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人才难寻(12日第一更提前发求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人才难寻
在杨汉风的安排下,这一天,管家欧阳策和保姆李姐都早早地起来,将“杨府”门前、后院及每一间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没有正式的办公室文秘和接待之类的人员,只有他们两个亲自动手了,好在二人都是吃得苦的人。在临时应聘室里,李姐还摆了几束鲜花,至于茶水之类的早就给客人准备好了,看起来还真是像模像样的。
上午八点,上班时间。管家和李姐两人开始站在“杨府”的大门前,等待前来应聘的人。杨汉风独自泡了一杯雨前,坐在楼下的临时应聘室里,自顾自地品了起来。穿越到民国的这一个多月来,从最初的惶惑、忧虑、思考到现在的淡定,杨汉风走完了人生需要几十年才能走完的心路历程。
就是今天由杨汉风主持的“招聘”,管家和保姆两人也无法从杨汉风脸上看出任何情绪。既没有少年得志的兴奋,也没有面对未知市场风险的紧张,好像即将投入的钱不是他的一样。就杨汉风自己而言,真正因为“想通泰”了一些事情,也就不急不徐起来。国家也好,民族也好,民众也好,世界也好,并不需要时时挂在脸上。后世的影视作品“敌营十八年”拍得多好,一个人能在敌人中潜伏十八年,而不露出真实的思想、情感和身份,别人都能做到,难道穿越者做不到?
所以,现在的人如果看到杨汉风的脸,一定会有“春风和面”的感觉。
应聘现场并未出现后世那种人山人海的情形,甚至有点冷场。直到八点半钟,终于有了一个看面相约四十左右的个子矮小的男人,蓄着一撮山羊胡子,手拿一张报纸登门应聘。这算是第一个。
先生贵姓,家居何宝地,家有几人,今年贵庚,以前干啥,为啥想到本公司来,对职位和薪水有何要求,能否出差,对当下商业有何建议,等等等等常规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端了出来,当然感觉上杨汉风是随意问的,而且也是在李姐奉上一杯香茗后开始的,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由于到了大上海,李姐的脸相上已经没有最初的凄苦,取而代之的是红润和健康。不可否认,李姐是那种颇有姿色的邻家少妇形象。端庄、秀丽、本份、细心,这是杨汉风几天观察下来给李姐的评价。
“谭先生,如果我们决定聘用你,会在十号那天通知你的。”杨汉风站起来,行了一个拱手礼说道。
这个小老儿的眼神中透着一些精明,狡黠,属于典型的旧式掌柜,旧式商人。他们有商业的技巧,却缺少商业的理念,甚至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事实上,此人之前也做个掌柜,但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安庆。小老儿在这个时代算是人才,但与杨汉风的“理想”不太符合,留着“备用”吧。
与一个人谈话时间再短也要十多分钟,再加上一些语言的障碍,就更得花时间了。杨汉风由于此身体的记忆,会说上海本地话,更会说北方官话,还能说英语、俄语和西北地区两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但上海滩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国内各省都有人在这儿,如果加上洋人,其语言和方言的复杂性就可比联合国了。

所以,接下来的会面就一个接一个了,没有一个拉下的。到了中午12点,杨汉风一共见了十人。得一小空隙,杨汉风与管家欧阳策简单的商量下来,有两人可以留下来试用。
从本质上说,欧阳德生也是一个旧派人物。前清秀才,难道还算新派人物?好在欧阳德生并不是那种食古不化之人,皇帝已经没了,现在民国了,科举也不再办了,欧阳策的转变也非常之快。特别是应聘担任杨汉风的管家后,对他的触动更大。对这个年龄仅仅十八岁的少年,欧阳策最初的想法是“拿人钱财,忠人之事”,但几天下来,他感觉到了这个少年的大将之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见面就给支百元五十元的,想来还没有这么大方的老板。特别是昨天下午去报馆前与少爷的谈话,更让欧阳策惊异莫名,公司八字都还没有一撇,连个招牌、名字之类的东西都不具备,少爷就开始招人了。
而且少爷给他说的那些新奇的词汇,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目标管理之类的,从前是闻所未闻,当听说业务员做下一笔业务后还有额外收入叫“业务提成”时,欧阳策当时惊得嘴巴都差点合不拢。虽然那提成只有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但公司、商行可不同于一个小小的店铺,一个小店铺一个月也许走不了一千块银元的货,但做大宗生意的公司、商行,哪一笔货不是几千、上万元的?那岂不是做成一笔生意,仅拿的“业务提成”就可一家人生活一个月几个月的?
你觉得公司的毛利润应该能达到多少?当时少爷就是从这样的问题开始把自己说服的。大宗生意,除去仓储、运输、人力等诸多成本,毛利润应该在千分之五十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给出个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提成”也仅仅是在毛利润的十分之一左右。
“当第一个员工拿到提成时,其他员工会怎么想?要想挣钱,惟一的办法是把公司的货物销出去,而不是混吃等死,坐着拿钱。两个月没一点起色的业务员,公司将毫不客气地将之辞退。而留下来的,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公司的货物周转也会前所未有地加快起来。”杨汉风就以这样的语言将欧阳策的疑问打了回去。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员是否会想到“送货上门”这类的营销手段,杨汉风暂时也不会主动提起。
小小的空隙之后,杨汉风又开始干起问讯工作了。整个下午,杨汉风发现了一个人,这人算是人才,因为这个名叫张财宝的人会英文,在英国洋行里干过几年。此前,张财宝回家丁忧,回上海后洋行一时之间并不缺人,并决定来嘉仕礼路的这家新开公司试试运气。张财宝感觉到新公司的薪水与洋行相差无几,想留下来。谁知,当他刚有这个想法时,面前这个年轻的老板已经决定聘用他了。上工时间就从明天起算。
PS:因停电,现单位发的电。星期一的一更提前到今天,各位大大,别忘了投票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