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州秘宝 陶朱传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歪叔这个人,虽然打仗勇猛,但是有一个居功自傲的臭毛病,跟上级领导端架子,对部下士兵说骂就骂说打就打,但他这样胡作非为,上级领导却从不怪罪,下级士兵更是对他死心塌地,他之所以这样无法无天,据说他“是一员福将”。
福将这东西大家都晓得,比如说我们老夏家供奉的那位黑虎赵公明,北宋年间他老人家的那只黑虎偷跑了出去,转世为抗金名将牛皋,这牛皋就是一员福将,不管多么糊涂的烂仗,轮到他出手的时候,想赢就赢,才不管你对手有多厉害。
老歪叔就有这个本事,在战场上,别管多么闹心的恶仗,派了他去,也不见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反正给你赢回来就是了。
但是想赢就赢,这个最多也不过“受到各级领导的表彰”,距离战士们的衷心爱戴还差得远了去了,而老歪叔的脾气又是那么粗暴,何以战士们也那么愿意追随他呢?
这个理由说透了,很是让人乏味,战士们跟着老歪叔,据说是从来不愁吃喝,这在战争年代,就这一条理由就足够了。
战争年代,红军的给养最是馈乏,经常是三四个人一支枪,十几个人一粒子弹,一排的人马分一只锅盔,两个班的战士争抢一条牛尾巴,那是绝对的艰苦,就连堂堂的陈毅陈大将军,也经常饿得手扶墙壁,吟诗曰:天将午,饥肠响如鼓,山中缺粮已七日,野菜和水煮……但是老歪叔的部队却从来吃喝不愁,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让人羡慕。
我父亲说过,老歪叔这人天生的好运气,他经常走着走着路,一脚就从地下踢出一块金子来,尤其是在给养缺乏的情况下,他踢到金子的概率就更高。比如在过雪山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红军战士饿毙途中,但是老歪叔的队伍却是安然无恙,因为他可以拿那只脚踢出来的金钱换吃换喝甚至金银买路,最邪门的一次,他竟然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踢出”一坛子一百年前的稻谷,一下子救了十几条性命。但这种事一旦发生的概率过高,就难免会露了马脚,早年老歪叔在四方面军,就因为老是踢出金子来,被怀疑为天生的地主剥削阶级,差一点被枪毙。从那以后老歪叔学乖了,就把他的特长转移到打仗上来,这样久而久之,就没人再记得他这种好运气了。
老歪叔蒙骗别人可以,但遇到我父亲,那他可就混不过去了。

据说我父亲第一次见到老歪叔的时候,劈头就问:“玄机洞天地,你是哪一门?”
“我是天……”老歪叔张嘴漏出仨字儿,掉头就飞走。
却又如何走得了?被我父亲追上去,三拳两脚放倒,拖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俩人“交心”,才知道我们夏家是玄字门,拜赵公明,而老歪叔家则是天字门,拜的是陶朱公。只因为老歪叔恨透了陶朱公这种地主老财,才参加了革命,要扫除害人虫,全无敌。
无敌归无敌,但老歪叔家里拜的陶朱公,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陶朱公原本是春秋年间越国的大臣范蠡,此人帮越王勾践弄来了中国第一美女西施,把她献给了吴王夫差,搞得吴王天天泡在西施身边穷腻歪,结果让越国一锤子把吴国捣得灭亡了。
吴国灭亡之后,范蠡知道越王勾践不是可以同富贵之人,就拐了美女西施,弄条船跑到了齐国,正史载,范蠡这个人一辈子老是搬家,但不管他搬到哪里,第一件事都是“大富”,富到了流油的地步。于是范蠡就说,钱财这东西,不是好玩意儿,我不喜欢,你们谁爱要谁拿走吧……史载,陶朱公范蠡曾经三次散尽家财,家财散尽之后的结果,是他又一次暴富,就这样富来富去,富得大家都习惯了,所以被人尊为财神。
但实际上,陶朱公范蠡的暴富,不是无缘无故的,正史上左查也查不到他是怎么富的,右查也查不到他家里如山的金子是怎么来的,反正大家已经习惯了他们家金银多,其实真正的原因就一个:
陶朱公知道上古的遗宝都埋藏在什么地方。
所以陶朱公不停的搬家,可不管他搬到那儿,都是换个地方挖宝而已。只要把上古的遗宝拿出来一点点,这就非要暴富不可的了。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正史上说什么也弄不清陶朱公是凭什么暴富的。
史官不知道,但老歪叔知道。
就这样,寻宝秘族的两个门户,黑虎赵公明的传承者夏家和陶朱公范蠡的老歪叔,终于相遇了。据我母亲的日记载,这两老家伙相遇之后,互帮互学,狠批了以黑虎赵公明和陶朱公范蠡为代表的封建剥削阶级思想,最后两人深有同感的认为,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到底只到了半截,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