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阎立本一张脸黑得和锅底一样。
头一次后悔自己今日怎么没托病在家休养。
今天这会,是要命的会啊。
太后武媚娘,与开国郡公苏大为,这就算是掐起来了?
该不会当堂翻脸吧?
从开始双方还在好好议事,商量着怎么对付辽东的叛乱,对付入侵西域的大食人。
到后来,为了人员调配,一番议论,倒也还算正常。
可到了大总管人选上。
双方就有些图穷匕现的味道了。
武后自然是希望苏大为率军出征。
于公是增加唐军的成算。
于私,少了苏大为,这朝堂上,就没人再能阻挠天后了。
哪怕是皇帝李弘,也挡不住武后那强大的气场。
在武后面前,只有乖乖聆听教诲的份。
环顾大唐朝廷,恐怕也只有苏大为一人,能在武媚娘前,谈笑自若。
而苏大为这边。
很明显,是希望维持住朝廷目前的局面。
不希望武后将李弘架空。
不忍见母子相残。
以目前的局面来看,他若在朝堂上,就能形成第三方势力,从而缓冲李弘与武媚娘之间的矛盾。
单独苏大为与李弘,都不足以威胁到武媚娘。
但若这二者结合,就算是堂堂天后,也颇感头痛。
所以必须将此二人拆开。
邢国公苏庆节,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出于兄弟情义,出于为大唐社稷大局考虑,明知此次敌人十分棘手,仍主动站出来。
表示愿做这征西大总管。
心愿是好的。
原本也有几分机会。
只是情况急转直下。
从天竺被大食人攻略,王玄策独木难支开始,这场战役的危急程度,已经脱离控制。
上升至灭国级的危难。
那绝非现在苏庆节所能驾驭的。
而都察寺卿严守镜提供的情报,更令大唐君臣对此次敌人的决心和实力,感到震惊。
非苏大为,不足以统慑唐军。
非苏大为,不足以应付此次危机。
到了这一步,甚至逼得李弘喊出御驾亲征这种话。
苏大为思前想后,确定只有一个选择。
就是他为征西大总管。
所以他站了出来。
但他绝非是一时冲动,而是做了各种思考和预案。
向武后开出条件。
将几位皇子随军,以做“监军”,提振士气。
是监军也罢,是人质也罢。
本质上,就是绝了武后换掉李弘的念头。
苏大为在外领兵这段时间,武后可能架空李弘。
但绝对无人可以替代李弘。
只要李弘还在,苏大为得胜回朝时,挟着战争胜利的巨大威望,就拥只手翻天的可能。
许多事,心照不宣,隐而不发。
均是双方心中博弈。
对这一点,议政殿上这些重臣和老狐狸,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正因为看得清楚,才觉得可怕。
担心被卷入这场看不见的较量里,被殃及池鱼。
粉身碎骨。
这是真的害怕。
能混在灭国战争中博弈的东西,其中有何等大的利益,有多少人命、家族为此殒落。
在这一切面前,哪怕满朝公卿的命,都是微不足道的。
都只是数字。
李弘暗自吞咽一口口水。
躲在屏风之后的李贤被安定思公主死死捂着口。
其余皇子皇女瑟瑟发抖。
对自己未卜的前途,充满恐惧。
大殿上,阎立本脑袋低得快要扎到地上去。
狄仁杰眼观鼻,鼻观心。
右相、左右武卫大将军,六部主官等一个个都仿佛变做了泥塑木偶,不发一言。
空气里充满凝重气氛。
烟雾里那一条条绕着红漆大柱缠绕的巨龙,双目狰狞俯视下方大唐群臣。
眼中隐隐带着嘲讽。
像是嘲笑这些人,算计太多。
所有人不敢看,但注意力都放在武媚娘身上。
处在漩涡中心的武媚娘,一动不动。
像是凝固住。
只有一双凤眸闪动着光芒。
似忿怒,似冷笑,似嘲讽,似痛恨。
看着苏大为的目光,犹如看一个叛徒。
“阿弥,你果然长大了呢。”
这句话,在这朝堂大殿上说及,未免有些奇怪。
以苏大为的年纪,军功,在朝中的身份地位,异人的实力。
何止是长大了。
说一句大唐第一人。
不过份吧?
天后居然说他“长大了”?
这个长大,它正经吗?
咳咳,不要想歪。
以武后和苏大为二十多年的交情,亲姊弟相称,以阿姊的身份说这么一句,似乎也正常。
但若是结合眼下的环境和局势。
只怕武后说的是,苏大为“翅膀硬了”,不听从阿姊的话,反而处处与之作对吧。
果然,随着武媚娘的话,苏大为淡淡一笑:“雄鹰长大了,总要翱翔的。”
六部主官低着头,不敢看武媚娘的表情。
只是彼此之间,暗自眼神交换。
果然,果然是说苏大为翅膀硬了。
他们俩该不会,当堂掀桌子,撕破脸吧?
以大家对武后的了解,别看她只是个女人,但心气之高,之傲,世所罕见。
凡是她认定的事,不管多少困难险阻,都必定会做成。
这个女人身上,有一种异乎常人的韧性。
实在无法想像,她会退让。
不,她是绝不会退让的。
可是苏大为那暴躁脾气,动不动就屠人家白马寺,好像……也不是会退让的样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大殿上,空气凝重得像是要滴出水来。
就在群臣感觉快要喘不过气来时。
只听武后轻声一笑,衣袖如蝴蝶般飞起,合在胸前:“贤儿和显儿已经成年,让他们为大唐做表率,是份内之事,哀家同意他们随军,但是……旦儿还小,他随军若有何闪失,谁来担?”
太子李弘二十岁。
李贤十八。
李显十七。
李旦如今才十一岁,是小了些。
苏大为神色不变,叉手道:“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臣观冀王少年英俊,若从军历练一番,必大有可为。”
这话说得,整个朝堂上死一般寂静。
阎立本只觉自己心脏都要停跳了。
这苏大为,好大的胆子。
十来岁的冀王带在军中,大有可为?
你想为什么?
难不成想让冀王将来做将军啊?
一时听不出苏大为话里的意思,只觉得不像是好话。
再偷看武媚娘。
这位天后,如今大唐最有权势的女人,脸上的笑容凝固住。
眼中射出刺骨的寒芒。
武媚娘大袖一挥,彩袖如刀片般扬起。
那是她的习惯。
十二卫大将军,三省六部官员,大唐左右二相都明白。
只要武媚娘手一挥下,就必有人人头落地。
刺骨的森寒,一下子爬上所有人的背后。
糟糕!
就见武媚娘大袖狠狠一甩。
“就依卿之言!”
哎?
一向狠辣绝情的天后,这次居然退让了?
这怎么可能?
满殿大臣,集体傻眼了。
躲在大殿屏风后的李贤等诸皇子,更是一个踉跄,差点摔到地上。
母后,你怎么可以让我们跟苏大为那个恶人出去打仗?
呜呜~他还不趁机折磨儿臣我啊!
李贤当真是欲哭无泪。
大殿上,整个气氛为之一变。
群臣先是看向武后,看到一向以女强人示人的天后武媚娘,脸上竟罕见的露出疲惫之色。
这是……
终于在苏大为咄咄逼人的气势下,退让了?
原来,如此强势的武后,也会退让啊!
再转头看向苏大为时,所有人的眼神变了。
看着造成这不可思议局面的人。
一时心中充满震惊,不可思议。
更多臣子则是在心中暗自琢磨,看来天后还是忌惮苏大为啊。
此人足以左右天后与陛下之间的局势。
万万得罪不起。
已经有心思灵活的大臣,想着要怎么与苏氏建立好交情。
若不能结好苏大为,至少也要和他身边的苏庆节、程处嗣等人交好。
不提殿上众人心思活动。
苏大为大开双臂,向武媚娘郑重行礼:“臣,谢天后信任,必会保证诸王安全,若有差池,唯臣是问。”
“好。”
武媚娘几乎从齿缝里蹦出一个字。
接着冷冷甩了下衣袖:“哀家乏了,剩下的事,你与陛下商议后,再呈报哀家。”
“喏。”
虽然武后是做出退让了,但显然,她也要让众人知道,她很生气,很不爽。
现在离开,就是表明这一强烈态度。
但同时,她也没放弃权柄。
让李弘与苏大为定下进兵方略后,将一切呈给她过目。
牢牢把住最后的审议之权。
现在大唐的朝堂上,就算是天子李弘的圣旨,想要颁下去,除了用皇帝印,还得加盖天后印玺,方才生效。
“儿臣,恭送母后。”
李弘强忍住想要上挑的嘴角,向着武媚娘恭敬行礼。
这一仗,是他与苏大为赢了。
……
昏暗的佛堂中,有一位身披铁甲的大将,向着前方一个朦胧的人影,微微鞠躬。
那人影背着他,不发一言。
好似看着眼前的佛像,陷入沉思中。
背影不说话,那金甲将便也不敢出声打扰。
只是看他身上的衣甲,赫然是唐军高级将领。
但如此高位,对着面前的背影,仍然摒息静气,显出无比的崇敬。
许久之后,那背影终于缓缓转身。
向着身后将军道:“此次多亏你向我报信,使我掌握朝廷动向。”
金甲大将,赫然便是白天在朝堂上,向苏大为发问的右武卫大将军,宗室李玄信。
做为大唐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手握重权,兼为宗室。
这原本是一个绝不可能背叛大唐的人。

此时,被萧礼一言感谢,李玄信忙双手抱拳,面现激动道:“钜子说哪里话,若无钜子,似我这等人仍在蒙昧之中,不知为何而活,又不知此生有何意义。
多亏钜子指引我等,使我们看到前行的方向。”
微呼了口气,李玄信继续道:“白天朝堂上那些争斗,越发证明钜子真知卓见,所言非虚。这个朝廷病了,只有用钜子的理论,动员广大百姓,进行变革,才能救天下!”
萧礼那张被一道刀疤划过的脸庞上,有一种特异的魅力。
他伸手用力拍了拍李玄信的肩膀,点头赞许道:“昔年太宗言,水能载舟,亦能覆亦,正是如此。我们这些人,怀有理想,自然不被朝堂上那些营营苟苟之辈所容。”
李玄信郑重抱拳:“愿追随钜子,改变这个天下。”
萧礼眼眸中闪过深思的光芒:“依你所见,苏大为出兵,确实吗?”
“不会有错,舍他再无别人,而且此事天后与李弘皆认可,只不过苏大为奸猾,要将几位皇子带上随军。”
“呵,我素知苏大为,小心谨慎,狡兔三窟,哪怕是对武后和李弘,他也不是全然相信,这么做,不过想给自己留几道保命符。”
“我亦如此认为。”
“只是这样做,今后的路,他是越走越窄。”
“钜子,我们当如何做?”
“这是天赐良机,趁着苏大为出西域,咱们可以实行那个计划了……”
萧礼未提是什么计划,显然李玄信是清楚的。
李玄信双眼流露出亢奋的光芒,满面红光,沉默着,用力抱了抱拳。
“喏!”
……
贞观十四年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
管理西域事务。
二十年六月,西突厥可汗请和亲,唐使其属下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为聘礼。
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便将安西大都护府迁至龟兹国。
即后世新疆库车。
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
简称安西四镇。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
军镇也有所变动。
永徽元年,李治根据西域形势罢四镇,安西都护府也迁回西州。
显庆年间,大唐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次年,都护府又迁回龟兹城。
四镇随之恢复。
在那之后,一直至今,四镇在大都护裴行俭的经营下,始终屹立于西域,统慑西域诸胡。
成为大唐的象征。
但是如今,事情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来自西北的风沙,吹拂在草原上,一直吹打在疏勒城的城墙上。
执行巡守的老兵,郑二郎啐的地一声,向地上吐了口唾沫。
刚才伸了个懒腰,一不留神被一股恶风吹到嘴里,灌了满口的风沙。
“这鬼天气。”
郑二郎肩膀上扛着长枪,拍了拍腰上的箭壶,背后的大弓。
这个动作是他的习惯,每次巡逻前,都会检视一番。
武器,带给他极大的安全感。
在这种鬼地方,唐人是外来的,时刻都会置于危机中。
也只有手里这些兵器,这些老伙计,才能带给他足够的安全。
检视完毕后,他向身后瑟瑟发抖的新兵蛋子徐九郎瞪了一眼:“一会跟紧了我,不要走散了。”
“喏。”
徐九郎年方十九,是今年刚到四镇来轮值的府兵。
据他说,家乡遭了灾,他跑得快还算好。
家里那些人,已经穷得只能吃草根树皮了。
对于徐九郎说的话,郑二郎一个字都不信。
鬼你妈的,大唐纵是再穷,也无非是吃肉和吃饼的区别。
怎么会有地方穷得吃不上饭?
这徐九郎年纪不大,但是嘴里却不老实,嘿,以后慢慢招呼,慢慢调教。
郑二郎对徐九郎那种轻蔑的神气,徐九郎自然清楚。
但他却也无法可想。
他生来胆小,被郑二郎一个眼神扫过,便瑟瑟发抖。
也不知如何解释。
只有点头跟上的份。
在徐九郎身后,已经做了两年兵的曹大头嘴里咬着草根,不耐烦的道:“头儿,再不走就要误了时辰了。”
他身上背着一把大黄弓,手上虚握着一只角弩,腰上挂着两个箭壶。
显得比郑二郎还要夸张。
“大头,休要多嘴,都听郑老大的。”
曹大头身后一个魁梧汉子呵呵一笑,左手执盾,肩膀上扛着一个铁锤,像是一名力士。
名牛六郎。
天生有一膀子力气,队里有什么力气活,苦力活,都交给他做。
偏偏此人生性乐天,不以为苦,还总是乐呵呵的,嘴里能有说有笑。
任镇兵已经三年。
比曹大头还多一年。
本来是颇讨喜的性子,唯一可惜的是,食量有些大。
昨天一顿饭下来,郑二郎的脸色都黑了。
“好了,你们几个都给我闭嘴吧。”
郑二郎回头看了一眼,转向前方日常巡逻的方向,眼睛微微眯起。
像是透过漫天的风沙,看到极远的地方。
“我最近有种预感,大概会不太平,大家都小心些。”
曹大头啐地一口,将嘴里嚼的草根吐到地上,轻蔑道:“这里是西域,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找我们大唐的晦气?”
牛六郎在后面呵呵笑道:“你忘了之前那些西突厥人?”
“突厥人算个鸟,国都被咱们灭了,秋后的蜢蚱,蹦不了几天。”
曹大头冷笑一声:“只待咱大唐的天兵一到,这些臭贼,都会被砍掉脑袋。”
徐九郎在一旁弱弱的道:“可是我听说……征西的薛仁贵将军,兵败了。”
“闭嘴!”
这一下,三名老兵一齐爆喝出声。
郑二郎是杀意。
曹大头是震怒。
牛六郎是凛然。
三人一喊,徐九郎顿时脖子一缩,不敢再多话。
四人走走停停。
今日风沙大,能见度低。
再加上方才的那番对话,众人的心情都不太好。
队伍一时沉默。
耳边只听到风沙呼呼作响。
天地一时有些昏暗。
“这些年,这边风沙越来越大,草地却越来越少,都养不起牲畜了。”
曹大头突然抱怨道。
牛六郎笑呵呵的接了一句:“好在咱们在河边的田地长势还不错,只要水不断,就饿不死人。”
徐九郎总算找到机会,弱弱的道:“河里鱼也多,每天只要花点时间,便能得些鱼获。”
这话说出来,曹大头和牛六郎两人都感觉食指大动,口水情不自禁的分泌多了些。
“嘿嘿,一会巡视完了,我们替你去喂牲口,你小子去弄点鱼来。”
“这小子胆子虽小,捕鱼的本事却不差。”
不愧是吃货民族,三两句便拐到吃上了。
三人嘀嘀咕咕,商议着如何改善伙食。
只听领队的郑二郎突然一声低喝:“戒备。”
嗯?
曹大头瞬间端起角弩,张弦上箭,一气呵成。
牛六郎咚地一声,将左手大盾砸在地上,护着队伍侧翼,同时抓起手中铁锤,警惕的向四周张望。
只有徐九郎反应稍慢。
愣了一会,才手忙脚乱的抽出腰刀。
但两股战战,双手也抖个不停。
郑二郎竖起一根食指,朝着前方指了指。
随着他的手势。
前方昏黄的风沙中,隐隐见到有人向这边过来。
因为风沙能见度低的缘故,一时判断不出是敌是友。
甚至连人数都瞧不出来。
只能依稀看到人影。
在郑二郎的手势下,众人向他聚拢。
牛六郎跑到队伍前面,张起大盾,手执铁锤。
他是队伍里的力士和盾牌。
负责守护郑二郎,同时以力破敌。
曹大头此时一言不发,双瞳收缩如针,角弩瞄向人来的方向。
他是队伍里的箭手。
箭法最精。
眼力最好。
郑老大虽然也擅箭,但是大头的箭更准,也射得更远。
郑二郎肩上扛的长枪,重重插在脚边。
背上的大弓已在手中。
一但发现是敌人,他将和曹大头一齐先远程收割人头。
若敌人冲上来了,他还会拔出长枪,与牛六郎并肩作战。
全队里,唯一使不上力的,就是徐九郎。
他虽然双手握刀,但手一直在抖。
带着横刀也微微颤抖。
他手里的横刀不是什么好刀。
而是长安烂大街的货色。
刃口也缺了。
还有些地方生了锈。
这样一把刀,若在会使刀人的手上,少说也收割三五颗人头。
但在徐九郎手里。
大家还要担心,他会不会割伤到自己。
“别怕。”
曹大头头也不回,嘴里小声道:“你躲在我们几人身后,不会有危险。”
牛六郎一笑,因杀气显得丑酷而狰狞的脸上,笑容竟有几分温柔。
“一会若是敌人,你便回头跑,向城跑。”
徐九郎嘴唇颤抖着,声音里带着哭腔:“我……我不想跑,我想,和你们一起,一起杀……杀敌。”
“别废话。”
郑二郎声音没有了平日的轻蔑和嘲笑,有的只是凝重。
“我们几人里,你最年轻,跑得最快。若真是敌人,你便拚尽全力跑,通知城里的人,告诉他们敌人情况。”
“那你们……”
“当兵吃这碗饭,脑袋早就挂在裤裆里了。”曹大头嘴里干嚼着。
仿佛那唇上,还叼着一根看不见的草根。
他在借这个动作,缓解心中的焦虑。
“我不……不要,我要与你们一起……我不孬……”
“来了!”
郑二郎一声低喝。
所有人汗毛倒竖。
但见前方有人破开风沙,向这边狂奔而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