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黄梁之梦 阴积之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思梵,你出来!”
我父亲提着手枪在那如山的金银珠玉中钻来窜去:“我们党的政策你是知道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只要你老实交待,就不会为难你……”
丁思梵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我怕了你还不行吗?你走吧,就当你没见到过我好了……”
我父亲立即向着声音的来源之处疾追了过去,绕过两扇镶嵌着红蓝宝石的玉屏风,转过一道由静铜编钟组成的古老乐器,他冲到了宫殿的前面,发现前面有一只巨大的三足铜鼎,铜鼎还盖着一个生了绿锈的盖子。
难道丁思梵躲到了这只铜鼎里边?
我父亲蹑手蹑脚的走到铜鼎边上,突然一掀铜盖,却没想到那铜鼎之盖好生的沉重,竟然没能掀起来。我父亲正要放弃,突然听到丁思梵在暗处偷笑的声音,心里一生气,干脆咬牙爬到铜鼎之上,说什么也要将这只盖子掀起来。
他是想掀开这只盖子,等抓住丁思梵之后,再将她关进这只铜鼎里。
在丁思梵看来,我父亲的行为无异于失了心疯,明显的精神状态不正常。但是我父亲心里却是非常的明白,那王莽既然能够利用邪恶的瘗方之术在两千年后将丁思梵召唤回来,那就绝不会到此为止。往后发展下去事情究竟会是一个如何情形,实际上丁思梵在梦中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在她醒来之后,就有意识的把那一切全都忘记了。所以他一定要逼迫丁思梵把具体的情形说出来,唯其如此,才能够做到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够完成这次任务,彻底的击败王莽那邪恶的瘗方之术,也才能够救出丁思梵。
总之,斗争的形势非常的复杂。
我父亲爬到铜鼎上,咬紧牙关,终于将那鼎盖掀开来,随手拿了块白玉雕成的汉宫美人卡在铜盖上,让铜鼎的盖子处于欲合未闭的状态之中。这就象农家捕鸟用的陷阱,一旦有人把脑袋探进鼎中,只要抽掉那卡住鼎盖的白玉美人,就会哗咔一声巨响,把那人的脑袋着实的砸进鼎中封盖起来。
布置好陷阱,我父亲跳下来,拿脚踢了一下这只铜鼎,瞧那鼎胎质较薄,纹饰简略,无非不过是由宽线和细线组成的变型兽面文。这应该是夏朝时代的器物。但是这只鼎更象一口大锅,三足之间有一个与鼎身铸在一起的支架,看起来是往上面加薪烧炭的。
可是,这铜鼎是如此的厚重,怕少不了千儿八百公斤,那要用多少木柴才能够将这只鼎中的水烧开?

我父亲想起了我祖爷爷以前告诉他的事情,据我祖爷爷说,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铸造在夏朝达到了顶峰,但自周朝而后,铸鼎的技术反而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不是铸鼎技术的不足,而是缺少了能够将铁铜矿石熔化到相应程度的燃料。普通木材生出来的火“太软”,远古时候的人又不晓得用煤,但据我祖爷爷钻进上古藏宝秘地的发现,早在夏朝的时候有一种阴积木,此木重愈金铁,密度极高,一小块阴积木,比之于几百棵普通的大树还要抗烧,除非用阴积木为燃料,否则是无法达到铸鼎时所需要的温度的。
我祖爷爷说,秦末时项羽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那场火足足烧了三个月,原因就是建筑阿房宫用尽了天下最后的阴积木,若是寻常的木材,岂有连烧三个月大火犹自不熄的道理?
想到阴积木,我父亲转目在铜鼎四周一找,果然发现鼎足边上堆着一垛劈柴,那劈柴的颜色极重,近红接黑,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奇特的印象。
试着用手拿了一下木柴,果然那木柴奇重无比,比之于同等体积的金属重了十倍不止,让我父亲连连咋舌,知道这肯定是我祖爷爷说过的阴积木。
在这藏宝的地下宫殿之中,为何要放置这么沉重的一只大鼎,和似乎随时准备升火的阴积木呢?
我父亲心中纳闷,无意识的仰头看了看上面,见鼎口正对着一根刷了金龙的粗大梁柱,只是年代过年,那梁柱自中间断裂,随时都会跌落下来。
我父亲倒吸了一口冷气,幸亏他及时的发现了这一点,否则的话,万一走过这里时不留神,被这粗大的梁柱砸下来,那可真叫倒霉。
躲开这危险的地方,我父亲继续向前搜寻躲藏起来的丁思梵,他走到一扇门前,突然听到门里传出来一阵声音,顿时精神一振。
那扇门看似很沉重,有着在外边闩死的粗大金属横杠,只是现在这横杠靠门框立着,分明是丁思梵躲藏时顾头不顾尾,人躲藏进去了却露出了如此明显的痕迹。
我父亲冷笑一声,双手用力猛一拉门:“别躲了,丁思梵……”
一言未止,我父亲已经看清楚了门里的那东西,霎时间他目瞪口呆,魂飞天外,惊叫一声又猛的关上了门。
里边那东西挟带着狂烈的风声,猛的向门上撞了过来,我父亲咬牙用背顶住门,大声的呼救起来:
“快快快,快来人帮忙把门闩上……我操……救命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