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郭嵩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由于朱拉隆功的改革(主要是他),暹罗的实力大增。书.书.网实际上控制了曾同为中国属国的南掌。
南掌就是后来的老挝。18世纪初,南掌生分裂为琅勃拉邦、万象、川圹、占巴塞四个王国,这几个王国,万象王国被暹罗所灭,川、占巴塞和琅勃拉邦沦为了暹罗的傀儡,各个王国虽然保留原有的统治制度,但王位继承与高级官员任命由暹罗一手决定,另外暹罗还在这几个王国长期派驻了官员加以控制。
与缅甸和越南相比,暹罗实在是强上许多。历史上能在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和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之间生存,没有一定的实力可是挺不下来的。后来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罗甚至是日本竭力联合的盟国,为此日本不惜将部份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占领的土地割让给暹罗。
当然,方怀并不是认为暹罗有战胜德国的能力,只是这个国家就像高丽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德国要想征服这片土地,势必要花费大量的心力以及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时间。德国在亚洲没有一块殖民地,而他的盟国也同样没有。德国要想源源不断地出兵占领暹罗和南掌。势必要依靠一侧地中国。
打仗需要枪炮弹药,而且有些时候甚至等着这些枪炮弹药救命。在中国造枪炮运上去是不是要比在国内造来得快?那好,我们出人、出钱、出地,德国出技术总划的来吧;
士兵需要补给,虽说是打仗,吃穿用度还是不能少的。中国地广物博,吃、穿都是世界上有名的,生产的那些猪油、罐头、糖料人工便宜、原料价格又低,价钱比德国自己生产还便宜。哦。就近买啊,那好,这下工厂里都有活干了。
军舰是厉害,但也要有煤才跑得动不是。中国储煤量世界第一,大不了多建几个运煤码头,淮北、山东、直隶、奉天都产煤,要是还嫌远的话。书.书.网越北也有煤,鸿基是越北第一大煤矿,就在海防边上。
如此一来,等于在这段时间内把德国战车牢牢地拴在自己一边。而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德国一旦把暹罗视为禁脔,势必不会让英国得到一侧的缅甸。把缅甸放在一个目前看上去还对自己十分恭敬的国家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方怀这时抬起头揉了揉眼睛。虽说现在用台灯看奏折比以前用烛火要好上许多。但连续十几个小时看这些东西依然让方怀眼睛涩。
胡德安这时走了过来,对方怀道:“皇上。再有半个时辰就上早朝了,您都一夜没吃东西了,是不是叫御膳房送点东西过来?”
早朝一般4,也就是说现在快3点了。方怀摸了摸肚子笑道:“确实有点饿了,朕不是让你裁掉一些御膳房地人吗?怎么这么晚还有人在?”
胡德安回话道:“回皇上的话,奴才确实按照您的旨意裁了大半御膳房的人,现在御膳房每天晚上就两个值夜地,还是太后看皇上经常熬夜改奏折,怕您饿了每个吃食才嘱咐奴才留下的。”
方怀点点头,道:“那就让他们送几个馍馍来吧,朕也不爱见那些大碟小盘的,现在国家困难,还是一切从简的好。”
胡德安一边点头应是,一边努力扭过脸去不让眼泪掉下来。正当胡德安退出去地时候,一个小太监领着几个身影走进殿来。
方怀站起身看着阶下的这些人物,郭嵩焘、薛福成、周馥、伍廷芳、盛宣怀,李鸿章能以汉人之身,置身清廷之上,风云数十年,与他手下的这些人才有太大的关系。书.书.网实际上替方怀一手处理德国事务地李凤苞,一手主持招商银行的唐廷枢,一手建立教育制度的容闳以及在政治上帮方怀出谋划策地杨士琦都是李鸿章幕府里出来地。
纵观整个清末三十年,在洋务上活跃地人物都多多少少与李鸿章有一定的关系。就算詹天佑、唐廷枢、冯如这些留美学生也是在李鸿章一力坚持下才得以出国深造,回国后更是得到李鸿章地多方关照,即便是死的时候,李鸿章还殷殷嘱托把这些人才托付给他认为“最有才气者”的袁世凯,袁世凯正是靠着这些人才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对李鸿章,方怀已不知道是什么感情了,一个为自己、为国家都挣扎了半辈子的老人。
郭嵩焘、薛福成等人给方怀行过礼,均面色紧张地站着。一般官员要提前半个时辰到午门
朝开始,今天在午门等候早朝的时候,突然几个御林进了宫。最近南面的事他们都有风闻,再看方怀找的几个人,心里早就明白了多半是皇上要对付洋务派,动不了恭亲王、李中堂几个大佬,要拿他们这些小喽喽开刀了。大冷的天,盛宣怀紧张得连汗水都下来了,他187o年进李鸿章幕府,奋斗了十多年功绩爬到现在的位子,要是被一撸到底,那半生的辛苦就白费了。

方怀拍了拍手,微微笑道:“都不要拘谨,朕找你们来不过给你们安排了些去处。离上朝还有一段时间,咱们君臣之间随便聊聊。”说着方怀对小德子道:“去给几位大人搬几张凳子过来。”
郭嵩焘一听连忙道:“皇上面前岂有臣等座位,皇上的圣训臣等站着听就是天大的恩典了。”
方怀淡淡一笑,看向郭嵩焘道:“郭大人,你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吧?”
郭嵩焘不知道方怀这样问的意思,低头道:“是的,皇上。”
“咸丰十二年,文宗皇帝派你到烟台海口稽查隐匿侵吞贸易税收,你整顿税务,查办贪官污吏,大大增加了海关的收入。但后来,随员和烟台海关道告你贪污聚敛,你即被调离查办。光绪二年,你又出任英国公使,成为我大清第一任外国公使,但随后刘锡鸿又告你三大罪:披外国人的衣物、向其他国君主起立致敬、听音乐会时效仿洋人索取节目单。翰林院编修何金寿也参劾你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所以你任期未满就自请离职,是不是?”
方怀一番话全说中郭嵩焘一生最委屈处,出使之日,郭嵩焘曾经壮志满怀,期望以此行引进西方治国之道,使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奈铩羽而归。光绪五年,他乘船到达长沙,连用西洋小火轮拖带的木船都受到长沙、善化两县国人的阻拦,大骂他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贴满了大街。而尽管他钦差使臣的官衔暂时尚未解除,但自巡抚以下的地方官员都对他傲慢异常。他的乡人甚至用“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这样一副对联来羞辱他。
此时郭嵩焘老眼不由有些湿润了,不过仍旧低头答道:“是,皇上。”
方怀看向郭嵩焘道:“但洋人说你是‘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你觉得朕应该信洋人还是信刘锡鸿、何金寿他们?”
郭嵩焘不由默然无语。
“这一次朕偏偏信洋人。”说着方怀从书案上取下一本书来,道:“这是你写的《使西纪程》,朕在枕前也常常翻读,不就是称赞了几句西洋政教修明、说大清应采用其治国之道吗?朕就觉得写的对,说的对,你一个读了大半辈子儒家经典、头脑里塞满了儒家那些乱七八糟东西的书生,尚且能够认识到西方真正先进之处与我大清落后之源,朝堂上那些大臣实在是睁眼如盲。”
作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没有也不可能接受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等基本知识的系统训练。他是靠着为数不多的材料和虚心考求去认识外部世界的。但他的认识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却都高出一筹。
郭嵩焘死后,虽有官员请旨按惯例赐谥立传,都被清廷否决。直到他死后9年,义和团运动高涨之际,还有京官上奏要求开棺鞭戮郭嵩的尸身,以谢天下。想起他死时那份“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的悲愤,方怀实在有说不出的愤慨。
郭嵩焘这时已经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哭得就像个孩子。男儿一生为国忍辱负重,却无人理解,反遭人唾骂,连家乡人也以之为耻,这是何等的心情。
方怀双手把郭嵩焘搀起,握住他的手道:“你也知道大清与英国的形势,这一仗是打定了,是大是小,是长是短,朕需要一个熟悉英国的人到英国去帮朕把握。你是我大清的第一任英国公使,朕想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郭嵩焘听了身体一振,正容道:“多谢皇上信任,但臣以为曾刚已可当此重任,便是臣为之也未能强于他,臣不敢以私人而废国事。”
方怀满意地看着郭嵩焘,道:“曾刚朕另有重任,现在俄国已与我大清结盟,但俄国人真正打得什么主意朕还不清楚,曾刚在讨回伊犁的时候到俄国和俄国人打过交道,朕要派他到那里帮朕看牢俄国人,让他们不要起异心,也打好和俄国人的关系。”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