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还不动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方清之瞪了眼儿子,刚要说什么,然后听到方应物重重咳嗽一声,便被打断了。
方清之对方应物的失礼略有不满,还没有发作,却见方应物对太子道:“储君宅心仁厚,不知如何样的认错改过?”
而太子朱祐樘支支吾吾,一时没有答上来,神态也颇为不好意思。放眼天下,有资格接受东宫太子认错的并为太子改过背书的,也只有天子与内阁了。
但是真要让朱祐樘立刻就去找天子或者内阁低声下气的认错,他还是感到面子有点过不去。
如此方清之忽然隐隐有所悟,原来太子也是有“放空炮”的嫌疑自己方才干脆利落认了“擅闯”的错,太子和苗公公却无法处置;此后苗公公在自家儿子的挤兑下,向太子跪地求饶,讨得太子原谅后也无法处置;
而最后太子再来几句嘴上的漂亮话承揽了全部责任,如果不较真落实问题,目前暂时还是无法处置,难道还能强拉着太子去内阁或者天子面前?除非他方清之想要不顾大局的掀桌子了。
然后整件事情似乎就可以在一个死循环里糊涂过去了,这就是自家儿子经常说到过的“认认真真走形式”罢?
想至此处,方清之忍不住唏嘘感慨几声,在东宫侍班几年,终于亲眼看到一位纯良少年也成长为小有心机的人了么?
方应物此时却暗暗苦笑,他旁观者清,认定了苗公公有问题。是别人安插在太子身边的卧底,但太子却没有感觉到。反而有意庇护苗大伴。事实再一次证明,这种忠臣无奈、君上被奸臣蒙蔽的经典评书段子果真是来源于现实。
如果今天此事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事后就别想真正保密了,八成会有消息传播,而且这个消息一定会对太子和方家父子很不利。至于传布消息的人,大概就是这位苗公公。
按下方家父子心思不表,苗公公趁机对太子道:“今日已经不适合晚课,小皇爷可回仁寿宫休息。”
朱祐樘连忙点点头同意了:“可!”他也不想继续在这里纠缠了,目前先这样罢,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方应物大急,忍不住上前一步对太子道:“苗公公不可信!”朱祐樘微微不悦。拂袖道:“方大人,你可以退下了!”
方应物走动了几步,向太子身后看去。此时在太子身边侍候的内监大大小小有十几个,苗公公这样属于地位比较高的几个太监站位距离太子很近,而那些地位低一些的,以及连正式内廷官职都没有的小内监就站得远一点。
方应物对着内监们拱了拱手,开口道:“本官刚才进来时,远远便瞅见苗公公等几个人与天子放浪形骸博戏喧闹,而诸位却大都侍立在旁边。并无明显过错。
所以在本官看来,有罪者也就苗公公等数人而已,诸位大多只是适逢其会。纵然太子仁德,苗公公侥幸逃得一时。但也有可能另有追究下来,只怕诸位也要被苗公公连累了,甚是可惜!”
方应物这话。挑拨离间的意思极其露骨,只要不是聋子都能听的出来简直就差明摆着说。你们可能要被苗公公连累,还不快到本官的碗里来!
不过苗公公没有着急。冷笑几声后并没有开口与方应物针锋相对,只在旁边看着。在他看来,方应物方才的语言技巧及其拙劣粗糙,傻子才肯为这几句话便心服口服,而且这还能说明这姓方的开始露怯了,不然为何口不择言?
果然如同苗公公所想的,方应物的话几乎毫无效力,众位内监不是眼观鼻鼻观心,就是向苗公公那边张望的,没有人出面与方应物答话。
很显然,众内监对方应物的话并不感冒,更犯不上为了方应物这个不速之客去得罪天天相见的苗公公。
方应物见自己说话没人在意,便再次对众内监开口道:“诸位难道不想将功补过?苗公公蛊惑太子,诸位又何必为他包庇?如肯出面举报,荡除东宫奸邪,功在社稷善莫大焉。”
方应物的话越来越重,已经算得上**裸的撕破脸了。苗公公纵然并不担心什么,但听到方应物的话也火冒三丈,谁愿意听别人当面指着自己骂?
但苗公公没有选择与方应物对骂,刚才的事实表明,面对面的骂仗好像骂不过方应物故而苗公公转向太子道:“奴婢没脸了,求小皇爷为奴婢做主!”
朱祐樘也对方应物感到有点恼火,便对方清之道:“方先生就是如此管教儿子的?”
方清之很想回答一句“天上地下,没人管教的了他”但未免太不庄重,只能低头道:“臣会教训此子。”
苗公公阴阳怪气的说:“如果方大人管教不了,宫里大可代劳!小小年纪,终究欠缺些教训!”
又吩咐小内监:“将侍卫叫进来,将方应物乱棒打出宫去,另外向内阁传话,追究他擅闯文华殿之罪!”
太子张了张口,不过没有说话,任由苗公公发号施令了。
文华殿外当值的侍卫进来后,听了苗公公吩咐,却面面相觑不敢动手。他们在外面当值时看得真切,方应物可是被陛下身边太监带来的,确确实实奉了圣旨到此。
苗公公叫他们把方应物打出去,这干系怎么担得起?难道苗公公犯了神经病不成?
苗公公不明所以,暴躁的叫道:“尔等手瘸了?还不动手!”
正当此时,方应物忽然对着天空抱拳为礼,喝道:“上谕!命户科给事中方应物,前来文华殿侍奉太子用膳!”
什么?太子及众内监闻言,齐齐吃了一惊!他们知道,方应物肯定
没有胆量这样假传圣旨,除非失心疯了,口中所说的应该都是真的!
所有人原本以为,方应物只是借着父亲的光,找机会在太子面前混脸熟来了,这样的人之常情并不稀奇。却没想到,方应物竟然是直接奉旨前来文华殿!
通过私人关系来混脸熟和奉旨前来,那完全是两回事!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这道圣旨究竟有什么含义?

或者说,天子派方应物来文华殿目的何在?众人不禁陷入了深思中,君威莫测,谁敢轻率?方应物只说奉旨侍奉太子用膳,别人不敢乱问,也只能自行脑补其余了。(未完待续……)
苗公公和方应物这互相叫骂了半天的双方,此时心情居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他们一个站在太子身后,一个站在父亲身后,下意识的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感觉到了什么。
方应物对苗公公行为理解的比较透彻,猜测苗公公背后另有别人指使,所以才不肯安分,憋着劲要大闹。
但苗公公则忽然对方应物起了疑心,作为混进宫中还能混的不错的人,苗公公并不缺乏警惕心。刚才苗公公没有注意到,现在回想起来,忽然觉得方应物仿佛也有点煽风点火的架势,与自家如出一辙。
他苗大伴这样做是有目的的,可方应物这样做又图的是什么?苗公公忽然想起来一桩事,这方应物今日该奉旨进宫面圣,又眼下看这时间,应当是君臣奏答结束了。
至于方应物为何出现这里?苗公公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方应物从陛下那里退下来后,在宫里遇到了父亲方清之,便又想凭借方清之东宫讲官的身份,来文华殿这里拜见太子,以图将来进身之阶。
太子就是未来的天子,做大臣的谁不想提前结好太子?但外臣进宫本来就不容易,想拜见太子投资未来一般更是不得其门,而且太子身边圈子早都被东宫官员垄断了。
那么方应物抓住今天的机会,借父亲的光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奇怪的,不然方应物哪还能有机会能在早朝之外的时间进宫?
在这个基础上,苗公公对方应物的行为就很理解了。无论是方清之想折中处理大事化小。还是方应物故意大吵大闹祸水东引,其实都是处理当前问题的法子。没有高下之分。
在苗公公想来,方应物想要做的。其实还是清流那一套。借着这个由头,抓住他们这些太子左右内监往死里踩,目的无非就是两点,一方面可以减轻太子自身的责任,将过错都推到左右内监身上,在舆论风波中保住太子的地势;
另一方面,他方应物为了东宫国本,轰轰烈烈的大战太子身边的邪恶坏人,足以博得响亮名声。对清流而言。名声永不嫌多,说不定经此一事,群臣会推举方应物入东宫。
想至此处时,苗公公暗暗笑了。方应物想踩他苗公公,也要看自己够不够班啊!
方应物与苗公公对视过,再次对太子奏道:“此事能瞒得了一时,却难瞒得了一世,其中利害,不消臣再说。委实不在于臣父子身上,储君理当知晓!
窃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左右引诱储君失德。确实该从严从快处置,明示储君改过之心,以正视听!”
朱祐樘毕竟不是太昏庸的人。终于听明白方应物的真正意思了。就是说他和太监玩骰子赌博这件事,就算今天不被方家父子看到。就算今天封锁了消息,迟早也会泄露出去。这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后果将极其严重。
故而还是赶紧主动、迅速、果断的将责任推到左右太监身上,第一时间把问题定了性,然后推出替罪羊。这样一来,问题就算初步解决,他这个太子在今后的舆论中便不至于被动了,想借此兴风作浪的人也没了由头。
而且朱祐樘还感到,这位方应物虽然言辞激烈了点,态度不像方清之那样折中,但出发点仍然为了自己好,确实也能解决问题,而且是近乎永绝后患的解决。
其实就是壁虎断尾求生的道理,也算是变种的苦肉计!朱祐樘闻言犹豫起来,难道真的像方应物所说,把左右亲近太监全部自行处置,表达悔过之心,以绝人口舌?
这还是理智和感情之间的矛盾,同样难以抉择,朱祐樘一时间左右为难起来。
苗公公偷偷察言观色,看到太子神态,登时着急起来。这太子要是信了方应物的鬼话,自己就第一个倒霉!
情急之下,苗公公也有了主意。刚才方清之敢豁出去很光棍的认错,他们当公公的也敢光棍,这个世界玩楞拼狠谁怕谁!
于是苗公公跪在朱祐樘面前,请罪道:“奴婢当初只是看小皇爷读书太苦,便想帮着小皇爷消遣散心,不承想要惹下是非,实在是死不足惜!惟愿小皇爷将来有所成就时,还能记得奴婢等人侍候小皇爷的苦劳!”
“大伴你这”朱祐樘优柔寡断起来,从感情角度出发,舍不得处置身边亲近的人。
毕竟这么些年,苗公公等人照顾他无微不至,深宫之中可亲近人实在不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方应物督促道:“储君不可因小失大,不可为小义而忘大仁!”
朱祐樘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叹气道:“本宫的过失,岂能随意迁罪于他人?自当一力承担,用不着苗大伴们来顶罪!”
他到底能不能想清楚谁才是对他忠心?方应物连忙又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储君万万不可如此轻率!”
朱祐樘斩钉截铁道:“本宫心意已决,勿复多言!”
真是单纯而又热血的少年方应物久久无语,要讲义气也不是这么个**啊。你一个堂堂的太子爷,与奴婢们讲什么义气,这不是自甘堕落么!
方应物的本意,是想逼出苗公公背后的人物,看看苗公公究竟是被谁指使的。他才不信,苗公公真的会束手就擒、甘心伏法。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苗公公身后的人物必然要现形了,然后再见机而作。
怎奈这太子实在不配合,居然想把责任全部由自己扛下来。太子殿下也不想想,在目前的情势下,某些人唯恐没有把柄,他这样做能讨得了好?
苗公公从地上爬起来,站在太子背后又面朝方应物时,脸上笑容一闪而过,然后迅速的重新板起脸。但他含有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