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拜占庭帝国的使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不凡此次偷袭草原的忽里台大会,将部下军队分成南北两路,呈弧形路线进军,一路上将路过的地方看见的人全部杀死,两路大军在大会地点以西的地方会师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对忽里台大会上的各部主力的包围圈,然后向中央进行了围攻
开始的时候一直是使用弩机杀那些各部落的斥候,结果漏掉了一个命大的人之后只好提前发动攻击,纵然如此还是打了这些狂妄的草原人一个措手不及。
大宋不是仁义之国吗,怎么会不宣而战?照说这些应该是他们这些夷狄的专利啊!
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原本趾高气昂的各部首领想到了博也鸡的话,纷纷想到了乞和。投降是草原人的耻辱,他们选择了“议和”。
只是派出去的使者很快就被宋军不由分说射杀在阵前,这使得各部大吃一惊,心里纷纷浮出了绝望之感。
庄不凡冷冷看着在火枪和管炮的火力下苦苦支撑的各部落人马,发出森冷地嗤笑:“今天不受降,把这里这些人给我杀个精光,这些都是草原上各个部落的精锐,留着对我大宋可是威胁,必须赶尽杀绝。”
麾下士卒得了命令,齐齐怒吼着“赶尽杀绝”朝着被困的各部落军队发起了最后的攻击。部落里有懂汉话的人,听到之后顿时惊慌地禀报道:“不好了,这些南人是想要把我们赶尽杀绝啊!”
事已到此,各部落的人心里顿时爆发出了对庄不凡的极度痛恨,这还是南人吗?这还是南朝的将军吗?别无选择的他们只好向着对面的宋军发动了反击,几万骑兵发出最后的咆哮,疯狂地冒着密集的火力突围。
他们对面也冲出来一支同样怒吼着的军队,机锋营如同一道钢铁洪流翻滚奔涌而来,迎面与诸部的人马相撞。雪亮的钢刃带起一道道鲜血,一片片诸部的人马被砍翻在地,前队人马转眼间就被屠戮一空,后队则已然被火枪和管炮打得七零八落。
机锋营一个冲锋便击溃了诸部人马的突围,剩下的残兵败将们乱了阵形,四处逃散,成了火枪手练习射击的靶子。这一仗打到黄昏时节方才结束,几万草原上诸部的主力人马全数溃灭,各部首领死于乱军之中。
庄不凡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处理尸体,直接放了一把燎天大火扬长而去。紧接着以风虎骑军为先锋连续攻击各个草原部落,三十万大军像一柄铁扫帚在草原上展开了大扫荡,将经过处的所有游牧部落都连根拔起。
此次进军草原,庄不凡动用的兵力远远不止上草原的三十万人。在燕云光复之后他就从内地又另外调集了另外十万军队和十五万民夫,集结在长城一带支撑他的草原远征计划,还有十多万奴隶被征调过来专门修筑了运输线路。
此次远征草原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一次,庄不凡率领大军攻击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游牧部落,杀敌近十万,俘获人口数十万人,牲口数以百万计此外还有几十万人消失了——后世的史书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史学家根据当年庄不凡俘虏回来的人全是青壮年推断出庄不凡在草原上再次犯下了滔天罪行。数百年后终于有一支考古队在贝加尔湖以南的地区连续发现了数个万人坑,由此证明当年的庄不凡是坑杀了那些老弱之人。
数十万被锁拿的胡人俘虏被押往各地进行工程建设,同时从大宋境内各地,大批失地、受灾的农民被朝廷移民往塞北,其中不乏被强制迁徙的人,上百万的百姓被迁移到草原上之后就由朝廷出资在草原上连续建筑了十九座城池将这些移民安顿进去。
在内地人大量迁往草原的同时,草原上的残余游牧民接到了庄不凡下达的定居令,也被迫建造了简陋的城池开始了定居生活。毕竟那道命令开头第一句就是“凡游牧之民诛灭九族,决不可恕”,杀气浓烈到了极点,决不是说着好玩的。庄不凡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毁灭游牧民族。原因无他,庄不凡对于历史上让文明倒退了数百年的游牧部族建立的元、清两朝深恶痛绝。
另一方面他又对国内开始了等级划分,以汉人和汉化民族为“华族”,南方的那些落后民族为“土族”,而西、北的游牧民族则被划为“胡族”,又称“贱民”明文规定一切胡族卑贱如蝼蚁,没有任何权利,全部罚为奴隶,若有胡族人敢于袭击华族的,立即诛灭九族。
教育上,庄不凡制订的教材也大肆渲染五胡乱华、契丹打草谷、金兵南侵等诸多历史,极力宣布胡人的凶残,煽动对异族敌国的仇恨。如此一来,大宋就迅速向着军国主义转变。从长远看来不可取,但是当前却很有利。
庄不凡这次对草原的用兵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一致抨击。随着大规模移民开边和对残存游牧民的定居令,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化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草原迅速被内地同化,不仅出现了耕地,畜牧也转变为以圈养为主。对于反抗的部落庄不凡采取了铁血而残酷的镇压,一有反抗立即灭种,到最后庄不凡将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全数屠杀,完成了对游牧的最后解决,在后来攻打塞尓柱突厥的时候,同样对部下的军队下达了“游牧之人杀无赦”的命令。同时庄不凡也在这时首先开启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大批的游牧民被作为奴隶贩卖到吴哥、占婆、暹罗等国家,换取了大量的金钱,同时这些奴隶在那些国家都受到了非人的压榨,大批死亡,数目极其惊人。同时这些贩卖成奴隶的人都是各个部落里最健壮的人,也导致了这些南洋国家国内奴隶起义一时间此起彼伏。
经过这次大规模战争,庄不凡基本上完成了除吐蕃以外对全国的统一。现在的大宋,国土已经相当辽阔,东起今阿留申群岛南部,西包葱岭,南逾婆罗洲,北抵勘察加半岛,疆域之广阔,甚于汉唐。此时的大宋经济总量占据全世界经济总量的八成,拥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六十万国防军,还有在这个时代无敌的海军。一个超越了汉唐的盛世,由此拉开了序幕。

庄不凡班师回朝,一路上各地官民夹道欢迎,气氛极其热烈。自从上京城破以来,大宋国内朝野一片欢腾,庄不凡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人都在乡里给他建立了生祠。
东、北俱平,此后大宋的战备,就开始转向了西边,兵锋对准了吐蕃。在此之前,大宋已经开始派出外交使节和情报人员,分化吐蕃各部落。
庄不凡凯旋回朝之后,并没有得到多少闲暇。就在他返回汴京的当日,西方拜占庭帝国的使者便找到了他的摄政王府邸。这时候拜占庭帝国正值科穆宁王朝时期,西元1071年的曼兹特克战役是拜占庭文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拜占庭的国力迅速衰退,由于军区制的破坏,拜占庭不再拥有强劲战斗力的农兵。军事贵族的势力兴起,甚至开始干预中央的皇权。拜占庭在军区制破坏以后最初由贵族出的农奴来组成军队保卫国家,然而那些贵族都没人愿意把强壮有力的农奴拿出来,用来充军的农奴一般都是些老弱病残——正好让敌国的士兵帮忙把那些老弱的农奴处理掉。
可是这样一来,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变成了什么样子可想而知。塞尓柱突厥人和北面的斯拉夫人的威胁,以及西面的天主教庭施加的压力,使得拜占庭帝国陷入了困境。从表面上看拜占庭仍旧是西方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实际上已经是外强中干,对周边国家都没什么威胁了。只不过虎死不倒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没多少国家敢于妄想吃掉这么一个经历了长久文明的大国。这个时代的拜占庭,依旧保持着大国的外衣,在中东一带还算有些地位。
科穆宁王朝惨淡经营,没有伊拉克略王朝兵临波斯国都逼签城下之盟的威风,没有马其顿王朝繁荣昌盛的欣欣向荣,只有伊拉克略王朝的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而且东面的疆土仍然在被突厥人蚕食着。在国内,拜占庭贵族们过着奢靡的生活,敲骨吸髓地压榨平民。
东正教的拜占庭人,与西边的天主教徒、东边的穆斯林之间都矛盾重重。在原来的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帕列奥列格王朝时代,拜占庭面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威胁,然而很多人在亡国前夕仍然坚决地说:“宁愿看到穆斯林统治也不愿看到天主徒统治。”结果最后奥斯曼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帕列奥列格王朝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街头以后拜占庭人如愿以偿了。
现在的拜占庭,危机重重,科穆宁王朝须要寻找一个有力的盟友来为他们撑腰。在强盛时期的拜占庭,对周围的各国,对有的国家纳贡,对另一些国家则出兵消灭。现在的拜占庭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不但经济实力衰退,而且现在拜占庭也没有了足以扫灭敌人的军队,要像以前那样的话势必自己把自己给套死。
就在拜占庭人困守小亚细亚半岛的时候,他们听到了东方有一个国家叫做大宋,极其强盛和富饶,很短时间里一连灭掉了很多国家。如此一来拜占庭人看到了希望,派来使节穿越了大半个大陆来到了中土,希望与大宋结盟,夹击突厥人。同时面对西方的天主教世界,他们也可以“挟宋人以自重”。
庄不凡也清楚,在平定吐蕃以后,大宋和塞尓柱突厥之间的大战不可避免。这个阻塞丝路的游牧国家很快就会成为他的打击目标,拜占庭国力虽然弱,但是和拜占庭联手夹击仍然可以大大减轻压力。
不过公开和拜占庭结盟却也不是明智的选择,不然若是惊动了这帮突厥后裔们重新把注意力放回中土甚至与吐蕃联合抗宋,也会给大宋带来很大的麻烦。远东的事情处理完之前,大宋是暂时不会西进的。
“拜占庭使节伊里娜见过大宋摄政王殿下。”随着那个使者的进入,庄不凡眼睛都瞪大了:拜占庭帝国竟然派女人来出使?
“我们使团在前往大宋的路途中被突厥人袭击了,就连我的副使也都身亡在沙漠里。希望大宋的摄政王殿下能打击突厥强盗,为我们主持公道。”伊里娜平静地说道。
眼前这个拜占庭使节乃是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佳人,清艳明丽不可方物,令得庄不凡暗暗感叹东欧就是盛产美女啊。庄不凡心里暗暗意淫,口中却是淡淡地说道:“我大宋素来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你们使团被突厥人袭击了,应该由贵国与突厥人协商交涉才是,为何想要大宋插手?”
伊里娜心里也正为眼前的人而吃惊。一是这样年轻的身居高位者实在少见,二来她也出使过不少国家,那些国家的君臣无不被她的姿色迷得神魂颠倒,而眼前这个年轻的摄政王却仅仅在眼睛深处悄悄冒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欲火,同时思维丝毫不受其影响,实在是难能可贵。
“也许大宋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过摄政王殿下却绝对不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伊里娜微微笑道,“摄政王的事迹我也听说过,殿下自从出道以来,连番发兵攻灭了金国和西夏国、西辽国,还悍然侵略东边的高丽国,又把草原的各族人都予以征服。上百万的人因为摄政王的战争而沦为奴隶,而这还远远不是结束。我东来的路上,多次在大宋的境内看到大宋的军队在频繁调动,由此可见,虽然摄政王殿下人回到了大宋的都城,但是大宋国的战争机器仍然在运转。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摄政王殿下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征服大宋国西面的吐蕃国。我出发前看完了君士坦丁堡图书馆里所有关于中土人的历史的藏书,我可以确定,不仅仅在大宋国的历史上,就是大汉国和大唐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摄政王这样富有侵略性的人。所以大宋国和突厥人的战争不可避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