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章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风生在太子邸、长在皇宫,一举一动都须有皇家风范。不过在吃食方面,大多是中规中矩、少有新奇,很多时候食器远比食物本身精致。
在宫中时,她就很少吃鱼,一是嫌腥、二是嫌刺。但今天她吃到的鱼,这两样讨厌的东西都没有。
“这薄卷和里面的东西是些什么?”又辛辣又鲜嫩。在宫中从未吃到过这样的滋味。
奇夫不答,而是直接招来庖人。
刘风不大习惯吃饭时看见庖人,但基于满案的可口食物,也就不去计较了。
“两位公主,平阳侯,主人”庖人头上的素色帽子一颤一颤、煞是有趣。“汤里的鲜味是放了海里的一种……贝壳肉,薄卷是鲜薄鱼片包住的豚肉酱和蕨菜,豆酱调制的是烤鱼肉还有碎梅肉、杏肉、桃肉、酸果肉。饭团里裹的是煎鱼颊肉、蟹肉和笋蒲、苏子、栗、榛枣、海里的藻菜……”[1]
刘风瞪向那个看不大清脸的庖人:这个看上去瘦小不起眼的家伙,手艺居然这么好!
“主人家替我等打赏吧,这位的手艺不下于宫中。”平阳侯笑着道。他甚至多要了一大碗薄卷。
“他的父亲旧时为先帝的太官,老来归乡后就调教自己的几个儿子。”[2]
奇夫并不介意与两位皇家公主同堂而食,虽然刘风有些介意。“主人家能将他让给我和姑母吗?”她下意识地把刘嫆也拉进来,惹来后者惊愕的目光。
“乐意之至。邴望在我的客舍中太过委屈。”
“多谢举荐,以后邴望就是我的舍人,自不会委屈他的长才。”压下心中涌起的不悦,刘风还是接受了这个开客舍的养马人送了个专用的庖人给姑母。但回念一想,她可以将邴望送给喜好吃食的贵人们,或者……在亲长或是弟弟莅临的时候显露一番。总之,不会不合算。
“……公主?”冷不防曹寿凑近了唤她。
“什么?”她正顾自想得出神。
“公主可要去看看海?”
不想。但她看见丈夫眼中的绝大期待。去看看吧。“姑母可要去看海?”
“那里远,你们年轻人去吧。”刘嫆这样说着。
好吧,她必须去路不大好走的海边,因为姑母不想待在阳信的府邸中、也不想和她这个晚辈相处……恶意的念头一起,她生出个骇住所有人的主意:“叫阿青来,我要骑着马去看海。”
***
最后刘风是乘坐两匹漂亮的白色骏马拉的车上路的,马是奇夫选来“送”给她的,为此她付出整整一镒金子!
“这次来章武,倒是发现此地能人长才者众多。你就看卫家的那个小儿子,半年多不见,居然很有架势。”
奇夫也算能人?阿青那小子有什么架势?刘风奇怪地看了丈夫几眼,好像只有那个庖人还能用。
“周家的小匠人送来的铜镜,对着日光居然能照出花纹来。”[3]
“他第一次给我看的还能照出字,但那字写得丑了些,我让他换个样式。但钱还是付了他。三面镜子居然要三万钱!”
“……”曹寿愣了会,转到另一个话题,“你看这几匹马,我之所以不让你骑马,实在是因为连我都不敢轻易去驾御。”

他曹寿既不是英雄、又不是将军,不能驾御好马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卫……卫青却敢骑。”
“他跟着铎驿一年,除了野性太烈的马,这两匹又有何特别之处?”
“呵呵呵,因为你不觉得特别,所以才特别啊!”
刘风依旧不解。
透过幕帷望去,一个表情非常认真的少年人正端坐在高大健壮、通体黑亮的马背上。
这时候,同行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
[注1]汉代的饮食水准并不比现今差太多。小盆温室、各类农业技术的运用也可以保证在各个季节都有很多蔬菜供应市场(当然价格不会很便宜)。很多还是是今天吃不到的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比如一种肉酱,就是用牛、羊、獐、兔、鱼、虾、蚌、蟹等10多种原料制成的(看了都留口水),再如战国时期就有的煨牛筋、烧羊羔、焖大龟、烩天鹅、烹野鸭、油卤鸡、炖甲鱼和蒸青鱼……还有熊掌鹿肉、野鸡豹胎等等美食,这些是我们今天根本吃不到的东西。
当时的铁由于比铜便宜,被广泛用来做厨房用的刀具,所以刀工也很高明。汉及以后开始用油烹饪,从此打下了中华美食怎么吃也吃不完、吃不腻的基础。另外,高级筵席上,用枣、桂添香,用蜂蜜助味,用牛奶与芝麻油和面,用蛋黄上浆挂糊,用蛋雕及酥雕造型,这些一点不比今天的豪华大餐差。
有学者研究认为,先秦两汉吃鱼的方式中,除了煮、蒸、烤、煎等之外,还可能有生吃鲜鱼片的方式,即吃“脍”鱼,因为脍就是生肉、腥肉,或者把鱼、肉切成薄片的意思。联系到老是学汉唐的日本也这么吃,所以这里作者就用上这种古老的吃法。
汉代酱料多种多样(比现代丰富得多),其用处不光是调味,还有帮助保存食物,打仗的时候不可能向前线运输容易坏的蔬菜,就只能吃这个。舶来货的“味噌”其实就是大豆做的食用酱料——根据很多人的观点那也是从我们汉家学去的。此外,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泡菜(菹绿)也是咱老祖宗的发明。
枣、栗、杏、李、梅、桃、榛、梨、柿、瓜,在汉代之前就是重要果实。
另:东汉的画像砖上,庖人(厨师)头上戴着类似如今时兴的厨师高帽,身上系围裙护袖。
[注2]太官,即御厨。
[注3]此处不是穿越。湖北出土过一面手掌大小的西汉透光铜镜,背面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拿到阳光下能反射出一模一样的铭文。后经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试验后,才知道是镜背花纹薄厚不一,冷凝后镜体向镜面拱起变形,阳光直射时发生折射和漫反射,纹饰在镜面上形成亮影,产生类似透光的现象。但这样的镜子不会非常普遍,造价也不会便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