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官商第三百一十二章天上掉下个大将军
鞑子动了。”
冯虞快步走进正德御书房。手中举着一张满是折痕的纸片。“汗廷调集各部兵马。延宕了许多时日。如今兵力多已抵达。达延汗与一干文武几番商议定下发兵大计。各部统领已回归本队。整顿部属。不日就要西进。不过。进兵线路如何。达延汗还未最后定下决心。此外。套内我军侦悉。鞑子三王子巴尔斯博罗所辖右翼三万户一部不顾黄河凌。冒险乘马|渡黄河入套增援。兵力不详。不过。来至少上万。”
正德大喜。来悬在整面墙上的塞北舆图前。看着军咨司推拟的汗廷进军标示。问道:“河-战况。想来已是报到鞑汗廷。达延汗还敢走阴山以南么?”
冯也来到舆图前。抬手点指阴山所在。说道:“皇上请看。汗廷如今驻于察哈尔部。宣府以北约百里。宝石山东南麓牧场。大军由此往河套。正隔着阴山山脉。只能走南北两线。南线路近。可直抵东套。不过与我长城线大同镇相距不远。易与我军遇接战。
若走北线。则须沿山北。一路向西。至狼山西。与驻鄂尔多斯部之三子巴尔斯博罗会合。自西来援。这条道有阴山隔阻。与我长城线又相距三四百里。只是路程要多出七八百里不止。皇上以为如何?”
正德接道:“朕明了。救兵如|火。之前咱们河套打了鞑子个措手不及。召集兵马集粮辎已是去许多时日。再绕上这么个大圈子等到了河套。只也无人等的他来救了。”
“皇上说的是。外。达延汗此番来援。早备下与我军决战一场的心念。反正是要恶战一番到了河套再打半开战也没甚分别。一个是渡黄之后背水阵战。一个旷野野战。说起来。后者还更合鞑子性情口味。”“两道大菜桌。如何应对?”
“达延汗发兵之时。我军'想来还会发回详尽敌情。届时。敌军动向便可明了。目前我军仍以鞑子走线为假想。我中路大军在关内已伏多日将士们个个求战心切。一旦接报。即兵出大同。敌军东来。必走灰腾梁与大青山之间平川。我军拟以两侧=的隐伏。骑军于出口堵击。便是个口袋阵。若是鞑子选北路也不打紧我中路军便绕过阴山。随后追袭。横扫瀚海。而后右路军合围决胜。
此外。只要汗廷主力一动。我右集便兵出居庸古北口经开平卫故的进占鞑子左翼三万户全境。
至于河套方向臣命我军缓和势。以稳固都司兔河至湖洞察汗防卫线为先。若是不留心一棒子打死狼子。达延汗这老狼可就不肯来了。”
正德往舆图上细细端详了阵扭头问道:“攻势若是缓下来。此消彼长。鞑子必定要南下反扑。此外。这些日子。收营不断放归鞑子兵民。见我军攻势放缓。这些归化民若是又起异心。勾连故主岂不是乱了我军后方?”
“皇上攻势放缓。非不攻。我两路骑师还是要持续扫荡套将战区推至我防卫线内。只是的不如以往那么远。打的也没那么狠罢了。至于安置归化兵民。臣倒是不担心。那本雅克图领兵不在行。可要说游说工夫。付一般鞑子兵士百姓。那是绰绰有余。加上我军优待俘虏管吃管医。些时日。|容营中为他说降归化鞑子兵民每日里数以千计。他麾下归化军已有数千之众。所有归化民。各依本心崇信。皆须对长生天或佛祖盟誓效忠大明。方可放出安置。鞑子虔诚重诺。若是发过重誓。轻易不至复叛。”
“如此甚好。若是可|。日后鞑靼全境皆可行归化制。”
“不过。盟誓归化只是权宜之计。若要令塞部归心。还是的行同化之策。说汉话用汉任流官。驻官军。消弭汉蒙之别。天下一家。此外。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要长治久安。还需选廉任能。长行良治。久而久之。大漠南北皆为明。率土之滨莫明臣。”
“说好。”正德掌称善。“国城啊。这数月。臣亲与战事。方知兵事险巨。将士劳苦。为政为将之不易啊。少时那般跃马挥师扬鞭定虏之想。确是轻狂了。不过。朕矢志中兴之念不改。虽说朕已登基十二载。不过按年岁说。咱们还算是少年君臣。来日方长。咱们君臣两个。定要做出一番远迈汉混一八荒的大功业来。”
一转。正德突然换了副面孔。与冯虞打起了商量。“国城。若是按着这番部署。想来我军是稳操胜券的。哦。朕着。左右是有你坐镇调度。朕也无事。干脆去中路军。朕要亲征。”
“什么?。”冯吓了一大跳。“皇上不是玩笑话吧?这兵凶战危刀兵无眼。”

正德一撇嘴。“大呼小叫。吓朕一跳。这御驾亲征又不是什么了不的大事。想当年成祖爷亲提雄兵五漠北
率精骑踏敌阵。亡逐北。马斡难河。如今鞑未必强于当年。我军枪炮则远胜永乐年间。粮辎充足。将士归心。又有你冯运筹帷决胜千里。平漠北灭鞑靼正当其时。朕亲临战的。更可激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此行。朕还想亲眼看看。将士们为我大明是如何艰苦征战浴血沙场。话说回来。自古开国明君哪个是马上皇帝?不经历战阵之苦哪知开辟创业之难?锦衣玉食安居深宫。如何能成有为之君。国城。不瞒你说。朕还有个念头。
日后我大明皇室子弟。除开习学圣人经典还须的从军历练。走马四方。凡无军功者。不承帝位。”
冯大了嘴巴。愣的看着正竟是无语了。
正德看冯虞那神情。有些好笑。摆了摆手。“行了。方才这番话。你听过就算了。现下不到时候不必为人提起。前线朕是去定了。你速去安排吧。”冯虞却未领旨。略想了想说道:“皇上有心做一代雄主。臣感佩。不过。皇上可想过。您御驾亲征。中路都统范长安何以自处?皇上身处该军。范长安用兵又怎敢行险?此外。恕臣不敬。万一皇上与军中发病。或于沙场负伤中路军是接着打还是提前收兵?”
“这。”正德给说楞。

春风和镇总兵府却是一片肃杀。枪实弹兵士将周遭街巷围的水泄不通。府内。大群将坐满了整个大。一个个抻长了脖子生怕漏过台上虞所说的哪一句话。
“。方才本帅布置此番用兵方略。总而言之。六个字。寻敌合击痛剿。此番讨灭鞑靼之战。为的是替百多年来因鞑靼寇边死难之大明子民报仇雪恨。更是为后代永弥边患。功在万世。灭鞑。我中路军为主战军负击破鞑主力之要责望位同心戮力身先士卒。立不世之功耀祖宗门庭。”范长安随即起身大踏漠北——杀敌报国——”
中路军数百将校一时间群情振。一齐起身高呼:“马踏漠北。杀敌报国。马踏漠北。杀敌报国。马踏漠北。杀敌报国!”
待众人回座。冯说道:“此战尚存数。各级将领皆应靠前指挥。随即应变。主动求。即日起。战区司令长官部移驻大同。新编步五师太原镇镇军为长官部卫军|战区总预备队。此外。司令长官部将向各军派驻宪兵。整肃军纪及纠察督战之。中路军宪兵都统为。”
到这里。冯虞面色有些怪。威武大将军帅部军宪司都指挥使朱寿朱万年。”
话一出口。场下众将顿时议论纷纷。这朱寿是何人也。怎么从不曾听闻?都指挥使是正二品。威武大将军这名号更不是轻易能的。从一品武官品级也不过是宣威将建威将军。尚不曾加上一个“大”字。
有人低声揣测:“兄。你不曾听那人姓什么。“朱”*。想必是天贵胄。封个不一般的荣衔也在情理之中。”
边上那人连连摇头。“不对啊。当今圣上未有子嗣。即便有也不过是婴儿。近亲支脉也不曾听说有个叫朱寿的。咱们大明皇祖直系。取的都是双字名啊。”
“倒也是。可。”
正在喧嚷间。只见一肩佩少将衔的武官从厅里转了出来。一些曾经面圣过的将校抬一看。大惊失色。来的这位。是当今天子。怪不的凭空蹦出个历不明官位赫的朱寿呢。现在这么一看。全明白了。只是将校们心中不免疑惑。上要御驾亲。一道旨意下来就是了。为何还要改名换姓?
冯虞看着正德眉飞色舞的。不禁苦笑。亏这皇上想出来。那日冯抛出三问。还真把正德住了。哪知第二日。正德突然喜滋滋找上门来。“国城。朕有主意。”
“嗯?|主意?”
“不就是忌讳皇上在军中碍手碍脚么?朕换个名字换个身份出征。不就妥了?”
“啊?。”冯这一|可真是给镇住了。这也行'
“好了。就更名为朱寿。字万年。朱家长寿万年。如何?哦。只是职务。还的你国城帮着朕想个妥帖的。”
到这份上。冯是这位皇上没法子了。琢磨许。冯虞说道:“皇上。这些日子臣正思忖着。应在军中增设一序列。专责纠察军纪战场执法收押战俘。以扶军纪。还可暗下监查将校。臣请与统帅部辖下增设军宪都指挥使司。所辖军兵统称宪兵。分驻各军各镇。督军之不可旁落。皇上正好以朱寿之名亲任军宪司都指挥使。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正德大喜。拍着冯虞的肩头赞道:不愧是国城。朕就知道你是有主意的。准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