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信较之产盐的章武相去不少,人口不过三千户,田地中等略上,无甚矿产也少织户;太后另封给自己的一个小县人口更少。她刘风公主一岁的田租人赋也不过四五十万钱——还得半年后才能取得![1]
至于说到住处却是值得一提的:她的宅第曾是大将军韩信屯兵之治所。屋宇不多也不华丽,但宽广而有气魄——兴许是因为过于仰慕这位传说一般的人物,看着灰色的简陋屋檐与漏风的窗子也觉得别有神采。
“请姑母入住后堂。”刘风是客气守礼。反正只要她说一句话,全府都可以是后堂。
被卫大娘扶下马车的刘嫆呆看着略显得破旧但气派犹在的大门好一会,随后望向早上刚刚赶上她们一行的客舍主人奇夫。
刘风相当惊讶,可还是努力控制住愕然的表情。一位帝公主,什么时候要询问起一个奴下的意思?
而这个奇夫反倒有些无礼地盯住府第真正的女主人片刻,旋即回头向旧主一礼,“小人这就去安顿部下寻找新的店址,不日将前来拜见公主。”
一身短褐衣装、腰中佩一柄狭长铁剑的奇夫,居然规规矩矩地行着文人大夫的揖礼,接着非常无礼地转身就走。
“奇夫——”
把落拓姑母的不知所措看在眼中,刘风慢慢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居然非常、非常在意一个旧奴的想法……
“我会请阳信和章武两地的官吏好生留意奇夫的动向,”她轻拉着刘嫆走进府第深处,“姑母不妨等他安顿好之后再召来一叙。”
但想都别想让她带了姑母再去个小而混杂的客舍!
想都不用想!
***
“铸一个金灯居然要两万钱!……母后真是有远见。”[2]
要不是有母亲的资助,她真的连给卫家姑娘们添些漂亮衣服的钱都匀不出来。
“公主,此人是先帝宫中的铸师,做了好几样葬具后才离开京师。卑臣曾亲见其手艺,十分之精湛。”
阳信的粮马令史姓霍,二十来岁,长相俊朗而且人也伶俐。他在知道刘风要找手艺匠人后,就主动上门求见、推荐了个据说花费和手艺都非常惊人的老头。
“那我让我的家丞先去看看他做的东西,然后下订。”
“是,公主也可以凭空想象些不曾有过的东西让他去做。这人有个怪毛病,就是喜欢做从未有之物,做不成还一文不取。”
听上去是个有本事的。“好,多谢霍令史相告。此外,我已严命家人不得干扰地方,若有违者,请令史说个名字、我会直接处置。”
“是是,公主仁恤地方。”
见到对方全然不以为然的表情,刘风对自己的口齿笨拙感到羞愧。母亲叮嘱过与地方官吏相处的诀窍,她都使不上。也许是大多数的贵人都是嘴皮子上说几句漂亮的话,随后就纵容家奴横行四下。只要想想进城时的“威风”场面,可以想象现在整个渤海郡都会认为自己是另一个娇纵跋扈的贵族!
“也罢,我会在此住上一段时间,就请父老们睁大眼看着我吧!”
“呃……公主,卑臣有个消息……”
“请讲。”
“阳信县东有户窦氏大户——”
“可有宫中出入的令牌?”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只要姓了窦就了不得了?哪有这样的事!重要的窦家亲戚都在京中,怎会在这样的小地方。
“这倒是不知。”
“哦,若你有确切的名字,我会谴人去表舅大将军窦婴府询问、到底是哪位亲长。”
婉转又直接的拒绝让这个地方上的令史有些尴尬。
“卑、卑臣立刻去瞧瞧那周老匠人现在是否还能做活。”

“多劳。”
忍耐着打发走霍令史,刘风突然想起为什么自己看他有些眼熟了:他很像她的丈夫、平阳侯曹寿。英俊、殷勤,可惜不怎么能讨自己的欢心。要是他还经常跑来无事找事,她干脆直接打发他去平阳侯国。
“少儿,怎么很少见到子夫?”最近伺候她的都是少儿。奇怪,以子夫的年纪还不至于被漂亮的少年人勾引了去吧?何况在她的封邑中、又有哪个敢明目张胆地勾引她家的人?
“啊……公主,子夫在教阿青识字。”
一个小姑娘教个比自己还要小的男孩子识字?“呵呵,荒谬。子夫也没念过什么书,怎么教人?罢了,你让铎驿……不,你找那个殷勤得不得了的霍令史,让他荐一名读书好的老师,教教你弟弟妹妹,顺便帮我管理租税帐目。”
“是。”
结果礼品大事没办成——周老匠人眼睛已经瞎了——小事很迅速,周老头的侄子周长孺被霍令史带到刘风面前。[3]
一个看起来颇为老实的消瘦中年人,衣服虽旧,可居然精通所有刘风知道的诸子学说。最妙的是周长孺不是儒生,太后讨厌儒生。
“小人先从墨子和庄子传讲起。其后是老子、孟子、孙子。”
刘风诧异地看向这位认真得过了头的读书人。她都没有念过孙子,有必要让她年少的侍女和未来的车夫来学吗?!算了,只要别来打扰她办正事。“随你怎样教,但礼仪要先行,免得**门让我这主人家失颜面。你的米粮……嗯,就按我之舍人。对了,周生,你兄弟中有哪位擅长制作宫中用品吗?”
周长孺慢悠悠地先答应了教礼仪、教老庄,然后感谢女主人的慷慨,最后才慢条斯理道,“小人之弟善作铜马金器,但未曾贡给宫中。”
“快!快唤他来!”
“请问公主以何名目召唤小人之弟?”
刘风气得连应付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本公主要准备礼物孝敬给我的母后、祖母、姑母!你说这个名目够不够!”
待小周匠背着一大箱子的成品、满脸惶恐地拜见过后,刘风确信:像周长孺这样三餐不继却不屑权贵的平民并不多。
在她愉快地入睡时想的是:周家两兄弟,一个文才委实不虚、一个手艺相当出色,而且很幸运地遇见了她这样的贵人。
--------------------------------------
[注1]要搞清楚本文年代的农业产量、具体税赋等等几乎是件不可能任务。理论上,汉代户均耕地面积约有100小亩;但实际户均垦田可能约为30市亩。现代学者对汉代农业亩产争议很大,本文取平均值中等偏上的田亩产100市斤左右(约一大石)。另外,中田田租本文作1斗/亩。除田租和兵役、劳役,西汉还有口赋与算赋(摊派费用不计)。口赋对7岁至14岁未成年人征,每人每年20钱;算赋对成年人征,每人(/丁)每年征112钱,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因不清楚本文年代中央地方的留成比例和分封的具体制度,只能大概根据想象中的购买力估计出一个收入数字。当然,古代的“户”可不是现代的三口之家。
[注2]古代的“金”除非特别说明是黄金白金(白金和铂金是两回事),一般是指铜。
[注3]汉书艺文志中确有记载: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赋二篇。具体文字已找不见,既然能入史书,想必应当很不错(肯定比作者本人的文才高上无数倍)。但西汉至少有两位平阳公主,所以本文是拿来用用,系杜撰,如与史实相符,纯属巧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