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四路丧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
[永定门、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
皇极殿巍峨壮丽。中极殿、建极殿。
乾清宫金碧辉煌。坤宁宫。镜头停格在坤宁宫。
[天色暗下来,夜幕笼罩了京城。皇宫内灯光亮了,一会儿,又灭了。已经进入深夜。此时,悄悄地,从坤宁宫的宫顶,冒出了一缕黑烟。黑烟越来越浓,越来越浓,突然腾起一团明亮的火焰。坤宁宫激烈地燃烧起来。
[宫内太监们一片忙乱地救火。
[乾清宫也燃烧起来,两宫相继坍塌,继续猛烈地燃烧。淡成背景。
[连接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三大殿火灾背景。
[字幕,画外音:
公元1596年和1597年,即明万历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在北京紫禁城内接连发生了两次大火灾。第一次烧毁了坤宁宫和乾清宫,第二次烧毁了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宏伟壮丽的两宫三殿,变成了黑糁糁的五个大灰堆。紫禁城一下子矮了半截,使得整个北京城都显得破败不堪了。这两场大火,成了皇上聚敛天下钱财的借口。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为了重修两宫三殿,派太监到全国各地开采金矿,核收榷税。此后二十多年时间,太监们在各地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抢房占地,欺男霸女,搅扰得天下大乱。
[背景显示太监们在各地的胡作非为,临清民变、荆州、武汉民变、苏州民变。
[字幕,画外音:
活动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利用这一时机,攻伐邻近部落,扩充统治地域,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后金”,第三年就攻占了辽东重镇抚顺和清河,还向明国发出了宣战的最后通牒。
[背景显示努尔哈赤攻打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以及抚顺、清河等地。
2 紫禁城文华殿
[文华殿位于会极门东向偏南,与西面的武英殿对称相望。前面不远是内阁值房,后面则是紫禁城最大的藏书楼文渊阁。文华殿虽然比不上三大殿规模宏大,但建筑之精巧、装饰之富丽,并不在三大殿之下。文华殿前面正中,有镀金仙鹤一对,东西相向而立,以口衔香,乃是外国所贡。文华殿前殿上,悬着一块横匾,上书“绳愆纠谬”四字。后殿上亦有匾,匾上十二个楷书大字:“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分六行,每行二字,乃是神宗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所题。殿内正面和左右两面都有围屏,正面数扇是皇舆全图,左面数扇是文官职名,右面数扇是武官职名。因神宗皇帝登极时只有十岁,顾命大臣张居正特地这样布置让皇帝熟悉政务。文华殿前后的柱子上多有对联,这是其他宫殿大多不有的。如:
念始终,典于学,期迈殷宗;
于缉熙,殚厥心,若稽周后。
又如:
披皇图,考帝文,九宇化成于几席;
游礼阙,翔艺圃,六经道显于羹墙。
还如: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余。
还有:
纵横图史,发天经地纬之藏;
俯仰古今,期日就月将之益。
等等。
[万历皇帝朱翊钧端坐在宝座上。他今年五十六岁,生得一副标准的尊荣富贵帝王相,体态臃肿,方面大耳,三缕胡须,面色虚白,颊有潮红。宝座下面侍立着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吏部尚书赵焕、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黄嘉善等,阁部大臣们个个老迈病弱,强打精神侍朝。朝臣稀稀拉拉,并不齐整,显然是严重缺编。
朱翊钧 (指着黄嘉善,怒不可遏,气急败坏)你再说一遍,那个努尔哈赤说的是什么?
黄嘉善 努尔哈赤打下清河,把一个汉人割掉双耳,带一封书信给皇上,上面写的是,若以我为非礼,可约定战期出边,或十日,或半月,攻战决战;若以为合理,可纳金帛,以图息事。(说着,将一封纸札取出敬奉给皇上。常侍太监走下来,将纸札转给朱翊钧)
朱翊钧 (接过纸札,看了两眼,撕扯粉碎,轻蔑冷笑)朕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他进攻别部,朕未加罚罪,对他可谓格外恩宠,这努酋不思报效,却妄行叛逆,你们说,该怎么处?
方从哲 祖宗之法,历来是以夷制夷。如今努尔哈赤已经攻降了东海女真和野人女真,扈伦四部也几乎全部投降,蒙古诸部散漫无统,再无他夷可用;老臣之见,唯有振奋天威,大张挞伐,剿灭东虏,以安边患。
黄嘉善 臣赞同方中堂所议。只是,辽东巡抚李维翰剿抚无方,使得东虏坐大,如今辽东官军一败再败,难堪大用。若要剿灭东虏,必须从全国各地调兵选将,以奏功捷。
朱翊钧 黄嘉善你是兵部尚书,调哪里的兵,选谁为将,由谁统领,你说。
黄嘉善 启奏皇上,四川、湖广兵历来骁勇善战,浙江、福建兵前些年抗倭援朝证明可用。老臣主张从湖广浙闽调集十万军队,开赴辽东,与辽兵协同一心,可望全胜。至于大将,臣保举辽东总兵官李如柏。李如柏乃是原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文武全才,有乃父之风。
方从哲 开原总兵官马林是一员儒将,亦可堪大用,请万岁爷选用。
赵 焕 此次用兵,非同一般,臣以为精选大将不可局限于辽东,否则难以奏功。应当从全国范围选将。臣主张把大将杜松和刘綎调往辽东,以保万全。那杜松久经沙场,武功盖世,尤其是马上的功夫,堪称绝技。年轻的时候,有人曾经见过他驱赶五十匹骏马,他在五十匹马背之间跳跃腾挪,宛如轻蝶飞舞。杜松力大惊人,他曾在营内杀牛,三匹大公牛,手起刀落,三个牛头滚在地上,绝不用举第四刀。杜松为人耿直,作战勇猛,身上伤痕如疹。打起仗来,从来不穿盔甲,杀得性起时,常常脱掉上衣,赤膊搏战。刘綎更是赫赫有名的战将,绰号“刘大刀”。他手中的镔铁大刀重达一百二十斤,无论是在马上还是在地下,舞动起来,轮转如飞,有万夫不挡之勇。少年时在滁州与无锡秦灯、武状元陈锡赛力气,一只手握住一张柏木做的八仙桌腿,八仙桌上摆好十六只陶簋,还有果盒酒爵等物,重不下数百斤。结果,秦灯能举而不能行,陈锡能举能行仅数步,刘綎不仅能举能行,而且能够绕庭三匝,而爵簋如故。刘綎不但力大艺高,且善于用兵,几十年来,他平缅、平罗雄、平朝鲜、平倭、平播、平猓,身经数百战,威名震寰宇。令此二人为将,必能以石击卵,马到成功。
朱翊钧 (点着头)杜松、刘綎得去,没这两人不行。
方从哲 索性再多派些大将,比如保定总兵王宣、原总兵赵梦麟。大同副将麻岩等俱是当代良将,以朝廷征讨之威,行泰山压卵之力,犁庭扫**,绝其种类,彻底解决努酋之患,让建虏再无反手之可能。
朱翊钧 (以手击案)好,好,方爱卿说得好。犁庭扫**,绝其种类,就照着这八个字办。
方从哲 (受皇上赞扬的鼓舞)老夫推荐一人,可以为帅。
朱翊钧 (以目示意方从哲说下去)
方从哲 原辽东巡抚杨镐,熟悉辽东边情,曾经率兵抗倭援朝建功。如今正在老家闲住,可以起用为辽东经略。皇上赐以尚方宝剑,委以便宜之权,臣保杨镐定能办好辽事。
黄嘉善 (补充方从哲)杨镐是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参议、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等职。曾在朝鲜、辽东等地带兵征战多年,谙熟辽事,确是帅才。
李汝华 老臣以为杨镐不妥。万历二十五年,杨镐奉命经略朝鲜军务,行苟且之事,结怨朝鲜军民。蔚山与倭寇一战,在胜势已定的情况下,偏任私人,坐失战机,狼狈先奔,反胜为败。使这一“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的战役,委弃于一旦,举朝嗟恨。如今平辽定虏大业,选帅尤须慎重。
方从哲 杨镐经略朝鲜军务,与倭寇作战,中间虽有曲折,但毕竟最终得胜。当时内阁大学士张位、沈一贯、赵志皋等曾经向万岁爷详细报告过的,皇上当还记得。
朱翊钧 二十多年了,朕只记得在那件事上,杨镐无过。如今辽左事急,你们下去廷议,若另有人选,可以报来;若无更合适的,即可起杨镐为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
方从哲 皇上圣明。
李汝华 启奏万岁,如今户部空虚,太仓如洗。如此调兵遣将,征战辽东,没有三百万两银子,军需难得保证。臣请皇上即发内帑银一百万两,暂充军饷。
朱翊钧 (立即沉下脸来)你们总是惦记着内帑那点银子。你们户部
太仓的银子都那里去了?
李汝华 以前的积蓄,宁夏用兵用去二百余万两,朝鲜用兵用去七百余万两,播州用兵又用去近三百万两。这“三大征”几乎将国库秏得精光。常年度支,除了日常兵饷、官员俸禄、陵殿大工、赈济灾荒,所剩无几。再加上内宫挪调,早已是年年寅吃卯粮,太仓里哪里还有银子?
朱翊钧 你们太仓无银,朕的内帑也无银,没的仗就不打了不成?李汝华你说怎么办!
李汝华 (执拗地)老臣说过,请皇上即发内帑银一百万两,暂充军饷。
朱翊钧 (大怒)朕已说过,内帑无银!
李汝华 开矿、榷税,这么些年都进内帑,内帑怎能无银?
方从哲 (一面阻止李汝华再与皇上争辩,一面向皇上跪奏)万岁爷息怒,太仓拮据,李汝华这个户部尚书也是难当。依老臣之见,不如在天下田亩上再加派一点,不过是几厘银子的事。
赵 焕 首揆不要忘记了,已经每亩加派过三厘五毫了,还要加派,老百姓承受不起!
方从哲 即使再加三厘五毫,也不过加派七厘银子。
赵 焕 这只是加派,还有正供,包括夏税、秋粮、马草、马价、驿道工科、草料六项,还要负担银差、听差、特支、力差、额支、杂支六项杂办,没地的人还得向人家交租子。闹不好,会出大乱子的!
朱翊钧 出什么大乱子?加派不过是权宜之计。等仗打完了,取消加派不就完了?值得如此大惊小怪!不加派也行,赵焕你拿出办法来。
赵 焕 (低头不语)这个......
朱翊钧 就这么的了。辽东巡抚李维翰丧师失职,削职为民。吏、兵二部另推一名辽东巡抚上来。可以起用杨镐为辽东经略,调杜松、刘綎到辽东,与马林、李如柏等听从杨镐将令。从福建、浙江、四川调集十万兵马。在全国加派辽饷,每亩三厘五毫,计征二百万两,内帑,(狠一狠心)也发一百万两,军饷总额三百万两,这样你们就满意了吧。此次用兵,务必要对建州犁庭扫**,绝其种类,给以毁灭性的打击。还有,下书朝鲜,让他们派遣兵马支援,开通海运,以便向辽东通饷。另外,派哪些人前往监军,兵部牵头廷议报来。就这么办,散朝。
3 辽阳城演武场
[时间过去了十个月,已经到了万历四十七年的二月十一日。
[演武场上旂幡招展,寒风呼啸,明军士卒列队站立,等待着进军前的誓师。
[卯时三刻,辽东经略杨镐率领辽东巡抚周永春、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按陈王庭,各路总兵官杜松、刘綎、马林、李如柏等登上阅兵台。刘綎走在杨镐旁边,对杨镐说着话。
刘 綎 大人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冷的天,咱那么多的南方兵,不适应气候,等天暖了再出兵多好,再说饷银也还差好多。
杨 镐 刘将军不是不知道,内阁方中堂、兵部黄尚书、兵科贾大人 已经三次发来红旗催战,我难道不知道此时出兵天时不利,上命难违呀!
刘 綎 (嘟囔着)这些长安老爷,他们以为辽东也像北京哪,已经春暖花开了!
杨 镐 说到军饷,就这点还是户部到处搜罗才发过来的。其中有一笔金花银,从广东发来,本来是要进内帑的,户部主事鹿善继硬是中间截留下来,发到辽东。为这,皇上大怒,鹿善继官也丢了。
刘 綎 皇上不是说内帑也要发一百万两充作军饷么?
杨 镐 说是说了,可是至今不发一两银子。(摇头叹息)
[杜松走到杨镐旁边来。
杜 松 杨大人,我还是不赞成兵分四路。咱们一共才有八万八千多兵,分成四路,每路只有两万多人,说是分进合击,我看是分进容易合击难。万一被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岂不坏了大事!
杨 镐 杜将军不必再说了,再说就让人起疑了。莫非堂堂天朝的杜大将军被努尔哈赤吓倒了?杜将军可要珍重你一世的英名啊!
杜 松 (气恼地)俺杜松怕过谁?还怕他个努尔哈赤!
[杨镐等登上阅兵台,三声炮响。杨镐等起身,将尚方宝剑供在帅位正中上方。杨镐率领文武官员和台下兵卒行叩拜大礼。而后自己升上帅座。官员们左文右武,站立两旁。杨镐面色严峻,扫视全场,半日不语,突然,杨镐一声断喝。
杨 镐 将在抚顺、清河战斗中的逃将白云龙、陈大道、高炫押上来!
[有刀斧手扭解三人到阅兵台前,朝向阅兵台跪倒。
杨 镐 斩首祭旗!
[刀斧手立即将三人就地斩首,将首级摆放在帥字旗下。
杨 镐 (站起来走到台前)本经略奉皇上懿旨,率领天下四十七万兵马,征讨叛逆努尔哈赤。有不服将令擅自行事者,有猥葸不前贪生怕死者,有蛊惑军心噪乱哗变者,皆同此三人。有皇上所赐尚方剑在。全军将士务必戮力同心,奋勇杀敌,犁庭扫**,绝其种类!
[全军齐呼:“犁庭扫**,绝其种类!”
杨 镐 (归坐帅位)宣布将令:
命令山海关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原总兵赵梦麟率领三万兵马,为左翼中路军,由沈阳出抚顺关,沿浑河北岸进入苏子河谷,从西向东进攻赫图阿拉。广宁道张诠为监军。(杜松等四人出列接受将令。)
命令辽东总兵李如柏、辽阳副将贺世贤率领两万五千兵马,为右翼中路军,由清河城出鸦鶻关,从南向北进攻赫图阿拉。辽阳道阎鸣泰为监军。(三人出列接令)
命令开原总兵马林、大同副将麻岩,率本部及叶赫援军共一万五千兵马,为左翼北路军,由开原出三岔口,从北向南进攻赫图阿拉。开原道潘宗颜为监军。(三人出列接令)
命令大将刘綎率领一万兵马,会合朝鲜一万援军,为右翼南路军,由寬甸出佟家江,从东向西进攻赫图阿拉。海盖道康应乾为监军,乔一琦监朝鲜军。(三人出列接令)
本座进驻沈阳督战,四路大军各于二月十五日月夜出发,定于三月三日会师赫图阿拉,合力捣巢,歼灭努酋,不得有误!
众 将 得令!
4 赫图阿拉尊号台议事厅
[二月二十九日,努尔哈赤接到了杨镐的下书,派往各地的哨探和细作也纷纷报来了明军的行动。努尔哈赤急忙召集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古、扈尔汉、何和理,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在议事厅商议对策。抚顺新降的汉族生员范文程笔记在侧。
努尔哈赤 (指着杨镐的下书)明军究竟有多少兵马,杨镐的下书说有四十七万,他哪来这么多兵?兵分四路,每路有十万大军?
[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良久。
范文程 启奏汗王,奴才算了一笔账,明朝的军队集中于“九边”,即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固原,若按编制计算,每边**万人不等。但二十年来,军士大量削减和逃亡,各边兵力大减。比如兵力最多的蓟镇,按编制是十万人,实有不过七万人,护卫京师最少要留下五万人,最多能抽调二万人。其他各镇兵员更少,能调出一万人就不错了。另外关内各营,如保定营、山东营、浙江营、南京营、福建营等,兵员就更加微少,每营最多能抽几千人,即使加上朝鲜兵和叶赫兵,总兵力超不过十二三万人。
努尔哈赤 (显出惊喜的神色)若果真如此,明军再分成四路,每路不过三万人。我八旗精兵有六万人,加上在界藩筑城的一万五千人和其他亲兵,总数也有八万人。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军即使按六万人算,我以六万对敌三万,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以逸待劳,士气高涨,可获全胜。你们说,咱先打他哪一路?
代 善 按照常规,应当先打弱旅,我看马林一介书生,可以先打。
皇太极 不如先打李如柏。李如柏是空有名将之后之名,其实是浪荡公子一个。
努尔哈赤 代善说的不差,先打弱旅。敌军四路,哪个是弱旅?在朕看来,敌一分兵,就都成了弱旅。都不是朕六万精锐的对手。既然如此,朕今要一反惯例,先打其弱中之强,射贼射马,擒贼擒王,首先歼灭杜松的西路来军。明军西路一灭,全军震撼,必溃无疑。诸位以为如何?
皇太极 父汗英明。先打西路军,在界藩筑城的一万五千兵民也能用得上。
莽古尔泰 请问父汗,何时出兵?
努尔哈赤 杨镐的战书说是三月十五日会猎于赫图阿拉,可是我军探马报告,南面已经发现了明军,今日东面也发现敌人出了抚顺关,果然是兵不厌诈呀!朕看是事不宜迟,众将听令!
[众文武同时起立。
努尔哈赤 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 奴才在。
努尔哈赤 我南路已有五百人驻防,你再带上三百亲兵到虎拦冈一带去挡一挡。明军让我们先见到南面的兵,是想引诱我军向南,你就假装中计,向南进军,牵制李如柏。
安费扬古 嗻!
努尔哈赤 费英东!
费英东 奴才在。
努尔哈赤 你只率领自己的亲兵六百人,去到阿布达里冈一带,阻击东路刘綎部,想法迟滞其进军速度。
费英东 嗻!
杜 度 在。
努尔哈赤 你也只带自己的亲兵四百人,到北路尚间崖附近去阻击马林。
杜 度 嗻!
努尔哈赤 皇太极!
皇太极 在。
努尔哈赤 你先带四百人,立即出发到界藩,去护卫那一万五千筑城的兵民,等待大军,准备战斗。
皇太极 嗻!
努尔哈赤 其余众将,各率本旗全部兵马,明日出兵东进,随朕去消灭杜松!
5 苏子河至萨尔浒的行军路上

[杜松率领明西路军英沿着崎岖的山路行军,两侧山坡上有积雪未化。一辆炮车陷入沟中,杜松翻身下马,亲自推车。副将赵梦麟也下马推车。
赵梦麟 将军,天色已晚,宿营吧。
杜 松 不能宿营,明天要赶到二道关,初三才能到达赫图阿拉。
[炮车被推上来,队伍继续急行军。不久,队伍到达浑河岸边。浑河不太宽,也不太深,但岸边结着薄冰,水流很急。副将王宣从前面回来,向杜松报告
王 宣 将军,河水太冷,又太急,过河得要架桥。
杜 松 架桥不行,来不及。
[杜松与王宣、赵梦麟一起走到河边,杜松把手伸进水里试一试,感到河水确实很凉,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毅然脱去裤子,脚踩冰凌,走进水里,一边大声喊着。
杜 松 可以徒涉,快下水呀!
[队伍在杜松的鼓舞下徒涉浑河,到中流时,有些士兵被水冲倒,甚至被激流冲到下游。队伍终于渡过了浑河。继续急行军。
杜 松 (指着前面一座山)这就是萨尔浒山?
王 宣 是萨尔浒山,前边山坡有一座小城叫作界藩,努尔哈赤派了一万多民夫正在筑城。
杜 松 (在马上观察地形)就在这儿宿营。请王将军、赵将军指挥扎营,我带一万骑兵到山上把界藩城先拿下来,扫清进军的道路。
[杜松带着一万骑兵向界藩开进。
杜 松 走!
6 界藩城东
[三月一日拂晓,努尔哈赤已经率领六万精骑到达界藩山以东。皇太极率领几名亲兵策马来迎。
努尔哈赤 明军到了没有?
皇太极 已经到了,大约三万人。一部分在萨尔浒山口扎营,另一部分向界藩城行进。
努尔哈赤 杜松在那里?
皇太极 探马来报,说在山口大营只见到两面帅旗,一面是王字,一面是赵字。看来杜松不在大营。
努尔哈赤 你看咱怎么打?
皇太极 孩儿主张以右翼四旗攻击杜松的一万人,以左翼四旗攻打萨尔浒大营。
努尔哈赤 (摇摇头)不这么打,杜松不在萨尔浒大营,大营好攻,先攻下大营,界藩之敌必然丧胆,就好破了。从右翼四旗再抽出两个旗来,加强左翼,以六旗之兵歼灭萨尔浒山明军大营之兵,然后再合击杜松。(回头)代善!
代 善 孩儿在。
努尔哈赤 你与皇太极率领两白旗,监视攻打界藩的明军,不要急于进攻,等朕打下明军大营之后再动手。
代 善 孩儿明白。
努尔哈赤 皇太极!
皇太极 孩儿在。
努尔哈赤 你先派一千人 ,抢占界藩山制高点吉林崖,准备居高临下冲锋。
皇太极 遵命!(代善和皇太极率两白旗向界藩方向分兵而去)
努尔哈赤 各旗各将,快马前进,随朕先把明军的大营攻下来!
7 萨尔浒山战场
[明军已经扎好营盘,外面是堑壕,往里是一层木栅,木栅与堑壕之间,排列着火炮。木栅内是步兵、弓箭手和骑兵。努尔哈赤远远望着明军的营盘,点头赞许。
努尔哈赤 营阵是摆得不赖,可惜挡不住朕的八旗铁骑呀。
莽古尔泰 父汗,冲不冲?
努尔哈赤 好,你和阿敏就先冲他一阵,冲吧!
莽古尔泰 两蓝旗,冲锋!
[莽古尔泰与阿敏拍马舞刀,一马当先,率领两蓝旗一万五千骑兵冲向明军大营,明军并不慌乱,王宣骑在马上,手中红旗一落,命令:开炮!木栅外面的火炮一齐开火,后金兵马倒下一排。后金骑兵前赴后继,继续猛冲,箭如雨发。明军接着发炮,双方各有伤亡。后金军组织了两次冲锋,都被明军炮火打退。莽古尔泰暴跳如雷,正要开始第三次冲锋时,被努尔哈赤喝住。
努尔哈赤 停下!(莽古尔泰望着父汗,等待努尔哈赤的指示)
努尔哈赤 你们看天上。
[众将仰首望天,只见从东北方向滚过一片乌云,接着狂风骤起,风过后,天一下子昏暗下来,几乎对面不见人影。隐隐约约听到明军大营有人呼喊:看不清照门,没法瞄准!又有人喊:点起火把,点起火把!接着明军炮兵一排火把亮起来。努尔哈赤大喜,立即命令。
努尔哈赤 向着火把射箭!射箭!不要停,射箭!
[此时,明军在明处,后金军在暗处,后金军的羽箭如飞蝗一般射向明军炮兵,一批批明军将士中箭倒下。明军的炮火越来越稀,而且没有目标。努尔哈赤坐在马上,密切注视着明军大营的动向。不久,乌云过去,天色明亮起来。努尔哈赤发现营内明军开始调动,估计是要出营接战,他感到时机来了。
努尔哈赤 敌人大炮哑了,各旗各将,跟朕冲啊!
[后金军六个旗四万五千骑兵潮水一般地冲向明军大营,骑兵们跳过堑壕,越过木栅,与迎上来的明军展开肉搏厮杀。一时刀枪撞击,人呼马啸,呐喊声、鼓角声、惊天动地。在混战中,王宣、赵梦麟先后战死,明军大败。莽古尔泰一把从马上抓过一个明军骑士,从努尔哈赤马旁驰过。
莽古尔泰 父汗,要不要俘虏?
努尔哈赤 不要活的,全部杀掉!
[莽古尔泰将那个骑士狠狠摔在地上,然后一刀砍死。
[中午时分,两万明军全部被歼,到处是人马尸体和刀枪旗鼓,鲜血渗流到雪地上,血红雪白。
努尔哈赤 (对着捡拾刀枪的后金士兵)不要清理战场,跟上朕,去活捉杜松!
[努尔哈赤縱马飞驰,后金兵马急速跟上,向着界藩方向冲去。
8 界藩山
[此时,杜松被代善和皇太极牵制,进不能攻打界藩,退不能增援萨尔浒大营,军士们听说大营已被攻破,军心动摇,正彷徨间,见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如排山倒海般地攻来。吉林崖上的后金兵也呐喊着从高处冲杀下来。一万明军骑兵被团团围住。杜松骑在马上,大声喝喊着。
杜 松 不要慌张,随我突围!
[杜松脱掉上衣,赤膊光背,策马大战。身边家将,个个勇猛,所到之处,后金兵被杀得人仰马翻。努尔哈赤看了,暗暗佩服。
努尔哈赤 勇将,勇将,名不虚传!
皇太极 孩儿去战他一阵。
努尔哈赤 你要小心。
[皇太极冲到杜松近前,与杜松交战,不数合,感到力怯。
努尔哈赤 (对代善、莽古尔泰等大将)你们轮流出马,集中力量攻打杜松,不能让他喘气,累也要累死他。
[杜松被几员大将死死纠缠,慢慢有些体力不支,且战且走,身边家丁伤亡大半,一不留神,面中一箭,杜松大叫一声,翻身落马,当即阵亡。
[ 此时血红的夕阳正悬在西天,看着萨尔浒山、界藩山漫山遍野的明军尸体,看着苏子河上漂流的鲜血和无数的旗帜器械,慢慢地落下山去。
努尔哈赤 (对皇太极等)只留下少数兵士搜山,搜出就杀,不要活的。大军急速北上,马林已经到尚间崖来送死了。走!
9 沈阳 杨镐经略行营
[三月三日下午,杨镐的案头放着一份《报捷咨文》,杨镐在案前走来走去,显得心神不定。旁边站着老年幕僚顾永吉。杨镐在等待着四路大军会剿赫图阿拉的胜利捷报,等捷报一到,就立即将报捷咨文发送北京。
杨 镐 (指着“咨文”)不用再修改了?
顾永吉 等捷报到了,应该再充实一些内容。
杨 镐 已经过了酉时了吧,怎么还没有消息?
顾永吉 估计快了,好消息总是嫌来得慢哪。
[此时,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一个是杨镐的中军,另一个是马林从开原派来送塘报的驿卒。
中 军 (将塘报递给杨镐)马林从开原送来的。
杨 镐 (十分奇怪)马林怎么还在开原?
[杨镐接过塘报,看了两行,脸色大变,塘报从手中滑落,两眼直呆呆地望着前方,一时说不出话来。中军连忙搀住杨镐,扶他坐到椅子上。顾永吉从地上捡起塘报。
顾永吉 (小声读着)“杜松贪功冒进,于萨尔浒全军覆没......北路军于尚间崖被敌四面包围,我部结牛头阵拒敌,因寡不敌众,率亲兵数十人退守开原。监军潘宗颜、龚念遂、副将麻岩俱以身殉国。”合着也是全军覆没,马林逃回开原,他倒有脸活着!
杨 镐 (渐渐恢复,对中军)快,快派人去通知李如柏,命令刘綎,赶紧撤退,撤退!
10 林海雪原中
[刘綎与养子刘招孙率领东路军在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中艰难地前进着。三月三日,到了四路会师的日子,刘綎全然不知杜松、马林已经全军覆没,亦不知在沈阳的杨镐已然通知他和李如柏赶快退兵,反而以为其他三路大军已经在赫图阿拉会师,自己落后了。他心急如火,驱赶兵马趱行。
刘 綎 快,快!前面就是阿布达里冈,过了阿布达里冈不远就是赫图阿拉了,路就好走了!
[刘招孙从后面赶上来。
刘招孙 咱这些南方兵哪走过这种路!
刘 綎 朝鲜军队跟上来没有?
刘招孙 远着哪!好几十里地呢!
刘 綎 不管他了,今天都初三了,再晚就赶不上会战了。
11 从赫图阿拉到阿布达里冈的路上
[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向阿布达里冈方向急进。
努尔哈赤 快,快!(突然勒住马缰,若有所思,然后向后呼喊)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 (从后面策马上来)孩儿在。
努尔哈赤 你回萨尔浒去,从明军死尸上剥下五百套衣甲,还有旗帜、器械。(对莽古尔泰附耳低语)要快!
莽古尔泰 嗻!(率领一彪人马向后驰去。)
[队伍继续急行,不久到达阿布达里冈地区,努尔哈赤下达命令。
努尔哈赤 大贝勒代善!
代 善 孩儿在。
努尔哈赤 你率左翼四旗三万兵马,到阿布达里冈隘口的莽林中去埋伏,等刘綎进入山谷后攻击。
代 善 嗻!
努尔哈赤 四贝勒皇太极!
皇太极 孩儿在。
努尔哈赤 你率右翼四旗三万兵马到阿布达里岗上面的树林里隐蔽起来,等候出击。
皇太极 嗻!
努尔哈赤 二贝勒阿敏!
阿 敏 在。
努尔哈赤 你率领二千亲兵潜伏在阿布达里岗南面山谷,等候出击。
阿 敏 嗻!
努尔哈赤 扈尔汉!
扈尔汉 在。
努尔哈赤 你带领五百亲兵前去阻击刘綎,佯装不敌,败入山谷,引诱刘綎进入埋伏圈。
扈尔汉 嗻!
努尔哈赤 大家听着,消灭了刘綎,咱就是全胜。南面的李如柏早跑得没有影儿了。
12 阿布达里冈
[三月四日,刘綎正急进间,忽然发现一支五百人的后金兵马挡住去路,为首大将,乃是后金大臣扈尔汉。刘綎心急,挥刀交战,不数合,扈尔汉回马就走,刘綎挥师追击,斩杀二百余骑。到中午,刘綎部被扈尔汉诱入阿布达里岗的伏击圈。
[只听到一声炮响,二贝勒阿敏率先冲出,将明军分为两段。刘綎此时已经知道中了埋伏,连忙指挥明军后撤。但为时已晚,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分别带领左右四旗近六万精兵从山坡、从莽林、从谷口,漫山遍野地冲杀过来,将大约一万明军分割包围起来。饥疲交加的明军士兵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被歼灭了。
[刘綎异常勇猛,挥舞着大刀,与养子刘招孙二人率领自己的亲兵和浙江兵二千余人,突出谷口,占领了一处高地,凭险结营,负隅抵抗。后金军将明军团团围住,四面进攻。刘綎并不慌乱,刀光闪处,后金兵将头破血流。
[皇太极挺枪来战,刘綎举刀相迎,不到十个回合,皇太极力怯而走。刘綎乘势追击,代善截住厮杀。几个照面之后,刘綎杀得性起,大喝一声,将代善的马腿砍断。代善从马上跌下,被后金数将救去。
[后金兵不敢向前,便在远处放箭。刘綎左臂中箭,拔出再战;右臂又中箭,刘綎用衣袖简单包扎,继续战斗。此时明军突不出,后金亦攻不上。
[正相持间,忽见金军后方一阵混乱,一彪人马约五百骑冲杀过来。为首大将高声喊道:“刘将军不必惊慌,杜松将军已经攻克赫图阿拉,特派我来接应将军来了!”刘綎见是杜松旗号,明军盔甲,不禁大喜,迎上前去。岂料那将冲到近前,迎面就是一刀,刘綎措手不及,竟被削掉半边面颊,从马上直栽下来。原来这是努尔哈赤料到刘綎难敌,特地使用投降的汉兵,穿上明军服装,扮作杜松部下,暗算了勇猛无敌的刘綎。为首大将正是三贝勒莽古尔泰。
[刘綎大刀脱手而出,正砸在一员后金将领身上,后金将领被大刀压住,动弹不得,竭力挣扎了两下,吐血而死。
[刘綎牺牲,后金兵蜂拥而上,刘招孙率领家丁和浙江兵殊死抵抗,到底是兵微将少,不能取胜,全部壮烈殉国。
[战场沉寂下来,夕阳即将落山。努尔哈赤走到刘綎尸体旁边,弯下腰,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刘綎的大刀端起来。
努尔哈赤 (掂一掂)还真有一百二十斤哪!(奋力将大刀竖起,抬头看着沿刀刃向下缓慢流动的凝血,惺惺相惜地)好一个忠勇的刘大刀哇!
13 紫禁城文华殿
[显得苍老而疲惫的神宗皇帝朱翊钧坐在御案后面,他竭力掩饰着自己气急败坏的心情,萨尔浒之败对他的自尊心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方从哲等文武大臣战战兢兢地侍立两侧。
朱翊钧 杨镐回京没有?
方从哲 囚车已经在路上了。
朱翊钧 这杨镐名为知兵,实是废物,丧师辱国,罪该万死。萨尔浒一仗,朕大明倾天下之力,尽征宿将猛士,精心准备了十个月,本欲对后金犁庭扫**,绝其种类,结果却是大败亏输。杜松、刘綎两员大将殒身,三百一十余员将吏殉国,四万五千八百余军丁阵亡。两万八千六百匹骡马受损,朝鲜军与叶赫投降了努酋。我大明朝建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失败,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听说努酋又要进攻开原、铁岭,开、铁一失,沈阳、辽阳门户洞开,那怎么得了!
[说到激愤处,神宗皇帝不停地咳嗽起来。内阁首辅方从哲首先出班,扑嗵一声跪倒,俯身高呼:“是臣等无能,请皇上息怒!”方从哲一带头,六部九卿科道官员也都一齐跪倒,高呼“请皇上息怒!”
朱翊钧 你们起来。今天要议的,是辽事怎么办,由谁去办,你们说吧。
[朝堂上沉静下来。大臣们相互观望,等待别人启口。
[内阁大学士方从哲眼看着要冷场,觉得自己身为首揆,面子难堪,便想首先开言,却又内心发虚,无话可讲,十分尴尬。
[朱翊钧用轻蔑与厌薄的目光扫视着大臣们。
[冷场良久,终于有位红袍官员出班启奏,打破了紧张而又难堪的沉寂。此人姓王名昺,官居驸马都尉。王昺未曾开口,早把粉脸涨得通红,慷慨激奋之情溢于言表。
王 昺 臣附马都尉王昺启奏陛下,女真鞑虏屡犯神疆,乃是忤逆不道,欺天害民,可猖狂于一时,定覆灭于一旦。我朝军马虽遭萨尔浒之败,但二百年江山稳如盘石。微臣不才,愿领命圣上,只在燕南赵北,招练十万子弟,再组精锐新军,开赴辽东,收覆失地,剿灭后金,扬我天威。望陛下降旨。
[有人开了头炮,充斥大殿的紧张气氛终于放松了。未及皇帝表态,户部尚书李汝华就走出班来。
李汝华 微臣以为,王附马所奏,志气可嘉;只是,招练新军,势必耗资巨大。辽东兵事一起,骤增饷三百万两。臣曾请万岁发内帑百万不得,臣不得不借支南京部帑,搜罗天下库藏余积,才勉强凑足。即使如此,辽东巡抚还嫌不够,要求益兵加赋。今日,天下田赋已经连增三次,前两次亩增三厘五毫,第三次亩增二厘,共多征了五百二十万两饷银,百姓已不堪其负。臣以为附马所奏,一无军饷支撑,二难近期见效,怕不足以舒今日辽东之急困。老臣主张一是急发内帑,二是速选良将,方能於事有补。请陛下圣裁。
[朱翊钧一听李汝华要他急发内帑,心中先掠过一阵不快。又听第二条是速选良将,觉得这倒是今日朝议的主旨。刚待要表态,却见左右朝班一时闪出几十位官员,手执笏板口称“臣某某附议。”朱翊钧知道李汝华的话是许多朝臣的看法,便决定顺水推舟。
朱翊钧 李汝华所言,甚合朕意。今日当务之急是要选任一位有能为的将帅,快去辽东,收拾败局,安定军心民心。你们看谁可当此大任?
[朝臣中窃议良久,一位敢说敢为、直声满朝的御史杨鹤出班启奏
杨 鹤 臣举一人,可当大任。此人姓熊名廷弼,字飞百,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湖广江夏人。曾与臣一起在言路任御史,故臣知其文能立马草檄文,武可左右开硬弓。且胸怀大志,严明治军,处事果决,为人干练。望圣上考虑。
李汝华 臣亦知此人,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曾巡按辽东,上过一个折子,说是辽多旷土,建议每年从辽东八万边军中抽调十分之三,开荒屯粮可收获一百三十万石军粮,皇上曾盛赞此议,批准推行。
方从哲 臣以为杨御史所荐允当。熊廷弼在巡辽期间,曾针对边将好捣巢谋利,滋生事端的积弊,提出防边以守土为上,应缮垣建堡的主张,写了十五条好处,想必皇上还记得。还有,熊廷弼巡视金州时,正值金州大旱。便到城隍庙求雨,约好七日之内必须下雨,否则就捣毁城隍庙。以后熊廷弼走到广宁已经过了十天,听说金州尚未下雨,勃然大怒,令人写了个大牌子,封一把宝剑,派人去金州斩城隍。没等使者走到,金州地区风雷大作,雨浇如注。辽人以熊廷弼为神。不论此事真伪,足见熊廷弼在辽几年声望甚著,这对办好辽事当是有利的。
[听完首辅这番补充,又有多位大臣出班附议。
朱翊钧 熊廷弼不会又是一个杨镐吧?
[朱翊钧用目光询问众臣,众臣默默无语。
朱翊钧 那好,就擢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赐尚方宝剑,得便宜行事。(问方从哲)熊廷弼如今在哪里?
方从哲 还在老家江夏。
朱翊钧 快宣熊廷弼赴辽!(说罢,又不停地咳嗽起来,几个内官上前为皇上捶背,朱翊钧向下摆着手,有气无力地)散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