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冰谷军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艾哈迈迪巴德放眼望去,巴昂底里格鲁城的烈火仍旧没有熄灭,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城下的战场上南方军和宋军的尸骸层层叠叠交织着,殷红的鲜血将土地晕染成自己一样的颜色。
翻起一名宋军的尸首,只见他是前面中了两刀,差不多是将整个人由肩膀到腰间齐齐削断;不远处另一名宋军则是被几根长矛从前边刺入从背后穿出,留下几个深深血洞;而在他艾哈迈迪巴德的一个亲兵脚下还躺着一名,看起来这名宋军是被旁边的敌人砍下了头,这个时候他的刀正插在一个南方军的胸膛中。整个战场上所有宋军的尸骸,全都是向前的姿势,艾哈迈迪巴德想找一个后退的时候被杀死的宋军,却是看见了不少后退的时候被杀死的自己的属下。
“我国参加这场战争,也许本身就是一场灾难。”艾哈迈迪巴德心里不由得浮起了这么一个念头来。这一战他也见识到了宋军的强劲战力,自己所率领的南方军已经是德里苏丹国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了,仍旧在与宋军的交战中损失惨重。至于其他的那些老爷公子兵去和宋军作战的话是什么后果用脚趾头想也知道。
这一战德里苏丹国最大的军需物资储存地化为白地,回援的南方军死伤无数。虽然消灭了大量的伪军,没能把来犯的宋军主力留下。这个时候德里苏丹国也着了慌,生怕宋军集结后向德里进犯。于是南方军主力大量调集起来在由南亚次大陆东海岸通往德里的道路上设防。
其实这时候宋军根本就没有西进的意图。宋军这次的陆战队安庆近卫团伤亡很大。随军的其他陆战队加上山魈铁骑仍旧是兵力不足,深入内陆供给也成问题,就算以战养战一路上的那些地方也早就给伪军和阿三军队给祸害光了。更何况这次出击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就更不需要去冒险向阿三的腹地进攻了。
蔚蓝的森格藏布一路向下游走,从绵延的雪山中间穿过。河岸边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支宋军正在艰难地行进,周围笔直的冰壁上映着他们的人影脚下奔腾的森格藏布撞击着前面的阻碍,发出阵阵动人心魄的轰鸣声。由冰雪和冻土构成的小道寒冷而滑腻,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时有宋军滑下了低下愤怒奔腾的河谷中,被咆哮的河水撕碎。
走在队伍前列的,赫然是大宋新锐将领、当初讲武堂第三期第一名、数百次兵棋推演和校场演练无一败绩、镇压吐蕃暴乱功勋卓著的破军将军萧函之。他身后的军队打着两面大旗,一面上书“破军所至,寸草不生”字样,一面上则写了八个大大的血字“精忠报国,有死无生”。他和他麾下的将士出征前就已经誊写了一本阵亡者花名册,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上面。换句话说,萧函之和他的部下现在都是一些“活死人”,从文档上看来,他们都已经死了。
这支军队一路上没有一个人说话,这是萧函之的严令。刚刚进入河谷的时候,两侧的冰雪壁立千仞,有些士兵大声叫喊,结果上面的冰雪崩塌下来瞬间吞没了几十个人。不用怀着侥幸心理去看那些人还有没有生还的,从那么高的地方崩塌下来的冰雪砸到人,肯定给砸成肉泥了。后来发现他们只要稍稍发出大声些的声音就很容易使得上面的冰雪崩塌下来,于是萧函之就下了命令,禁止大声说话。即使是向他禀报事情也必须小声。而同时在队伍中还有一些训练有素的军犬,也是断然不至于像寻常狗那样大声吠叫的。
就算如此,两旁的冰雪仍然对这些人类非常不满,不时的有些化了的冰块雪块坠下来将下面经过的人砸死。不过这时候有了萧函之的命令也再没人发一词,队伍里那些不幸的人默默地掉进河谷被河水吞噬,默默地被头顶上坠落的冰雪砸中骨肉成泥。
阴寒的冰壁突然开了一条缝,前面出现了一线狭窄的阳光。这陡峭的冰壁、崎岖的河谷终于到头了!所有的人都兴奋地想到,虽然大家都是“活死人”,但是变成真的死人也并不是他们愿意的,能够打败天竺胜利而归显然好过死在这见鬼的地方。
然而往前走了不过几十步的距离,他们发现森格藏布又在他们脚下转了个弯,他们还要迂回好长的距离才能到达河谷的出口。看起来直线距离那里只有不过三里左右,可是却要拐好大的弯走上十几里。

萧函之刚刚叹了口气,亲兵就上来禀报道:“将军,小将军掉河里了。”
“小将军”是指的萧函之的一个弟弟萧函平。当初兄弟两人一起报考进了讲武堂,但是萧函平却没有萧函之那样杰出的才能,所以萧函之名声鹊起的时候他却成了他这个哥哥的陪衬。从讲武堂毕业后兄弟两人都到了一个地方的军中,但是不久萧函之就平步青云很快就成为了萧函平的上司,后来甚至还得到了摄政王的青睐,成就远不是萧函平所能比的。萧函平升迁则相当慢,始终只是一个下层军官,只不过由于对萧函之的尊敬顺便也就连带着萧函平也被称作“小将军”,萧函平心下视作丢脸的事情,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令人刮目相看。
出征前萧函之并没有叫他参加,结果这个倔强的胞弟力争过后还是只得让他一起出征。本来走了这么长的路程倒也没事,却没想到快到谷口了他却死了。
萧函之摇摇头:“现在我们都是‘死人’,掉不掉下去又如何?”
大军又行走了半日,终于看见脚下的路笔直通向谷口。将士们虽然碍于军令没有兴奋地欢呼出声来,激动之情也溢于神情之中。出了这个谷口,“活死人”又活了三成。就算在接下来和敌人的战斗中成了真死人,也好过死在这个河谷里面。
萧函之快步走到谷口,放眼朝南望去,眼前的视野豁然开朗。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辽阔广袤的土地,在明亮的阳光下泛着燥热的土黄。森格藏布出了山谷就直朝西南流淌而去,流经的地方一片葱茏的绿意,仿佛一条碧绿的丝带穿过这片黄色的大地。沿河分布着一座座城市,好事栓在丝带上的明珠。
现在这条河已经流到了天竺境内,按照摄政王的说法,它现在叫“印度河”。就是这条河养育了天竺的文明,至今依旧是德里苏丹国重要而富饶的地区。攻击这个盛产小麦、大米、谷物、油料作物、棉花和茶叶的重要农业区,将会对德里苏丹国的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得它既缺乏能力和大宋作战,也难以负担支持塞尓柱人的任务。
萧函之回头看去,只见站在这个河谷口上的一万九千名勇士和他们携带的一百多条军犬都大口大口地吞吐着白色的水汽。虽然都是军中挑出的最为忠勇的将士,不过谁不想胜利完成任务归国呢?穿过这条令人憋屈的艰险的河谷,每个人都长舒一口气,久久压抑的心情在这时候兴奋了起来,看着脚下的印度河流域,大家都是战意汹涌。
地处印度河岸边的城市特帕克正处于一天中最为舒适的时节,居民们在树荫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南海北的事情,谈论着刚刚发生的战争。进城贩卖货物的农夫络绎不绝,他们地里收获的东西换取一些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在他们看来,战争距离他们还非常遥远,战场还在千里之外。只有那些家里有人参与远征的会担忧家人的安危。
守军这个时候很安闲地守在城门前,那些进出城的贩夫走卒们在他们面前来回穿梭。不过这些人都是弓着腰进出城门的,生活的重担和苏丹国的税赋早已压弯了他们的脊梁,何况面对着这些守门士兵的淫威不弯折腰杆说不定在这门口还会遇上麻烦的。
躲在树丛里的萧函之冷冷地看着门口的守卫,像在看死人一样。他此时穿着一身阿三的衣服,把兵器藏在了衣服里面,手里拿了一根粗大的、用油布包裹的“拐杖”。他旁边的几个兵士也是一般装束,手里扛着一袋袋的“货物”,看起来好似商贩一般。
这时候传信的兵士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禀报道:“将军,各处已经安排妥当,没有留下活口。”萧函之闻言点了点头,就算城外居住那些平民们躲藏得再好也避不过军犬的鼻子的。
萧函之一挥手,他亲自驯养的军犬“黑煞”默默地走过来跟在他的身边。准备和他一起动手的几个兵士也纷纷围在了他的附近,簇拥着他朝城门走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