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这个时代真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这个时代真好
悄悄地打开大门,叫来马车,杨汉风再次花了两分钟将十多个箱子搬上车,然后对着车夫说了一句,“回南京,少不了你的好处芜湖作为水陆码头,来往的客商很多,对于一两马车深夜从城里出发,不只是值更的警察不予理会,就是城里的居民也是见怪不怪。
从南京到芜湖,马车跑了十个小时,但从芜湖到南京,由于加载了货物,时间自然要长一些了,再加上马车夫只休息了短短的三四个小时,所以杨汉风对速度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离开芜湖,不被堵在城里就好了。
马车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天色渐渐地亮了起来,坐在车上的杨汉风开始清理自己的收获。银票和本票,最大面额1万元,最小面额100元,也有以“两”为单位的,总数竟然有近百张之多,加越来竟然有18万元。对于十几口箱子,杨汉风只打开看了一两口,都是银子,重量估计在40千克到50千克之间,也不知其他箱子里装的什么。不过,就以银子为例,全部的箱子加起来,也在600千克以上。
“天啦,这个时代的官员真是太有钱了!”杨汉风有些感叹,也更加肯定了这次“打劫”的价值与意义。
其实,旧中国之所以穷,完全是因为官员和社会分配不公,穷的是国家整体财力和普通百姓,对于官员、地主和富商这类人,是说不上穷的。要不,左宗棠又怎么可以凭借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支助就打赢了平定新疆的战争?就说在后世,又有哪一个富翁敢拍着胸口说他的财富完全可以打赢一场战争?打仗,就是烧钱。
到了南京,杨汉风让马车夫将十几口箱子下在码头附近,给人的感觉是这些箱子准备坐船出港,同时给了马车夫一百元现银,当然杨汉风再次叮嘱马车夫保密。
杨汉风当然不会傻到将箱子直接运回上海,等那个马车夫离开之后,杨汉风又叫来一辆马车,将箱子拉上往南京城走去。
杨汉风找到一家客栈,写了一间上房,叫小二将箱子抬进房间,随手打赏了两个小二每人一块大洋。然后开始正式清理这些箱子的财富。
“,,真是太了!”当全部12口箱子打开之后,杨汉风再次惊叹道。
三箱黄金,共计150千克,四箱银两,200千克,三箱银元共5000元,两箱玉器珠宝,其价值绝不低于黄金,其价值竟然达到12万元,而杨汉风这次简单地杀人越货一次,竟然收获了30万元,当然,价值4万余元的玉器珠宝,杨汉风并不想出手,一来这东西在盛世更值钱,因为有些玉器明显带有文物古董性质,二来这东西出手有“痕迹”可查,杨汉风可不想因为这件小小的事情而惹火烧身。
杨汉风将箱子里的东西整理好,将几个空箱子一掌拍碎,合装在其中的一个箱子里,再叫店小二帮忙买一个大箱子,打整好后,便再雇马车来到了中国银行。
“感谢啊,感谢这个时代啊!”杨汉风办完存款手续,心里大呼道。这个时候存钱,不要身份证,甚至不要姓名,取款全凭密码。当然,存款后的那些空箱子,杨汉风全部劈碎后甩进了垃圾场。杨汉风相信,要不了几份钟,这种上好的木材就会被有心人捡回家当柴火去。

杨汉风决定在南京住一晚上,只不过不再住原来那个客栈而是去了一家高档的宾馆。这样,杨汉风在处理整个银两的过程中,换了三次马车,两家旅店,再加上自己是化了妆的,以这个时代的侦探技术,三两天是不可能查到自己身上的。而且,杨汉风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会成为一桩无头公案。作为旧时代的捕头和警察局长,谁手上没有血案,谁没有得罪过江湖豪客,即便杨颜氏颜珠对杨汉风有所怀疑,但也仅仅是怀疑,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再说,中国绝不缺少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的事例,一个小小的杨颜氏又有多大的本领?
至于芜湖的那个家庭将要受到的影响,杨汉风根本就不加以考虑。能够做到如此绝情的父母,自然也不能怪子女绝情。当然,如果最后父母出现生活困难之类的事情,杨汉风也不会不管。按后世的法律规定,那是尽赡养的义务,而与“孝敬”扯不上任何关系。
一如杨汉风所计划的一样,第三天中午,杨汉风就回到了上海,随同他一起回来的,就是那口装有约100千克玉器珠宝的大箱子。杨汉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将箱子寄存进花旗银行后才慢慢地回到自己的住所。
接下来的日子,杨汉风变得比较平静,一方面每天坚持进“鸟巢”修练,另一方面每天都将市面上的报纸全部买来,了解信息,特别是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信息,看到报纸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杨汉风狠狠地鄙视了自己一番,早知有穿越这种好事发生,为什么后世的业余时间里不多看点历史书籍?
这段时间,报纸上出现得最多的名字就是孙中山、袁世凯、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这类人物,然后就是战争消息,李烈钧在湖口组织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上海的军队又在攻打江南制造局等。杨汉风看的报纸是7月15日当天出的,其实,这就是历史上称为的“二次革命”或称之为“癸丑之役”、“讨袁之役”,起因为宋教仁3月20日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
历史还将继续下去,就在7月15日的当天,黄兴抵达南京,组织讨袁,宣布江苏独立。推举江苏都督程德全为南军司令,但程弃职,逃遁上海。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独立。浙江朱瑞、云南蔡锷中立。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宣布“广东独立”;并纷纷组建讨袁军。
PS:新人新书,请多支持。如果觉得还看得过去,给一张推荐票吧!下一更:零点之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