学识在大唐朝堂上也是名列翘楚,如今居然被苏大为这武夫,凭着两首诗,在这含元殿里,当着李治的面被鄙视了。
李敬玄感觉自己太阳穴突突在跳。
有些忍不住的样子。
他深吸一口气,凭着自己几十年养气的功夫,勉强按捺住心头的怒火。
就见苏大为向着迫不及待走上前的李治叉手道:“陛下,蜀中的古籍我也带回长安了,若陛下需要,臣可派人取来。”
“去取!现在立刻去取!”
李治不顾自己刚养好的身子,一时激动起来。
整个脸色涨得血红,跺脚催促道:“王承恩,你带两个人,现在就去开国伯府上,把他说的古书取来。”
“喏!”
王承恩叉手应下,忙匆匆走下殿去。
李治又问:“疫疾真的是有小虫子引起的?”
“千真万确。”
苏大为自信的道:“臣还有一种发明,可以用几块镜片,放大观察水中的虫子,是真是假,陛下到时一见就知。”
“苏大为,你在说些什么?用镜片可观水中疫虫?”
李敬玄与谷德昭几乎同时跳了起来。
不相信!
这绝无可能!
只有那些沙门和尚宣扬一水有八万虫。
可是谁也没有真的亲眼见过。
只当是胡言乱语罢了。
那种西域胡商弄来的琉璃镜,往常家里也有一些,不过是新奇玩意。
用来装酒水倒是通透。
可若说凭此物能看到水中微虫?
谁信!
苏大为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道:“右相若不信,可以与谷侍郎一样,与在下打赌,可好?”
呃……
李敬玄立刻秒怂。
开玩笑,老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颗大好的头颅,怎可与你一个小竖子去打赌。
他的眼神投向谷德昭。
后者白胡子一翘一翘的,不知在想什么,迟疑着道:“水中真的有虫?”
“有虫。”
“能治?”
“能治。”
苏大为信心十足。
对镜子的研究兴趣,从在吐蕃时就有了。
雪域高原离天最近,士伍稍不注意皮肤便会被晒伤。
有一次安文生拿了几块商队送来的琉璃镜,苏大为却突然想到可用琉璃做放大镜,可以做引火用。
待到黄安县后,苏大为又用琉璃镜经过反复试错后,终于找出可靠的法子,做出大唐版的显微镜。
以此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各种寄生虫和致病的生物,一目了然。
由此苏大为在黄安县推广饮用开水,并制了大量公厕,提出堆肥法。
还将原来的水道和田陇进行翻新,将钉螺和蚂蟥一类的有害之物,深埋地下。
如此半年后,不但上次的疫毒绝迹,就连常连困扰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也被他随手解决。
黄安县再无疫疾。
此法已经随着苏大为的力荐,在蜀中推广开来。
“陛下,通过古籍,和臣发明的显微镜,便能确定水中之虫,在以沸水之法,和填埋之法,便可解决沿江各地的疫情,若再配以臣发明之口罩,还有一些卫生条例,则大唐将永无疫疾!”
苏大为的声音,在大殿中隆隆作响,震耳发聩。
李治与不知何时走上来的武媚娘,手紧握在一起,用自己都没发现的颤抖声音,期待的问:“真的能消灭疫疾?”
“能!”
苏大为肯定的道:“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荒唐!”
李敬玄在一旁狠狠一拂袖,哂道:“疫疾古以有之,当年曹操都没能解决,蜀国诸葛孔明也无法解决,你居然说能消灭疫疾,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右相。”
苏大为的目光转向李敬玄,那眼神里,幽深中,透着一种嘲弄。
那是智商与见识的碾压。
论权谋,论把握人心,或许当时没多少人,能超过右相。
但若论眼界,若论对这世界的见识,整个大唐,有多少人能超过苏大为?
可以说没有。
“右相,听闻你的才名,冠绝长安,如今亲眼见过,呵呵……”
苏大为摇摇头,嘴角微微挑起。
“你……”
李敬玄脸上变色。
苏大为这种不屑,比任何辱骂都更打脸。
这是当着李治的面,完全否定他李敬玄的立身之本。
“竖子!”
“怎敢如此轻视右相!”
“不要以为你做得两首诗,就了不起了,比起右相,你还差得远!”
文臣中,忠于右相的大臣们纷纷鼓躁起来。
右相不方便说的话,他们可以说。
右相不方便表的态度,他们可以代劳。
一时文臣中群情沸腾。
李治的脸色微变。
目光带着阴沉,看一眼文官中的人,再看一眼苏大为。
却见苏大为一拂衣袖,哈哈大笑。
浑不把这些文臣放在眼里。
同时他口里大声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一出,整个大殿,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媚娘。
又或者是谷德昭,还有那帮闹起来的文臣,同时闭嘴。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有诗词这般的力量。
有着穿透古今的力量。
这首词……
在场文臣都是此道高手,一耳朵就听出来,乃是《定风波》,又叫做《定风波令》。
出自唐教坊曲。
虽然唐以诗闻名,但诗词都是自古有之,只是在盛唐发扬光大。

在各种场合,唐人还是以诗相合为多。
词大多是在教坊做为曲目表演。
此时苏大为居然破天荒在此等场合,念出定风波。
细思……
他什么意思?!
李治与武媚娘,李敬玄与谷德昭,文臣与武臣,均面面相觑。
一时不解其意。
但抛去苏大为的用意不说,单听这首词,实在是令人感觉一股凉意从心底蹿上头。
嗯,上头了!
好词!
原来词还可以这样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般旷达潇洒,浪漫自由!
让人不由好生羡慕啊!
李敬玄心中涌起异样感觉。
但下一秒,他立刻醒悟过来,双眸阴鹫的看向苏大为。
越是如此,此子越发可怕。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粗鄙武夫,但现在看,此人居然有如此才学。
可怕!
这样的人,若不能为己所用。
那便是一大祸害。
李敬玄只觉细思极恐。
无数念头在心中起伏。
而与苏大为做赌的谷德昭,此时已经快要瘫坐在地上。
就算再傻的人,听到苏大为这番言论,也知苏大为是胸有成竹。
确实找到了可以克制疫疾的法子。
没人敢在含元殿上当着圣人的面撒谎。
那是十恶不赦之罪。
也就是说……
自己要输了。
待苏大为的证物拿到堂上,待苏大为自己的折子,还有蜀中的折子递上来。
就是自己的死期。
老夫难道真要一头撞死在阶下?
谷德照身体如筛糠般颤抖起来。
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惧意。
他后悔,他后悔自己怎么一时昏头了,居然与苏大为作赌。
如今却如何收场!
满殿文武百官,此时已经不知如何是好。
看苏大为,活像看一个怪物。
不,是看圣人。
若苏大为真的解决困扰华夏千年的疫疾,此人必能名留青史,其后世之名,不亚于发明火的隧人氏。
造字的仓颉。
发明蚕丝织造的嫘祖。
发现百草治病的神农氏。
甚至后世都不记得李治了,都不会忘记苏大为!
当世圣人!
这几个大字,突兀的从脑中涌现。
一时间,含元殿中的诸臣,一个个或惊羡,或嫉妒,或猜忌,或怀疑的看向苏大为。
随着目光的改变,殿中的气氛也变得十分古怪起来。
而身为主角的苏大为,对这一切仿佛没有感觉。
他向着李治叉手道:“陛下,蜀中之疫,臣已制服,若以此法推广,消灭大唐境内所有疫疾不难。
臣现在回朝缴令,稍后会将前因后果,用奏折呈上。
另外,臣常年在外征战,一身伤病,再兼老母年事已高,古语有云,世间最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臣乞骸骨,还望陛下恩准。”
这话说出来,李治脸上刚涌现的笑容,卡地一下变了,变黑脸了。
含元殿上文武百官,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李敬玄双眼喷火的投向苏大为。
心说好你个竖子。
一身伤病?
你特么身体看着比牛还健壮好么。
还乞骸骨?
你才多大年纪,若让你这样的人乞骸骨,岂非是打陛下的脸?
不对,不好!
李敬玄猛地反应过来,左右看了一眼,悄悄退后几步,把身子缩在朝臣中。
下一刻,就见李治扭头指向谷德昭,厉声道:“来人,将谷德昭官袍除去,暂收狱中,等候发落。”
殿旁两排金吾卫大步上来,将惊慌失措的谷德昭粗暴的按住。
三两下便把他的官袍给剥下。
这一幕,惊呆了满朝文武。
庄严肃穆的含元殿内,只听到谷德昭凄厉的惨叫声:“陛下,臣……臣无罪!”
“无罪?两朝元老,在殿上为难后辈,殿前失仪,朕罚你,难道还有错?”
李治一咬牙,挥袖道:“给朕拿下!”
如狼似虎的金吾卫掐着谷德昭就像是掐一只小鸡一样。
在他凄厉得如同被人**的惨叫声中,将他倒拖出含元殿,收入监中。
在场都是人精。
瞬间就明白了李治的用意。
苏大为,万万得罪不起。
此人若真如他所说,发明了治疫之法,那他就是天下万民的救星,是大唐的救星,更是李治的救星。
谷德昭居然冲撞了他,莫说是两朝老臣,哪怕是皇室血亲,李治也必会斩了。
以此来让苏大为满意。
因为苏大为治疫之法,乃无价之宝。
更何况先前听他说发明了种种神异之物,实在让人心痒难耐。
此人的价值,难以估量。
谷德昭千不该万不该,居然会招惹此人。
简直就是作死。
现在没拖下去斩首示众,只怕还是陛下慎重,想验明苏大为的治疫法子。
只待一经证实,谷德昭这颗脑袋就保不住了。
“阿弥。”
李治主动上前半步,执起苏大为的手,笑眯眯的道:“你很好,果然不负朕的期望,朕没有看错你。”
一旁的武媚娘与李治乃是十几年的老搭档了,瞬间会意,也柔声道:“这些年确实苦了你了,你想休息我与陛下自无不应允,但大唐不可离了你,乞骸骨这种话,再也休提。
先准你放假一旬,待休息够了,再回兵部任职。
反正也在长安,离家也近,不会耽误你教训母亲。”
眼见苏大为欲说话,李治又道:“百善孝为先,朕甚是欣慰,但侍奉母亲时,也莫忘了还有朕在,朕和大唐都需要你。”
这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礼。
武媚娘又道:“回家歇息但有需要,本宫无不应允,陛下你说是吧?”
“对对,朕近日刚收到大食国使团送来的一批珍宝,待会让王承恩选一些送到阿弥府上,还有……阿弥的母亲,朕也要封赏,大大的封赏,就封为徐国夫人,何如?”
“以阿弥现在的身份,原来的宅子太过促狭,陛下,臣妾记着咱们在东郊还有一处宅子,不如……”
“应该的应该的,对了,宅子有了没地怎么行?朕在龙首原那一处皇庄,实在有些太大太浪费了,以朕之见,就拨一百顷给阿弥,如此才能配得上开国伯的身份。”
“有了宅子,下人也得给阿弥配上,对了,教司坊里不是有一批罪官之女……”
“准了,朕统统都准了!”
“陛下,开国伯只怕不足以酬功啊!”
“是朕糊涂了!若治疫之法,果然有效,朕封他为开国县公!”
夫妻俩你一句,我一句,把苏大为当手心里的宝贝疙瘩一般哄着。
含元殿里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惊掉一地下巴。
天皇天后这是……
在讨好苏大为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