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掣肘封疆6-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宁远宁恩阁
孙鉁:原来爹爹与孙奇逢叔叔是这样相识的。
孙承宗:是啊,不过事先是神交已久啊。
孙之沆:易州那个地方好玩吗?
孙承宗:易州是好地方啊!有狼牙山,有易水河,就是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和高渐离送荆轲出发,高唱“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条河,河的南边有座小山,就叫荆轲山,山上建有一座荆轲塔。那天,孙奇逢还有一些举子们约我一道游览荆轲山......
(淡入)
7易州荆轲山
[孙承宗、孙奇逢和举子们登上不高的荆轲山,一边高谈阔论。
举子甲:这就是荆轲山哪?我原来以为是多大一座山哪!
举子乙:山不在高嘛。
举子丙:对,有仙则名,此地应该是有英雄则名。哦,荆轲的墓就在这里?
举子乙:不是真的墓,是荆轲的衣冠冢。
举子丙:樊於期的墓也在这里吗?
举子乙:不在这,在另一座山,叫血山。因山上有红土,遍山皆红,传说那是樊於期的鲜血所染,遂取名“血山”。元代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镇灵塔,来纪念樊於期。塔只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
[举子们来到荆轲塔下。
孙奇逢:听说荆轲墓就在这座塔的底下。
举子乙:是,据说是元代建的。那时有一座圣塔院寺,可见塔是寺院里的塔。不一定是为荆轲而建。
孙承宗:当地人都说是为纪念荆轲而建,也就约定俗成了。
举子乙:正是这样。
举子甲:不知怎么的,比较起来,我更敬佩樊於期,总感到荆轲有点铤而走险以卵击石的味道。

孙奇逢:我倒以为,樊於期与荆轲并无高下之分,二人都是为了知己而牺牲,循了一个义字。樊於期从秦国避仇到燕国,得到燕太子丹的庇护;荆轲本来就是太子丹厚养的勇士,二人都是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那樊於期既是受秦迫害,为了报仇,更不应当惜命。
举子乙:在下也以为如此。陶渊明《咏荆轲》诗云:荆轲是“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至于用行刺的办法抵御强秦是否得当,大概不是荆轲所主要考虑的。可惜呀,“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孙承宗:我看,荆轲也好,樊於期也好,除了报答太子丹的恩养之外,也还有为保卫燕国而献身的精神。除了“义”,更重要的还有“忠”。“忠义”二字,乃是慷慨悲歌精神的基础。为了忠义,生能舍己,不畏豪强,慷慨赴难,这就是燕赵精神。
孙奇峰:稚绳兄所见精当,兄弟觉得,除了忠义之外,这慷慨悲歌精神还得有两个字作补充。
举子甲:噢?
孙奇峰:一个是侠,一个是勇。补上这两重意思,燕赵慷慨悲歌精神就更加丰满了。昨日登督亢坡,在督亢亭上,稚绳兄曾口占一绝,“白日翻风易水秋,
满腔侠气淬吴钩。夜来批得仇家骨,醉向垆头唱酒筹。”这不是高唱侠勇么!
举子乙:启泰老弟补充得好!
[众举子在荆轲山上眺望太行山,俯视易水河,书生意气,鼓荡心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