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65)不能确定去不去西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醒醒!醒醒!”
汪洋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秦大哥拍着他的肩膀,嘴里念叨着:
“你小子倒睡得挺香,站着也可以睡一百年。”
“走,外面坐去。”
天已经大亮了,披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田野、村庄、竹林纷纷向后退去,车箱里人少了,空气好了,座位有了,还有人霸道地躺在椅子上睡。
二人对面坐定,打开窗子,清新的晨风把汪洋从睡意朦胧中吹醒。
“秦大哥到成都就不走了吗?”
“不,我要去西藏。”
“去那里做什么?”
“做生意。”
秦大哥起身朝汪洋靠了靠,用手挡住嘴巴,附在汪洋的耳旁小声地说,因为不许做生意,做生意的都叫投机倒把。
“西藏可是个好地方,你听说过吗?那里的手表装在口袋里卖,五元钱一只,手伸进口袋,一次性摸到哪只是哪只,口袋里的表可多了,都是进口贷,什么瑞士表,音拉克表,日本表……,都是好手表,手气好的还能摸到金笔,还有啊,西藏的虫草、兽皮、药材等等,可都是好东西哩……”
一个说得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个听得如痴如醉、如醉如痴、仿佛西藏是一个遍地黄金无争无斗的人间天堂。
“跟我去怎么样?男子汉大丈夫四海为家,撞荡天下。有钱了好娶妻成家呀!好干事业呀!”
汪洋对西藏满怀好奇,但他不想离开思月、何妈妈太远,他不能确定去不去西藏。
“我弟弟在成都军分区开车,就是跑这条线的,他帮我找车子,你要去的话,给他说一说,一定能行。”
不觉成都已到了,汪洋不辩东西、不知南北,直端端往出站口走。
“你小子给我回来,这可不比前面那些小站,这里出站要查票。”秦大哥一把把他抓了回来。
“车子一过内江,人就少得多了,过了内江查过一次票,列车员不太认真,我们躲在盥洗间,他敲了敲门,我整死个舅子不开,列车员也就算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睡得像头猪,把你卖了你都不会知道。”
“嘿嘿”
跟在秦大哥**后面的不下二十个人,大家都心照不宣。
“大家散开点走,不要这么集中,这样会被发现的。”
大家又一个一个向后传,这种鬼鬼祟祟的情形让汪洋感到新鲜刺激,有点像电影里看到的侦察片。
朝火车南站的方向走了约莫一公里,那里的围墙有个洞,大家就从这个洞里钻出了火车站,终于摆脱了围墙的羁绊,取得了逃票的最后胜利。
包袱掉了,汪洋有意识地摸了摸裤兜,万幸思月给的雨花石还在,再下意识地摸一摸内衣口袋。
“糟糕!”
“怎么了?”
“钱丢了。”
“在什么地方丢的?”
“不知道。”
“我看你娃娃多半在火车上中了美人抱腰计。”
“怎么可能?”
“你同那几个崽儿打操之前,那女娃子在哪里?”
“她……,她……”汪洋有些说不出口。
“她在你怀里是不是?”
“嗯”
“嗯,这就对了呀!她在你身上东摸西摸,你以为在亲热你呀?她在亲热你的钱。”
“我睡着了……”汪洋沮丧着,仿佛还颇有说不清楚的嫌疑。
“哈哈哈,睡着了更好整你。”
秦大哥打着哈哈揶揄着汪洋,汪洋无话可说,谁叫自己那么贪睡。

“走!吃饭去!还真他妈饿了。”
“我……?”
“少给我来‘我……’呀‘我……’的,有我吃的就少不了你的,哈哈哈……”
这是一家比较小的国营馆子,门窗上的绿油漆几乎落尽,营业厅里摆着几张陈旧的桌凳,整个格局虽然陈旧,但生意很好,这也难怪,成都和重庆比起来,成都可算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每日来来往往的人流量大,所以,饮食行业的效益不管在什么年代总是很不错的。
“来两碗酸辣粉,两碗面,四个锅魁。”
“酸辣粉要什么苕子?”
“肥肠的。”
酸辣粉透明的粉丝,润滑绵软的口感,又酸又辣的滋味,让汪洋口留余香,回味无穷,如果不是秦大哥办招待,他真想再吃上两碗。
“再来两碗酸辣粉。”
“不要了,够了,够了。”汪洋客气地说。
“你娃娃想吃就说,还跟我客气么?”秦大哥不知怎么看出了汪洋的心思。
“你不是说你妈也姓秦吗?说不定是我们秦家嫁出去的哩,当你的舅舅够资格吧?”
“嘿嘿……”汪洋傻笑。
“你小子,不过,你既然已经叫我秦大哥了,我还是当大哥吧,假若哪一天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你真是我们秦家的后代,再叫也不迟。”
“嗯,那感情好。”
吃饱了,吃热了,一身痛快了,天蓝得透明,街面宽得像长江江面,来来往往的车子多得像地上的蚂蚁,公共汽车背着个大汽袋,汪洋感到好新鲜。姑娘个个都漂亮,一律的草绿色也别想掩饰住她们白皙的皮肤,婀娜的身材,天生丽质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汪洋穿着妈妈打的毛衣,灰白相间,高领,显得别俱特色,帅气十足,仿佛在成都平原升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引得美丽的成都姑娘频频回头。
“你小子走到哪里都那么惹眼,难怪有人要找你打架哟!”秦大哥打趣地说。
军分区就在城北,没走多远就到了,找到秦大哥的弟弟,他用车子把二人送到四川大学。
“今晚住这里,这里是造反派的大本营。”
“你是造反派的?”
“我不参加什么派,难得管他们牛打死马,马打死牛。不过,我两边都有朋友,部队里是不准留宿的,军车也是不搭人的,兄弟给我们找的是他朋友的贷车。”
“去西藏没问题了?”
“没问题了,他给我找的那辆车还可以再坐一个。现在我就去找朋友,你在这里等我。”
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美丽校园,勾起汪洋心中对大学的无限感慨。
上大学是汪洋从小就立下的志向,他多么希望在大学这个精神殿堂里,感悟智者的教诲,得到德者的引导,听到历史与现实的思想的碰撞,得到宏观与微观的精神洗礼,探讨人性、人生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啊。
然而,这一切对他来说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凭他的成绩,他可能此时正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听着教授讲课,也有可能正在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看书,也有可能正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里做着实验,也有可……。
“汪洋,过来!”秦大哥在远处呼喊着。
“来了。”
汪洋边走边想:算了,在这前途未卜,命运多劫的时候,自己还是从此收拾起大学梦,对于去不去西藏,他一时还是不能确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