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回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卢植统计战报,此次前后参战计有万余人,北军骑兵九百,他县所征之兵四千五,寿春兵五千只有典韦所部放火,屯骑尉攻打北门时有些损折。战果却是斩首三千余(汉人民夫近二千,蛮兵一千多),迫降蛮兵近二万,民兵近六万。其余皆亡奔山林,不知所踪。此次可谓大获全胜。卢植造好捷报,有功之人一一分列其上,又言及蛮兵反叛事因,弹劾前九江太守并丢城弃土之县令十二人。而后命邮驿八百里加急往京师递去。
而后卢植派兵前往合肥,言叛兵已降,寿春围解。命众官不得惊慌。剩余七个县令与前九江太守见得蛮兵尽降,自己心中皆是大松一口气,最起码不用担心蛮兵破了寿春打到合肥来了。当下携带亲眷兴高采烈的随北军将士回寿春拜访新任九江太守。一进县衙,便听得一声怒喝:“众军士,与我把这些人全部拿了!”
众人一看,却是堂上立着一人,全副披挂,脸上满面寒霜,不怒自威,县衙里左右都是甲亮亮,刀晃晃的北军精锐。看见这付阵式,心中皆是一凉:完了!北军将士如狼似虎的扑了上来一个个掀翻在地,缚双手于背后。前九江郡守认识卢植,大呼道:“子干大人!此是何故?贼势浩大,挡无可挡,吾等虽然弃守其他城池,可是也坚守合肥至今哪!”
卢植见过不要脸的,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几万人围寿春,你坚守个空城合肥做什么?卢植当下一声冷笑,取出天子诏书念道:“天子诏令:。。。。。命卢植任九江太守,总领平叛事宜。。。。。。押解前九江太守进京。。。。。。”话音方落,前九江郡守面如死灰。另外几人还欲再辨,卢植不容置疑道:“蛮贼反叛,大军攻城之时,尔等不守土护民,率先逃跑。朝廷要尔等何用?本官已经上奏天子,将尔等免官问罪,诸位到牢房中安心等候结果罢!”说完一拂衣袖,却是不想再看这帮人嘴脸,转身欲走。
县令中又有那不识趣的,喊住卢植道:“卢大人,罪官是朝中张公公亲戚!”前九江郡守一脸鄙视:你这个傻X,卢植与宦官向来不对付,哪壶不开你提哪壶,你这不找死么?果然,卢植身形一顿,缓缓转过身来。那县令以为这招有效,得意洋洋的道:“卢大人把下官给放了,日后下官定在张公公面前替卢大人美言!嘎嘎!”
卢植厌恶道:“本官进城时,也有人威胁本官,你可知他的结果么?”当下那县令愕然摇头:“下官不知!”卢植一声冷笑:“此时他家人正在为他收尸!”说完,便再也不理这班无耻小人,匆匆走了。只剩下方才那人,一脸冷汗如雨。
卢植怒气冲冲回到后堂,把九江全郡大小官员资料调拨过来一看,脸都气绿了,十四个县令中,七个是各种势力门阀举荐的,五个是花钱买的官。止有合肥令与寿春令还有点真材实料,一步步爬上来的。卢植当下毫不迟疑,又奏一本,请朝廷务必罢十二县令(长)之职问罪,再请朝廷速派官员补充九江官场。又从各级副官之中遴选忠于职守之人暂时领各县政事,又分兵进驻各县,震慑地方。刘备卢毓也都派了出去。又下书征地方才干名望之人,担任各级地方官吏,处理内政,安抚百姓。这一通好忙,将近半月,各县才渐渐恢复秩序。
卢植闲了下来,便开始考虑蛮族降兵之事。历朝历代,对待少数民族,以抚为主,以剿为辅。蛮兵反叛事出有因,现在又全族尽降,得想个妥当的办法来安置才是。思来想去,便暗暗下了决心。
数日后,卢植请诸蛮酋议事,当廷宣告不追究蛮兵叛乱之罪,又斩前九江郡守之子与众抢婚主犯于太守府前,首级传示地方三日。蛮酋皆感激流涕,心服口服,跪拜于地,发誓永不叛汉。卢植又道山中生活清苦,请蛮族全体迁出深山,由各县清点户籍人口,建设屋舍。太守府愿拨良田稻种与蛮族耕种。约定税收按地所产十纳其二。蛮酋大喜,深山老林,不说山洪频繁,就是一场大雪,便要冻死饿死多少人。现在这个太守为人和善,与以前那些只知道搜刮的官儿又自不同。族人迁出后,有地方住,有田种,税收又少。此等好事,只疑是天上掉馅饼,哪还有不答应之道理,只连连点头言任凭太守大人作主便是。九江蛮生活条件改善,卢植为朝廷新添丁口数万,政绩上重重画上一笔,双方皆大欢喜。
十日后,天子使者至,诏书中狠狠夸奖勉励了卢植一番,说他不愧是国家栋梁,能迅速平定叛乱,无负朕之所望云云。一番虚话后,便是正文了。卢植所请罢十二县长官之议,那五个花钱买官的被皇帝罢免,流放边地,让卢植顺便抄抄家。另外七个,只有一个被免职问罪,而后抄家。估计后台不稳。其他的却是官复原职,理由是贼兵势大,他等弃城保民,致百姓无甚死伤,没有大错,罚俸一年就算了。皇帝为了安抚卢植,在诏书中言卢植请功的奏章准了,又言卢植在九江就地提拨的官员,也准了。至于九江蛮,皇帝对这个不大在意,让卢植看着处理。卢植心中气极,却是无法。明知朝中有人捣鬼,只得咽下这口气,按着诏书行事。被流放抄家的哭天抢地,哀声四起,好不容易花钱买了个官,这本钱还没有回来呢,就连老底都给抄了,自身又流放到那不毛之地,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呢!被当场释放官复原职的,也是小心翼翼,温顺得很,卢植一来,把九江郡整个官场掀了半边,见识了卢植雷霆手段,日后又要在卢植手下讨饭吃,哪敢不夹着尾巴行事?

大汉熹平四年秋,天子使者至九江,言九江太守卢植,上任以来,平定地方,政绩斐然。特擢升朝中,拜为尚书仆射,同议郎蔡邕等贤良共同主持刻校六经事宜。与新任九江太守交接后,便请卢植动身入京。这下好,秩比二千石的一方大员,摇身一变,成了秩比六百石的尚书仆射。只是东汉官制比较奇怪。三公九卿徒有虚名,却无太多实权,政事尽归尚书台。三公只有前面加了录尚书事,才真正算是位高权重。尚书令属少府主官,为九卿之一。尚书仆射乃是副职,也算是大权在握了,变相的也算升官吧!卢植领命后,便迅速开始处理起交接事宜。
刘备也搞不清楚老师卢植是喜欢当太守,还是喜欢当尚书仆射。不过,他总感觉卢植这个人,真正有点我是朝廷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架式。前面九江乱成一锅粥,谁也不这里情况怎么样,朝廷派他来平叛,他二话不说,来了。现在叛乱平了,卢植把九江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人来摘果子了,他一声不吭认了。日后,黄巾乱起,皇帝大手一挥,你卢植去对付那个最难搞定的张角,卢植也是毫无怨言,带兵就打,还打得张角一头雾水,败逃连连。却又没有钱贿赂宦官,被免职逮捕回京,历史上的刘备想救他,他还不让,说让皇帝处理,汗哪,若不是皇甫嵩出言相救,只怕卢植便惨了。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道德品质,学问风范,却是让刘备深深佩服,让天下人深深佩服!
数月以来,卢植治理地方,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打击犯罪。一时间九江全郡政治清明,秋毫无犯。百姓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安稳。此时听得卢植才做得几月太守便要调任洛阳,便纷纷前来相送。卢植走时,万人空巷相留,众蛮酋闻得消息,也率子前来相送。那年轻蛮酋沙摩能,就是早先被卢毓刘备所伤,又被刘备扑于马下擒住的,数月以来,因与卢毓刘备年纪相近,每日里较量些武艺,厮混得极熟。蛮人极重感情,送与卢毓刘备一人一只兽角,言日后凭此相见。刘备沉默半晌,心里忖道:这一别,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他待我极诚,我岂能无动于衷?当下便也解下卢植相赠配剑,送与沙摩能道:“阿能,这是我太守老师所赠之佩剑,现在赠予你,望你我永记今日之情!”卢毓摸了半天,没有摸出什么,尴尬笑道:“阿能,我身上别无他物,就算了罢?我与刘备感情极好,形影不离,你想起他时,便要想起我啊!将来你如果能见到他,也一定有见到我!嘿嘿!”沙摩能又哭又笑,又狠狠拥抱了几下卢毓刘备,才挥手与他们依依作别!
卢植与屯骑校尉率一千骑兵,车马缓缓而行。刘备与卢毓随侍左右,卢植望着远远还在阴陵城外挥手的百姓,叹道:“毓儿,刘备,尔等日后若是出仕,切记民心才是根本!”
刘备卢毓被方才情景震憾,自然谨记于心,低头受教。刘备来自后世,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自然有深刻认识。而今日一幕,无疑更加加深他对民心二字的印象和份量。
刘备望着身后越来越远的九江郡,心里想着这一去,只怕要等许多年,才能重返此地吧?这块地方,日后却是孙吴地盘呢!沙摩能,别了,九江,别了!
PS:更新虽然不怎么稳定,但至少每日不会断更。牛道在此谢谢大家的一路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