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宋之铁骨风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李清和娟姑娘的亲事,也早就在赵长安心里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去。
别看李清比赵长安大了三岁,又是个乌鸦嘴,在这样的事情上,却是害羞得紧。
从他在三棵槐小村子养伤时,就和娟姑娘两人对上了眼。两个人都是在乡村里长大的,又不善于隐瞒自己的情愫,当时打游击的兄弟们全都知道了这事儿。
最有趣的是,自赵长安他们走了之后,小伢伢就一直跟着娟姑娘和李清,两岁的小孩子就跟小猫小狗似的,养些日子就熟了,便把自己当成了这家的人儿。这小丫头早就会说话了,张嘴就叫娟姑娘“娘”,叫李清“达达”,弄得两个人都不敢一起领着小丫头出去。
陕西和德州虽然距离很远,但同属大宋,这婚嫁习俗倒也相差不大,自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能成其好事。
不过如今李清家里没了爹娘长辈,娟姑娘只有一个瞎眼的爷爷,其实这事儿,完全就是由得他们两人自己做主了。
于是等赵长安他们病好之后,刘天宁、王铁汉他们三个一商量,干脆就让王铁汉以“兄长”的名义,找了一个当地的媒婆前去娟姑娘家,向娟姑娘的爷爷提亲。在自己家住了这么些天,娟姑娘的爷爷早就把李清当成了自家人,小伢伢更是他的心肝宝贝,当然是答应了。
接着,赵长安能下地活动后,又以李清的弟弟身份,前去娟姑娘家“纳彩”,也就是送上聘礼了。
按大宋习俗,从“纳彩”之后,就算正式订了亲,结婚之前,一对新人就不能再见面了。不过李清也正好和趁着这个时间,把新房给布置一下。
一帮子大男人布置新房,未免笑料百出,不过七手八脚的,倒也将房子弄得张灯结彩的,颇有了几分洋洋喜气,所以就算是二毛这样的小孩子,也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宅子,是要做新房的了。
却说李玉儿听说哥哥就要成亲了,又惊又喜之下,连忙抓住李清的胳膊,问他娶的是谁家姑娘?相过亲没有?那孩子又是从何而来?
李清在这件事情上却偏偏是个脸皮薄的,期期艾艾的就是说不话来,还是赵长安笑着拉开李玉儿,替李清回答了问题,李玉儿顿时高兴了起来。
从十一岁开始,李玉儿就和哥哥相依为命,在德州的街上开一家卖豆腐脑的小店,除糊口外,一年连十贯也攒不了。
大宋朝民间殷富,一般三等以上人户,家产都在千贯以上,因此这婚也结得奢侈。结婚有“问名”“纳彩”“征吉”等诸般名色,样样都要花钱,一场婚结下来,至少也得二百足贯,李清兄妹二人,却上哪里攒这些钱去?
这个时候结婚早,一般男子十六七岁就要成亲,而眼看着李清已经二十多岁,却迟迟攒不下彩礼,没法结婚。可要按照兄妹两个的收入,恐怕得攒二十年才能攒足替李清娶亲的钱,那到什么时候去了?
因此李玉儿一直对哥哥的亲事耿耿在怀,却也没有办法,后来小店又被一把火烧了,更是没了指望,没想到哥哥加入厢兵之后,机会反倒来了。
当初李清投效后,得了六贯“招刺利物”,而且每月还有三贯的俸钱,李玉儿琢磨着,兄妹两人省吃俭用点,自己再和铁汉嫂子一起,在德州老营的山脚下种点菜——老营里自然是按市价收购的,这也算是福利吧——一年也能再多攒上二十来贯吧,军营里过年过节皇帝郊祀什么的,还有不少赏赐,再加上积蓄,说不定四五年间,就能替哥哥娶亲过门了呢。

但怎么想也没想到,这才几天,哥哥就自己定下了亲事,听赵长安说的意思,那娟姑娘不但模样好,心又善良,更是和哥哥情投意合的,这就少有得很了。
至于彩礼问题,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如今李清自己就是禁军副都头,一月十五贯的俸钱全都落到自己手里,禁军管吃管穿管住,一文也不用花销不说,赵长安又把当初卖马得来的五千贯全都交给了李清管理,所以李清如今也算得上是个小富翁了。
“嘿嘿,玉儿你不知道,你那新嫂子可好了,我有时候都奇怪了,你说吧,她也没养过孩子,可这小伢伢现在,连我都不那么亲了,上次我还听见她哄小伢伢来着,她唱得是啥呀清哥?”赵长安逗着李清。
“谁知道,就你老婆子似的好记这些,我记不住!”李清被赵长安逗得黑了脸,却又没法发作,只好用他一贯的怪声怪气说道。
“嘿嘿,你真不记得?那我可唱出来了。猫抓抓,小闹闹,好伢伢,快睡觉……猫抓抓,小鹊鹊,好清清,快睡觉……”
“我把你这个胡编八造的夯货!”李清听他越唱越不象话,大怒,扑过来就把赵长安按到了椅子上。
“怎么了,清哥,我唱得不对么?”赵长安一边笑着躲闪,一边反问道。
“当然不对了,那歌儿唱的是猫爪爪,小雀雀(关中方言,读如翘),什么猫抓抓,小鹊鹊?还有,她那是哄伢伢呢,什么时候变成哄我了?”李清老脸涨得通红。
“哈哈哈……”屋子里的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李清这才想到自己口不择言,刚刚还说自己不记得,这可说得清清楚楚的了。李清的老脸更是红了个透,起身跑出屋子,再也不进来了。
“我说你们做什么笑得这么快活?还有他李叔是怎么了,脸红得跟猴腚似的跑出去了?”正笑着,铁汉嫂子拉着大毛进来,诧异道。
“呵呵,他说快成亲了,高兴,准备上街去帮咱找个唱小曲的来乐呵乐呵呢!”赵长安笑着答道,众人又是一阵暴笑,连李玉儿也笑得直不起腰来,让王铁汉家的更是莫名其妙。
好不容易停住了笑,刘天宁这才说道:“嫂子,玉儿,你们两个心细,看看这屋子有啥布置得不对的地方告诉我们一声,这段时间有空,正好把你哥哥的事儿好好的给办办。”
“咦,他刘叔这么一说我才看出来,这敢情是有人要成亲了?”王铁汉家的这才发现屋子的布置,起身张望了一圈。
“啧啧,看看你们这些男人,粗手笨脚的,这窗花谁剪的?还有,谁买的烛台?你们见过谁家结婚用的烛台是单数的五点梅花台?怎么也得用双数的六六大顺台,八仙献福台,十全和美台才是,他刘叔,明儿拿去给换了!还有那椅子,结婚时候,新媳妇坐的是圈椅知道不?这样才能把新媳妇给圈到咱李家,不出外事……”
王铁汉家的也不知道帮衬过多少次结婚事务了,当然熟悉得紧,一眼就看出了毛病,大声指挥道,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忙乱了起来。
嗯,书评区有个兄弟说得不错。前两天停更,确实是左角自己的问题。我的意思,只是想请兄弟们谅解一下,没有别的意思。以后我会注意,保持稳定更新,哪怕一天只有一章。
另外,左角也装那啥的来一句:更过低声问兄弟,太监二字怎生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