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小节 为金庸喝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几部新派武侠小说名世,其小说风靡全球华人地区,历经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被人誉为“有井水的地方歌柳词,有华人的地方读金庸”!金庸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博大精深的创作技巧,深深地打动了几代人,读他的小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金庸的武侠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且同一部作品被改编几次甚至十几次,改编次数之多,从古至今都是绝无仅有的,并且每次的改编都会带来一次“金庸热”。然而如此畅销的作品在大陆的文学界对它却不够重视,甚至置之不理,一些所谓的“高雅之士”更是把它当作“另类”、“异端”来看待,说它是“低俗的文学”,说它是“狗肉不能上正席”。然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却以它独特的文学魅力在征服一代代读者的同时也征服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开始重视它,著名学者、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曾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我读金庸小说》的文章,对它评价很高,并写了一首,《赠金庸》的诗:“千奇百怪集君肠,巨笔如椽挟雪霜。世路崎岖难走马,人情反复易亡羊。英雄事业春千斛,烈士豪情剑一双。谁谓穷途无侠笔,青史依旧要评量。”以陈墨、曹正文、胡正群为首的“金学研究”专家也出版了不少“金学研究”专著,北大教授严家炎先生率先在北大中文系开了“金学研究”的课程,北大醉侠孔庆东,在《百家讲坛》作了“我读金庸小说”的专题演讲,北师大的文学博士王一川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家排名”之“小说排名”中将金庸排在第四位,仅次于沈从文,而在老舍之前。
尽管如此,还是遭到了一些“自命清高”、“自封高雅”的人的诟病,比如在《中国文学史》里根本提都未提到金庸,他们把金庸的作品压根而就没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
前几年曾经传闻说教育部要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节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听来的确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但立即便引来了一些“卫道士”的非议与攻击,媒体一片哗然,最后没有选成。我记得前些年大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老舍的《五虎断魂刀》,是一个短篇武侠小说,文章低劣粗糙,根本就不能与金庸相提并论,然老舍是什么人物?金庸又是什么人物?老舍是当今文学界公认的大家,而金庸根本不被“主流”文学界承认,你文章好有什么用?再好连初中语文课本也进不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前两年,《天龙八部》不是就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一起被选入了中学《语文阅读》吗?虽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还是选入了。据报载,前段时间,北京市修订高中语文课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掉鲁迅的《阿Q正传》入选“中学语文推荐书目”,外界传出“金庸要取代鲁迅”的说法,更引起一片哗然。“金庸没有入选北京高中课本。”参加北京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特级教师薛川东在人民网接受在线访谈是说,学生使用的北京版语文教材中,根本没有金庸的作品。《雪山飞狐》只是被编列在推荐书目上,“谈不上‘金庸取代鲁迅’。”(引自《人民日报》2007年8月31日《文化新闻》)其中吕绍刚先生在他的的“快评”《鲁迅与金庸“没矛盾”》中写道:“一个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一个是张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二者的内在血脉其实是相通的,不应人为割裂,;从艺术成就上,各有千秋,无法硬性比较。同属现代白话文史上的大家,他们的作品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可不必‘非此即彼’,水火不相容。”多么有见地!作者继续写道:“长期以来,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常被当成是市井‘引车卖浆者流’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消遣之资,上不得大雅之堂,更不要说进入名家云集的语文课本。其实,文学作品的雅与俗,并不在于语言风格是晦涩深刻还是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可以是落脱大方的雅;华丽绚烂,也可以是奢靡低级的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当时曾被认为‘俗’的柳永词,如今成为了古典精华,成为大雅。相反,千百年前雍容华贵的宫体诗,如今成了一种生命力缺失、矫揉造作的‘俗’。”吕先生的见解真是精辟!其实文学并无“雅”“俗”之分,只有高低之分!(详见拙文《也谈不许通俗文学进家门》)。还有人把《射雕英雄传》编入了《世界文学经典一百部》,如此盛举,金庸幸甚!中国文学幸甚!世界文学幸甚!金庸迷幸甚!武侠文学幸甚!前几年,金庸不是被聘为浙江大学、北大、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高等学府的名誉教授吗?

金庸以他那不朽的文笔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神话,我想不久的将来,一些有识之士一定会把他的武侠小说写进《中国文学史》的!因为没有金庸的《中国文学史》是不完整的《中国文学史》,没有金庸的《中国文学史》不会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史》,没有金庸的《中国文学史》是不能如实反映中国文学发展面貌的《中国文学史》。没有了金庸,世界文学也将为之失色很多!
据《人民日报》2007年9月7日《文化新闻》版载,“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李江涛)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日前向北大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支持北大的国学研究工作。北大将设立以其名字命名的‘金庸国学研究基金’。……1993年,他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国学研究院的启动资金,推动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1994年,金庸先生赴北大演讲,并受聘为北大名誉教授。”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资助国学研究,如此大手笔,试问有哪一位“自命高雅”的“文学家”能望其项背?!金庸,我不禁为你喝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