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终入上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大人,你醒了!”李想话音未落,却有一人掀开帐帘走了进来,正是李牧。
“李牧兄弟,多亏了你,我们二人都要谢谢你!”李想说着,挣扎着想下榻给李牧行礼,却被李牧快步上前拦了下来:“李大人,你受惊过度,要好好歇息才是!”
“唉,我可真没用,和你们说实话,也不怕你们笑话,看到秦兵从后面冲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真是脚发软……”李想摇头苦笑。
“都这样!我小时候也经常被吓得哇哇大哭呢!”赵括笑着安慰道。
“是啊,这打打杀杀,本就是我们的事,李大人,你是出主意的人呢!”李牧也笑道。
“咦?!你们俩看彼此不那么讨厌了吧?呵呵。”李想渐渐帐中气氛热络起来,趁机问道。
“……”赵括挠挠头,对着李牧伸出了手,“李牧大哥,今天多亏你救了我二人性命,我赵括欠你一命,以前的事,就都算了,我们以后好好配合才是!”
“是啊,就是这个意思!”李牧也笑道,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李兄弟啊,你是怎么找过来的?那伙秦兵让你们杀退了么?”李想这时才想起来问问战况。
“是啊,还是廉将军妙计啊!”李牧提起战况,双眼放光,更是毫不掩饰对廉颇的崇拜。
“李大人你知道么,在我们劫那运粮队的同时,廉大人也派人去劫秦兵大营,那火矢射的秦营遍地都着了火,这才拖延了秦国的援军,你们突围离开后不久,秦兵援军也到了。眼看我们生还无望,谁知道郭将军也带着援兵来救我们了。又杀了好一阵,秦兵看我们这边人越来越多,才退了回去,我就急忙带人过去找你们。二位大人也是老天保佑,这才让我找到。我一路可是担心坏了……”
听着李牧如此这般说着,虽然佩服廉颇好算计,但是想到自己一行人竟变成了他手中的棋子,李想心中还是隐隐约约感到有些不舒服。
李牧说着,见李想低头不语,也住了口。
“二位大人,廉将军有请!”一个传令小兵在帐外喊道。
“告诉廉将军,我们要先洗个澡,等下过去!”李想道。虽然不能和廉颇翻脸,但小小违抗一下,还是可以的。
“李牧你也忙了一宿了,回去歇息吧!”李想说道。李牧答应一声,行礼而出。
叫人抬来木桶,注入滚烫的热水,李想泡在桶内,这才感到舒服了点。
“兄弟,下次我死也不和你冒险了!太危险了!”李想一面舒展着胳膊,一面忍不住埋怨道。
“嘿嘿,打仗本来就有风险么,你们兄弟二人,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一件呢!”赵括陪笑道。
“立功虽好,但如果没了命,再大的功劳有什么用?我可不像你嫂子年纪轻轻就做寡妇!”李想道。
“呵呵,有了家室真是累赘,我是不想成家的。”赵括笑道。
“那是你没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呢……”李想喃喃道。
二人泡了好一阵,直到皮肤微微泛红,水慢慢变凉,这才起来擦净身子换好衣服,往廉颇大帐走去。
此时天刚蒙蒙亮,李想望着微白的天边,想道:不知道还有多久,这仗才能结束?这劫粮一役,对战局有多大分量,他也是说之不清。但愿历史上那血淋淋的黑暗一幕不要重演才是……
“赵将军,李大人。二位还好吧?”一掀帐门,廉颇却是迎了过来,有些殷勤地问道。
“托廉将军的福,侥幸活着回来了。”李想虽然涵养不错,但想到自己算是被摆了一道,总有些不爽。
其实他倒是有些错怪廉颇。这计划本就是他自家兄弟,赵括提出来的。廉颇充其量算是将计就计罢了。局中之人,往往会犯糊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廉颇毫无惭色,笑道:“过来就好,这次赵将军你们可是立了功,他日若得胜回转邯郸,廉颇一定为二位向大王请功!”
赵括出身武将之家,从小想的就是建功立业,和父亲一样。此时听廉颇如此说,忙作揖道:“多谢廉将军提携!”
“呵呵,好说。”廉颇笑道。
“报!廉将军!秦兵大营尽起,纷纷拔营离开,看撤离方向,似乎是回转野王而去!”一个赵军斥候匆匆进帐,跪地报道。
“哦,有这等事?”廉颇虽久经阵仗,面色如常,但那出营的步子微微颤抖,还是流露出他内心的些许兴奋。
李想二人见他出营,也跟着走了出去。
“备马!尔等随我速速出营探看!”廉颇喊道。
一行人在中军步卒的宫闱下,出了辕门,远远地望向秦营。只见目力所及,数不清的秦兵正列队撤离。虽然许多面军旗上面犹留有烟火熏烤痕迹,但秦兵却仍是有条不紊的离开,不见丝毫军心溃败的样子。
“他们怎么这就撤了呢……怎么会这样……”望着慢慢远去的秦军大部队,李想喃喃道。这可与他所知的历史,出入太大了。
“嘿嘿,哪还用问,肯定是没粮了呗?”赵括在一旁自鸣得意道,“阿嚏!”他这么说着,突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秦军队中张祀却正在咒骂:“两个赵国的小子,算你们命大!要不是野王突然发生叛乱,早晚要你们阵前丧命!”
军中粮食被烧了大半,又突然传来野王郡守旧部纠结了一帮山贼匪类,反攻野王。王龁左思右想,秦兵这才撤兵而去。
当然,劫粮行动的当事人之一是没这种觉悟的,一路沾沾自喜的赵括便是如此,不知道历史的他没有任何包袱。
“廉将军,没了秦兵挡道,这下我们可以拿下上党了吧?哈哈!”赵括笑道。
廉颇点点头,道:“虽不知秦兵为何撤军,但对我军来说,进兵上党的阻碍,却是已经没有了。”
兵贵神速。几人回营后,李想二人回营稍做休息,赵国大军也随之拔营而起,朝上党浩浩荡荡的进发了。
这上党一役,竟是这样的戏剧收场了。众多当事人在懵懂间便悄悄改写了历史。只有李想,暗地里抹了把冷汗,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不知这样改变历史是对是错,但是……自己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他这么想着,心情开朗起来。
七日后赵军到达上党,华容纵马到前军对着上党高高的城墙放声喊道:“回禀冯大人,这是赵国的援助队伍!速速开了城门,迎我们进城!”
不一会儿,两扇厚重的城门缓缓的打了开来,廉颇传令大队赵兵在城外就地扎营,只带着手下诸将及亲卫部队数百人进了城。
众人走在城中街道之上,却并没受到多么热烈的欢迎。街上围观的民众虽多,但他们的目光却是畏惧的,甚至带有一丝警惕。
“三娃,快回来!”街边一民妇喊着,把自家想要窜到前方的那幼童拽了回来,一面紧紧地抱着孩子,一面审慎的看着这群不速之客。
李想看在心里,暗叹道:在这乱世之中,老百姓永远是最无辜的,他们并不关心这上党城是姓韩还是姓赵,只要能给百姓们安稳的生活,他们就会拥护;只要侵略扰民,他们就会不满。他们所求的,只是一口粮食,一碗水,但就连如此低等的要求,都常常不得满足。
即使长平之战改变了历史,但这残酷的现实,却是亘古不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