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攻大于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婷没有表态,她只瞄了那秦将一眼,问:
“那么以二五百主之见……”
“你认为我等又该如何御敌?”
沈兵脑袋“嗡”了一下。
我去,二五百主?
那不就是“砲师”的顶头上司张眩?
秦军编制是五进制。
伍人一伍十人一什。
五十人叫屯长,一百人称百将。
五百人设五百主,一千人便是二五百主。
这二五百主张眩就是杨端和留在磁县一千秦军的主将。
在杨婷接手长城防务之前,磁县一带所有事务都由他作主。
由于沈兵是个身份低得不能再低的小人物,所以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校尉。”二五百主张眩拱手回答道:
“以属下之见,赵军此来只是偷袭。”
“即便他们沿着漳水、滏水南下,也不过几日时间。”
“照想兵力也不多,我等又何必劳师动众向将军求援?”
“当然也勿需什么示敌以弱。”
“我军只需筑墙补缺依靠长城天险,赵军便是有千军万马也是有来无回!”
说着,张眩手握剑把昂着挺胸,摆出一副威风凛凛、信心十足的样子。
杨婷想了想,就点头回道:
“二五百主所言有理。”
“据探子回报,赵军或有三万人。”
“我军也有三万兵力,当可一战。”
听杨婷这么一说,张眩就更是成竹在胸了。
“校尉所言甚是。”
“赵军是攻城方。”
“其兵力至少是我军两倍乃至三倍以上才占优势。”
“否则便是有来无回!”
这是冷兵器作战的常识,攻守双方的兵力对比应该在二比一才持平。
考虑到秦军战斗力强悍,三比一也是正常的估计。
如果这样计算,赵军那三万人想拿下长城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
沈兵却不认为事情会这么简单。
杨婷见沈兵神色有异,就问了声:“操士似乎有不同见解?”
沈兵点了点头,回答:
“校尉,属下认为倘若我等只是被动防御的话,此战必败……”
话还没说完,那张眩就面带怒意的瞪向沈兵:
“好胆!”
“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就不怕我治你动摇军心之罪?”
沈兵那个心累啊,他哪里知道古代这么多规矩,一不小心又落下个罪名。
后来沈兵才知道,古时的冷兵器作战军心很重要。
所以诸如“我军必败”之类的话不能说,尤其在战时。
好在杨婷站出来为沈兵说话:
“非常时期不必拘泥于小节。”
“你倒是说说我军为何必败。”
“若是有理则恕你无罪!”
沈兵赶忙拱手回答道:
“校尉,二五百主。”
“原因之一:属下不认为赵军只有三万兵力。”
“要知道漳水、滏水在赵军控制之下。”
“除非我军派出水师拦截,否则赵军便可依靠两水路源源不断的增兵至长城。”
“到时赵军又岂只三万人?”
张眩有些意外的看了沈兵一眼,说:
“我自会派出水师截断两河。”
沈兵对此表示怀疑。
“能完全截断吗?”

“就算是夜间也不放过一舟一船?”
张眩无言以对。
如果是白天还好,但要在夜间也不放过一舟一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一舟一船就可以运输上百名士兵或是大批军粮。
所以沈兵说的对,秦军要面对的绝不只是三万赵军。
杨婷面容严肃的问:“那么其二呢?”
沈兵继续说道:“其二,我军这三万人,又有多少壮男,多少壮女?”
这又问到了重点。
杨婷所说的“秦军三万兵力”包括她所率领的壮女。
这时代粮食很紧张,尤其是前线军粮。
便是像沈兵这样得到爵位的公士也才只是勉强吃饱。
就更别提负责二线运输大多没爵位的壮女了。
这不是歧视女兵,而是客观现实以及男女体力上的问题。
杨婷有些无奈的回答:
“其中有六千余人是我制下的壮女。”
“她们中只有两千人有过训练或是作战经验。”
“若是对阵赵军,的确力不从心。”
沈兵点了点头,这情况似乎比想像中要好些。
他原以为至少有一万人是无法作战的壮女或战斗力较差的辅助兵种。
“最重要的是其三……”
这话把张眩和杨婷吓了一跳。
他们以为有之前的两点就够了,没想到还有第三点。
而且还是最重要的第三点……
沈兵没有发觉两人脸上怪异的表情,自顾自的说道:
“二五百言之前所言,两军交战守方更有利!”
“属下却以为对长城而言,若赵军运用得当,应该是攻方更有利!”
张眩当即笑了起来:
“一派胡言!”
“老夫戎马数十载,从未听过攻方更有利这说法!”
“你莫不是被赵军吓昏了头吧!”
沈兵也不恼怒,他往周围看了看,捡了一根丢弃的竹签往桌上一摆,解释道:
“二五百主请看。”
“这是长城,它长约四百余里,每处都需设防。”
“也就是说,我军三万人需在这四百余里一字排开防守。”
“如此一来,平均每里不过七十五人。”
“每里只有区区七十五人!”
“而赵军三万兵力却可集中一处进攻。”
“我军即便有长城天险而且可以以一挡十,七十五人又如何能挡得住三万赵军?”
闻言张眩和杨婷不由呆愣当场。
迟疑了下,张眩又反对道:“我军位于长城上可以互相支援!”
沈兵摇了摇头:
“便是能互相支援又如何?”
“如果赵军今天进攻磁县,明天进攻安阳!”
“长城岂非处处是漏洞处处是危险?”
张眩立时就无话可说了。
守大于攻,是古人根深蒂固的思想。
事实上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至少从表面看起来守的确是大于攻。
甚至到近现代二战时法国人还这么认为,于是才有马奇诺防线。
直到德军用高机动的动态进攻打破了这个神话。
世人才愕然发现,原来更多时候其实是攻大于守。
所以,张眩如果放弃沈兵的“示敌以弱”采用被动防御。
那秦军可能就真的要完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