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自请督师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 某宴会厅
[这天晚上,出席首辅为孙承宗送别宴会的亲友同僚将近百人,有内阁大学士,有六部尚书、侍郎、有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有大理寺、翰林院、詹事府的首脑,有兵部司属长官。还有内侄驸马都尉王昺。另有就是孙承宗的朋友、门生等等。
[首辅叶向高站起来。
叶向高 诸位请静一静,今晚,内阁举宴,为孙中堂饯行。各位知道,官分文武,自古如此。周朝,礼乐之事,由姬旦负责,军兵之事,由姜尚处理。汉朝的张子房等人、唐朝的房玄龄等人都能运筹帷幄,但他们并不实际带兵。至于宋朝的文官带兵,不是失败就是徒有虚名。身兼将相真能用兵的,我看历史上只有诸葛孔明一个人。然而也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蜀汉。我朝,我们躬逢圣主,孙中堂入參帷幄,出典戎樞。今天,當邊庭多事之際,又不辭艱險,亲自督師榆關,若不是真具文武才干,谁敢挑此重担!起初,朝中大臣们纷纷推荐孙中堂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后来孙中堂主讲筵,又管兵部,慷慨任之,略无难色,从容处事,化难为易,兵部面貌,焕然一新。我这才知道孙中堂之识力抱负有大过人之处,出将入相,文武全才。如今,广宁新破,山海危急,皇上任命的经略要末藏首缩胸,抵死力辞,要末止步关内,不敢东进一步。懦夫之氣終不能鼓。孙中堂之出督,非舉朝所敢望,使公不自請,誰迫公者?舍密勿論思之安而就戎馬倥伆之苦,凡少顧身家知捀利害者决不肯為,而孙公冐然為之!其忠肝義膽,急公忘私,自武鄉而後豈可多見?余每念之不覺汗之浹踵也!
今日下午,皇上已经下了圣旨,对孙大人上奏的各项事宜作了批示,批准兵部职方主事鹿善继、王则古作为军前赞画与孙大人同行,顺天府通判杜应芳升武库主事,也一路前往。在前已发帑银五十万两的基础上,再发三十万两随解赴关。孙大人在申请帑银的奏章中写道:“若仰赞圣谟,下调舆望,则诸臣之计。安,在天下为难,而臣所计安在一隅,为易也。皇上躬天地神明之统,每事俱快人心,每事俱当天意,是皇上计安天下,在几微为难。而臣所计安一隅,在枝叶,为易也。臣愿诸臣佐皇上力为其难,而臣亦不敢自外诸臣以图难于易。”孙大人这些话,是作为阁辅、作为帝师,临行对皇上的劝勉与鼓励,更是对在座诸位的嘱咐与希望。我们今儿喝了为孙中堂饯行的酒,理当效法孙大人体国公忠不为身计的精神,勤于职事,共赴时艰,尽忠报国,力图中兴!请诸位举杯,祝孙中堂早奏捷功!

众 人 祝孙中堂早奏捷功!
孙承宗 首揆讲话,过誉老夫,承宗愧不敢当。作为勉励,则语重心长。我还是那句话。边事再难,终究是一隅之难,枝叶之难。朝廷之难,才是天下之难。比较起来,还是诸位肩上的担子更重。皇上年幼,童蒙尚未全开,襄赞重责,全都仰赖诸位了。另一方面,边事之难,虽然是枝叶,却也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今后请粮请饷,调兵派将,诸多事项,都请各位大人关照了。
众 人 请孙中堂放心!
[此时,一位年近七十的老者主动端着酒杯走上前来,向孙承宗等人敬酒。承宗一看,原来是一位前辈老乡。此老名叫房壮丽,畿南安州人氏,家居白洋淀边,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原在山西任知县,因为政清廉,调到京城任礼部主事,又调工部到河南专司治黄,卓有成效。近日调回京师备擢新职。房壮丽今年六十八岁,虽然年迈,却身板硬朗。
房壮丽 (哈哈笑着)孙大人,老乡亲!你能挺身而出,我为国家感到庆幸。现在封疆社稷,寄你一身。你如能胜此任,即使享受一些,人家也不能说什么。我以前曾经到你厨下,听马夫人说你日常饭食十分粗淡。不要为了博得好名声,搞坏了身体,辜负了天下重任哪!
孙承宗 (听后,深深一揖)房老先生教诲甚当。不过我不是为了博得好名声才这样做的。在我作秀才的时候,美衣甘食,也是不拒绝的。自从中了进士,考虑到此身已不为已有,而朝廷多事,边关不宁,恐怕一旦肩负重任时不能忍耐饥劳,以身率众。所以不敢追求舒适生活,而有意识地磨练自己。这样做已经有十九年了。
房壮丽 (点头叹息)真真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孙承宗、鹿善继、王则古、杜应芳等一一向来宾敬酒,请求朝廷各员多多支持封疆大业。
叶向高 还有一事,明日清晨,孙大人上朝陛辞,皇上还要赐尚方宝剑、银币、坐蟒。皇上有旨,文武百官穿吉服入朝,为孙大人送行,一直要送出崇文门外,诸位不要误了!
[众人答应着:放心吧,误不了!
[驸马都尉王昺(孙承宗内侄)走到孫承宗跟前。
王 昺 姑父此去,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孙承宗 (思索一下,很没有把握地)估计最早得明年春天吧,谁知道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