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太后答应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保想不明白,是谁在害他?是高拱余党还是小皇帝?是那些平日里看他不惯的大臣们,还是那个王大臣真的不怕死?冯保想不明白,但他知道,这次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的话,肯定是凶多吉少了。而能救他的,只有李太后。
冯保一见到李太后,就快走几步,跪在李太后跟前,带着哭声说道:“太后,救救奴婢啊。”
李太后惊道:“何故如此惊慌?”
冯保又使出了老招:“太后,有人要加害奴婢,要对太后不利啊。”
李太后见冯保神情激动,涕泪横流,知道一定是件大事,忙问:“是谁有这么大胆?”
“是朝中高拱余党!太后,他们前日行刺皇上不成,现在又来陷害奴婢……”
李太后一听到“高拱余党”,就变了脸色,又听到有人行刺皇上,想起天上那持续了一个月的天变,已经是信以为真了。
冯保又将王大臣一案的前前后后都说与太后听,当然,除了王大臣是戚继光部下这一点。太后听完,怒道:“那班大臣太是可恶!你是看着皇上长大的,又怎么会做出行刺这种事呢。你放心,有我在,谁也不敢治你的罪。”
冯保听到太后的保证,心中大喜,却依旧支支唔唔地说道:“怕就怕……大臣们上奏皇上,皇上如果降罪于奴婢……”
“你放心,我这个母后的话,谅皇上也不敢不听。我这就去见皇上,让他好好查查刺客的事,可不要放过那些个高拱余党!“
……
李太后火急火燎地走进书房时,万历正在看着王世贞呈上来的书,看到李太后进来,万历心中已料到了七八分。
“皇儿,你怎地这般糊涂?那冯保怎么可能刺杀你呢?他是你父皇钦点的辅臣,又帮了我们母子这么多忙,你怎么会相信是他呢?”李太后劈头盖脸说道。
万历心中苦笑:如果这一切不是自己一手策划的话,他现在根本就还不知道会审结果,大臣们估计现在还在写奏折呢,没想到冯保的速度这么快。
但是这次一定不能再放过冯保了,这个机会如果失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机会,想到这,万历说道:
“母后,那案子证据确凿,我也没有办法……”
“怎么是证据确凿了?那个刺客一再翻供,怎知道他不是受了谁的指使?依母后看,这想刺杀皇上的,定是朝中那些高拱余党,皇儿,你不能不察啊。”
万历一脸无奈,这事情自己知道的一清二楚,怎么会是高拱余党,不由得急道:“母后,你就不要参与了,这事皇儿自有主张。”
话一说出口,万历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只见李太后的表情突然凝固了一般,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皇儿,半响才说道:“你这是在说哀家多管闲事么?”
万历一惊,忙说:“皇儿不敢。”
李太后眼中闪着泪花,哽咽道:“你父皇都不敢这么说,如今……”李太后又叹了口气,说道:“皇儿不肯也就算了,只是既然有了刺客,要多加小心才是……”
说完,李太后转过身,慢慢地走出去。在万历眼中,母后此时的背影突然是那么的落寞,皇家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家,自己的皇儿长大了,想自己拿主意了,反而令李太后开心不起来。
万历知道,她这一走,以后两人恐怕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他们之间只怕始终都会有一层关于权力的隔膜存在。想着这半年来母后对自己的关心,想着母后那充满慈爱的话语,他好想突然追过去,跟母后说皇儿一切都听你的……但是,理智阻止了他。因为他不止是万历,他还是一个皇帝,是大明的天子,为了实现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梦想,他必须这么做。
……
刑部尚书王之诰等人果然没有跟冯保客气,王大臣案的结果很快就已经满朝皆知,冯保一回到司礼监,就见到了满桌的奏章,一看,全部是言官们弹劾自己的。冯保恍惚中觉得又像是回到了半年前,那次被高拱党羽弹劾也是这种阵势,这种大难将至的感觉是那么的熟悉,所不同的是,这次似乎更猛烈了些。
待在这司礼监中,冯保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连忙又回到东厂。禁军统领江东洛早已在客厅里等候多时,见到冯保回来,迎出来道:
“厂公,我听到消息说,那王大臣又翻供了?”
冯保点了点头,进了客厅,江东洛连忙跟了进去,问道:“怎么会出这档子事呢?”
冯保说道:“你放心吧,我去见过了太后,太后已经答应——”
“冯公!”一声喊叫打断了冯保的话,只见徐爵从屋外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叫道:“冯公不好了!皇上下旨要将你下狱了!”
“啊?”冯保冲上前去,揪住徐爵衣领,叫道:“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
原来,王之诰他们知道呈给皇上的奏章一定会被冯保扣押,所以乾清宫里李太后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到了,纷纷请求皇上逮捕冯保。万历顺势同意,下了旨意,命亲卫军前去捉拿冯保。
这一切早被冯保派去的徐爵打探到了,他连忙飞奔来告诉冯保。
“冯公,那些金瓜侍卫马上就要到了,这下该怎么办哪……“徐爵急道。

冯保万万没有想到,连太后也没有保住他,难道我冯保的末日来了?自己从十六岁进宫以来,奋斗了二十多年,才做上了东厂厂公的位子,又苦熬了六年,赶跑了高拱,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本以为从此大权在握,怎知……
江东洛在一旁说道:“厂公,这事应当如何是好?你刚才说太后答应什么?”
太后答应了什么……冯保打了一个激灵,一个巨大的阴谋突然冒了出来:是啊,太后答应了你,就一定能保住你么,做什么都还得靠自己啊,我冯保不能坐以待毙……
想到这儿,冯保稳定了下情绪,沉声说道:“江大人,太后答应我们,如果我们能帮助她另立潞王为帝,将来封王封侯,不在话下。”
江东洛闻言大惊,忙道:“此话当真?”
“哼,太后平时是如何信任我们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只是那小皇帝越来越放肆了,居然连太后的话都不听,想要除掉我,江大人,我要是失了势,那陈洪再上台的话,你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江东洛额头上的冷汗顿时就下来了,这前司礼监太监陈洪可是他最不愿提起的人。
冯保又接着说道:“如今太后对那小皇帝已经看不下去了,有意要另立潞王……江大人,这可是功在千秋之事……”
江东洛见到冯保直勾勾地看着自己,心中一憟,忙道:“微臣愿意为太后效力!”
“嗯,江大人,你速速下令,关闭宫门,我亲自领东厂人马进宫,除掉亲军,迎立新帝!”冯保心中狂喜,喊道。
“是!厂公!”江东洛应完,风风火火地去了。
冯保又对呆在一旁的徐爵喊到:“还不快唤我那三千儿郎来!”
冯保所说的“儿郎”就是番役,俗称番子,都是从禁卫军和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虽然没有后世所描写的那般武功高强,但的确是个个能打会斗。按照冯保的计划,自己带着这些番役冲入宫内,只当做乱军之中,不小心杀了小皇帝,到时候事情已成定局,太后也没有办法,只能立潞王为帝了。
……
江东洛回到禁军衙门房中拿令牌的时候,发现宋应昌正巧也在。
宋应昌问道:“江大人什么事这么急?”
“奉太后懿旨,守宫门!”
“等等,我也去!”宋应昌跟上了江东洛,江东洛急切之间,没有细想,由他跟着。
……
此时天色已近傍晚,明朝自永乐以来最大的政变正在进行之中。
三千名番役在夕阳照耀下,冲进了皇宫,随后,宫门紧闭。
半柱香时间过后,午门西边突然出现了支军队,浩浩荡荡而来,停在了午门前,领头的大喊:“为什么关了城门!你们想谋反不成!”
江东洛在午门门楼上,看到来的是神机营中军五千士兵,领头的正是赵士桢,他大感惊讶:怎么这神机营这么快就知道了?
“我们是奉了太后懿旨,赵士桢,识相的就赶紧退开,否则后果自负!”江东洛喊道。
“我们可是奉了皇上圣旨!再不开城门,我们就要开枪了!”赵士桢话音一洛,神机营中便走出一排火铳手,枪口对准了午门门楼。
江东洛心道:皇上明明被困在宫中,怎么会有圣旨出来。当下也呼喝道:“弓箭手准备!”一百多名弓箭手出现在门楼上,手上的弓都拉满了弦。
眼看着江东洛就要下命令射箭,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一直在江东洛身边的宋应昌突然从腰间抽出一把剑来,一剑劈掉了江东洛的头颅,弯了腰又把他头颅拣了起来,高举在手,大喊道:“逆臣贼子已死!谁敢妄动!”
城墙上下的部队都呆住了,宋应昌又大喊:“我有皇上御赐宝剑在此!凡禁军士兵,此刻随我杀入宫中铲除逆贼者,赦他无罪!
“皇上早已不在城中,此时东厂人马已是瓮中之鳖,此时不投靠皇上,更待何时!”
城墙下的神机营士兵闻言,欢呼声雷动,一齐喊道:“开城门!开城门!”
城楼上的禁军士兵见主将被杀,又分明看到了宋应昌手中那把剑的黄色剑穗,现在听到皇上已不在城中,都不再迟疑,纷纷朝着那剑跪了下去,表示效忠皇上。
“隆隆——”午门被打开了,无数的士兵冲入宫内。
冯保带着兵马赶到乾清宫,发现小皇帝不在时,已经暗觉不妙,正要四处搜寻时,却听到午门方向喊杀声冲天而起,由远及近,朝乾清宫而来。
东厂的番役们见找不着皇帝,又看见无数的禁军和神机营士兵杀来,哪还会跟随冯保,纷纷投降倒戈,冯保的阴谋彻底失败了。
……
万历站在皇宫西南的一座小山上,感慨地望着宫内发生的一切,在他身边负责保卫的,是肖大路带领的锦衣卫们。万历心想,自己追究还是把冯保逼急了,事情追究还是闹到了这么大……冯保啊冯保,你恐怕没有想到,你不是死在历史上的万历手中,而是死在一个穿越过来的后代人手上,这等“冤枉”,怕是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