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请叫我贝克汉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是一项广泛流行于名门贵族及民间的娱乐体育运动项目,到了汉代,蹴鞠从娱乐项目延伸为一种训练士兵的手段,用于提高士兵的体质、速度、耐力和反应的灵敏度等,以适应战争不断发展的需要。
至于蹴鞠是不是现代足球的前身,后世一些无聊之人争论激烈。对于这些争论,阿牛嗤之以鼻,让老外承认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队就能拿到大力神杯?有时间争论这些还不如回家好好练练射门。
军队蹴鞠训练一般设有专门球场,叫做鞠城。阿牛现在就悠闲地站在训练基地的鞠城里,听着沈魔鬼讲解这些蹴鞠的来源和规则,范青依然黑着脸,双眼冒火,斜睨着杜队正,隐有随时冲过来拼命的架势,杜队正胆战心寒,只能装着没看见,左右观察这个古代足球场。
这个场地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有一座鞠室,也就是球门,实际上就是在地上树着两根三米高的竹竿,络网为门,到也跟后世的球门差不多,只是少了上面那根横梁。场地四周设有阶梯级坐席,后面建有围墙,想必是平常观赏蹴鞠比赛用的,这配置简直称得上是个标准的大学体育场,阿牛感叹着隋朝足球运动硬件条件的完善程度。
通常蹴鞠比赛是分做两队,场上双方队员各有十二名,双方球门各有一人把守,比后世的球队多了一人,两边队员相对进攻,互有攻守,以把球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讲解完后,沈魔鬼安排二十五名老护卫分成两队,比赛示范给新生们学习。
比赛过程中,双方队员身体接触较多,对抗激烈,所以这时代的蹴鞠对身体条件要求很高,这里规则简单,没有后世那些越位点球什么的制肘,除了不能用手碰球之外,可以用头、肩、背、胸、膝、腿、脚中任何一个部位接触,有一套完整的踢技。
这些学长的个人球技都非常好,想来是经常练习的结果,头顶脚踢,个个似乎都是颠球高手,虽然不会踩单车那一套,却也踢得花样百出,尤其是阿牛的副队长沈如晦,刚刚还来了个倒挂金钩。
只是双方队员都踢得杂乱无章没有组织,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中场也没有人进行调度,抢到球后全队就是一窝蜂的往对方球门跑出,一顿乱射,后方除了守门的仁兄就没有己方的人了,完全就是“1-0-11”的战术,中间要是被对方断球,很容易就被打反击,想是这个时代蹴鞠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并不那么强调战术安排。
场上热烈,坐席上的阿牛也是热血沸腾,想着要是自己带着这批队友穿越回前世,稍加指导一些战术知识,保不准能跟那桑巴舞娘,高卢公鸡有得一拼。原来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把祖宗的技术练退步了。
阿牛前世在大学读书那几年也经常去踢足球,虽然那时国家队的足球水平不怎么样,十场比赛输掉九场,屡败屡战,精神可嘉,可那并不影响普通民众对足球的热爱。
在大学里,足球依然是很受男生女生欢迎的一项体育运动,球场边往往美女如云,唧唧喳喳大呼小叫,脚法好的男生很受MM青睐。
阿牛大学追求的那位女生,同样很迷足球,特别喜欢巴乔,经常去学校球场看比赛。
因为阿牛来自农村,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足球,为讨美人欢心,阿牛大学里的空闲时间都花在练足球技术上了,还经常翘课一个人孤单的去球场练习任意球,搞得后来几门考试成绩亮红灯,差点没能毕业,虽然最终还是没能打动美人芳心,却也学了不少技术,尤其是常年累计练出来的任意球,号称“黄金右腿”。只是参加工作后,爱好转到弓箭上面,再加上没了动力,就踢的少了。
场上学长们拼抢积极,踢得热火朝天,这似乎勾起了阿牛消逝已久的冲动,从场边捡起一个蹴鞠仔细一看,我的乖乖,这简直就是现代足球的隋朝版,这个蹴鞠是用八块精致牛皮,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听介绍说里面放着一个吹满气的动物尿泡,外形上已有几分后世足球模样,古人真是太有才了。
用脚颠了几下球,发现球的重量及脚感也跟前世差不多,阿牛产生一种上场踢一把的冲动,只是眼见场上踢得毫无组织,阿牛觉得自己应该帮助他们提高提高战术修养,于是向沈魔鬼走去。
阿牛拱手行礼,恭敬得对教习道:“沈教习,学生从古书上看过一些改善蹴鞠技术的法子,不知你愿不愿听,也许用得到。”阿牛不知道怎么解释这法子的出处,只好推到古书上。
沈老师“咦”了一声,想这新兵蛋子未必还对蹴鞠有什么心得不成,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沈老师冷然的道:“愿问其详?”

杜阿牛指着场上拼杀的学长们,朗声道:“沈教习,你不觉得他们看似踢得花样百出,实则杂乱无章吗?”
沈老师冷笑道:“从古之今,蹴鞠一直如此踢法,没人觉得他们不好,难道你有更好的踢法?”沈老师后悔刚刚跟这新兵蛋子答话,完全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杜阿牛不以为异,指着场上道:“球场犹如战场,如果一方只顾着把兵力全部用于进攻,而不注意自家防守,倘若因此导致后方空虚,这时要是敌军过来偷袭,沈教习,你说会是什么结果?”
沈教习沉吟一刻,来了一丝兴趣,微笑道:“难道你有办法解决这个弊端?”
杜阿牛精神一振,扬声道:“战场上,骑兵善攻,车兵步兵善守,各有职责,一支军队通常配置不同兵种,这是为了攻守平衡,张弛有度,这球场布兵也需如此”。
阿牛说到这,找来一根棍子在地上画出一个球场的框框,继续道:“我认为,一个球队场上十二人,除了留守大门那人外,其他十一应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前锋,活动于对方球门区域,主要职责是进攻,突破对方防线,争取射门得分;其二为后卫,活动于本方球门区域,主要职责是防守,对方进攻时需积极封堵、抢断对方;其三为中场,也可以叫中军,职责为前锋后卫之间的桥梁和攻守的枢纽,负责承上启下调度全场。这等安排,队员相互配合,进可攻退可守,必定好于当前单兵做战杂乱无章之法”。阿牛一边讲解一边在地上用棍子比划,帮助沈教习理解。
沈教习再次沉吟不语,他精通兵法,杜阿牛用战场打比喻,他也听明白了一些,似乎有些道理,只是不知实际效果如何,于是拍手让比赛停下来,往场上一指,对杜阿牛淡淡道:“你上去证明给我看。”
阿牛召过己队人员,发现里面有五个都是第七小队的成员,这样最好,大家比较熟悉。阿牛把刚刚说过的方法又对队友们说了一遍,然后进行职责分工,问过沈如晦,了解这些人基本的技术情况后,把腿力大速度快射门准的三个人分做前锋;把拼抢凶横个头大的四个人分做后卫;自己,沈如晦加上另外两个人为中场,跟他们简单讲解了一些各个位置应该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队友间要多配合,尽量不要单打独斗。除了沈如晦,其他人听得似懂非懂。
随着沈教习的发令,比赛开始了,刚开始这些队友对他自己的位置不太习惯,一有球,还是老样子,一窝蜂的朝对方跑去,后卫也顶到前面去了,你来我往,双方踢得势均力敌。
阿牛这时在场上是充当着主教练的角色,只听他在场上大呼小叫,谁谁赶紧传球,谁谁怎么跑到前面来了,赶紧到后面防守……
不断提醒队友要牢记自身位置,多传球,注意配合。经过他咆哮般的指导,队友们渐入佳境,有攻有守,比分开始领先,沈教习在下面看了也是点头,觉得这小子也不全是乱盖的。
见到队友象模象样了,阿牛总算轻松下来,可以专心踢球了,沈如晦此人聪明非同寻常,他完全理解了阿牛的战术,在球场上扮演着自由人的角色,满场飞奔,调度有方,真是体力充沛啊,
只见他又抢断了对方球员的一个球,带球晃过一人,笔直向对方球门跑去,对方有两人过来包夹,阿牛赶紧跑出空挡接应,打出让沈如晦传球的手势,沈如晦会意轻轻一推,传出个穿档地平球,刚好到了阿牛脚下。阿牛抬头一望,前面没人,自己离球门也不远,一抡右腿,蹴鞠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直向对方球门上空飞去,就在大家以为球要擦门高出时,蹴鞠不可思议的往下一沉,直挂球门左上角,进了。
这就是阿牛前世常练的一门绝技,俗称落叶球,前世一直踢不出来,每次都是**,没想到穿越这里竟然可以了,不知道是不是《抱朴诀》的功劳。
阿牛欣喜若狂,连翻几个跟头进行庆祝,只是跟头都是用手撑地翻的,不那么雅观,没办法,谁让人家不会凌空的呢。
看台上的新生们见状大声喝彩,范青没啃声,却也鼓掌,脸色比先前好看多了,萧牧、薛虎两人的嗓门特别大,满场都听到他们在叫:
“阿牛,我崇拜你。”
“牛哥,好球。”
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呢,阿牛一怒之下竟然凌空翻出了一个跟头,缓缓落地如天神般不可侵犯,朝看台大吼一声:“请叫我贝克汉姆。”
||求推荐,阿牛的推荐票太少,各位大侠有的尽管投来,呵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