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救美(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上巳节刘备一鸣惊人以来,匆匆又是数月上次卢府学子大考,刘备以一篇《阿房宫赋》深获卢植喜欢,卢植赞之曰:“此文辞藻华美,气势磅礴,乃传世之作也!”心中自然对这个弟子更是喜欢。洛阳城市井坊间平民百姓中也渐渐开始流传卢府卢子干大人新收了位弟子,乃是不可多得的“神童”。只是这“神童”向来闭门苦读,甚少出门,是以众人竟是从未见过刘备一面,甚是觉得可惜。
此时已经是炎炎夏日,刘备一身丝麻长袍,后面跟着典韦,二人悠然自得正在大街小巷的瞎逛。自上巳节后不久,典韦便一脸风尘的出现在刘备面前,却是让刘备好生惊喜。典韦禀告原由,却是典夫人在朝歌将养好身体后,回陈留没几日却是又病了。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来回奔波自然辛苦。典韦没得法,又只好侍奉老母跟前。待得母亲好转,才在典夫人屡屡催促之下投洛阳而来。
此时典韦吃不得热,散开外袍,袒胸露腹。瓮声瓮气的道:“公子,这大热天,出来闲逛作甚?待在明经堂,那里都是树,又有风,多凉快。”
刘备回瞪典韦一眼,道:“子柔,便是这点热也受不处么?日后若是我托以重任,又待如何?”
刘备此时年幼,威严不显,平日里又与典韦称兄道弟显得和气,典韦却也不甚畏惧,便咧嘴一笑:“公子,老典却是不敢违了公子吩咐的。公子但有所命,典韦若是办得差了,公子当下便可取了典韦之命!”
刘备微微一笑,道:“我要你命何用?留着你可得办大事的!”说完,便又摇晃着往前踱步而行。
典韦亦步亦趋的跟在刘备身后,天生畏热的他真的很怀念那明经堂的绿叶荫浓,和风习习。只是刘备有命,却不得不跟着。忽然,典韦望着前面那斗大的“酒”字招牌,大喜道:“公子,走了这些路,累不累?莫不如去那酒楼歇歇,打上几斤酒,喝得自在。”
刘备心知典韦酒瘾犯了,当下心头暗自摇头:怎么自己麾下皆是酒鬼?张飞好酒,这典韦也是个酒徒。见得典韦脸上急迫表情,刘备便想逗上一逗:“怎么,子柔,想和我拼拼么?”
典韦一张脸马上变色,连忙摇头。自跟随刘备以来,除了刘备的文才义气,又有一样让典韦心服口服,便是刘备的酒量。向来牛皮哄哄自诩酒量过人的典韦在与刘备喝过几次酒后,便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酒量在陈留算得上数一数二。怎么在这小主公面前,却是如同小巫见大巫了呢?典韦忙道:“公子,典韦哪敢与您比,典韦自认远远不如公子,甘拜下风啊!”心中虽然郁闷,却想到自己一身武艺,却是刘备远远不及的,不由又有些得意起来。
刘备微微一笑,便道:“好罢,今日依你,你我便上那酒楼歇歇罢!”典韦大喜,便当先往那酒楼行去。
这一歇,便又是好久。典韦又是喝得满脸通红。如蒸熟了的大闸蟹一般。刘备见典韦喝得差不多,便道“走罢!”说完扔下酒钱,往楼下行去。
刘备今日出来,其实也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及自己自来洛阳数月,出来闲逛的次数少得可怜。多是待在城外明经堂中苦读经书。卢植的考试,可是很严厉的。除了考经书的基本内容,出处之外。还要考学生对经书自己的见解。这儒家经义,被数代大贤解释得差不多了,更不说马融郑玄和卢植这三位大儒了。那些学子又有什么好新意?只是拾些前人牙慧,再渗入点自己的东西,才得以过关。绕是如此,众学子也是叫苦连天。其实卢植也知道自己对众弟子要求过高。只是他平日事务繁忙,无太多时间来教学,若不是施以重压,这许多心性不定的弟子能读得进书么?是以,大考之时,那些经书已经滚瓜烂熟的学子,哪怕是自己见解差点,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放他等过去。只是卢植却未曾想到,那新收的弟子刘备却是给了他大大的惊喜。刘备来自后世,而后世历代对儒学经义的演绎阐述又各自不同,到得新世纪,可谓是集历代之大成。是以刘备立意之新颖,观点之奇特,大大的震憾了卢植,也大大的震憾了他的那些同门。虽然卢植暂时不敢全般接受刘备的理论,却也是为刘备的创新精神而感到暗暗高兴。而刘备盗用一篇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让卢植笑逐颜开。这篇杜牧抨击秦朝以暴取民财而短命而亡的文章,它仿佛影射着当前朝廷的黑暗,又更像是刘备第一次表露出自己的政治倾向。。表明刘备自己若是主政一方,决不敛财害民,定会与民生息,以达政通人和。拨高一点联想说,是刘备表明自己的政治派别,反对当前宦官与天子勾结横征暴敛,闹得天下不安的行为。这样一来,刘备既是自己关门弟子,又是自己政治体系中人。如何让卢植不喜欢?山头主义一直到新世纪都未曾消失过,更何况东汉?自从刘备此文一出,卢植心里便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培养刘备,自从数次党锢之祸后,士人中忠贞耿直之士不是被捕便是流放,还有许多人被通缉或罢官禁足。朝中多有小人,而君子多数隐而不仕。卢植一系中除了孔融杨彪,余众皆垂垂老矣,却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卢植暗怀着朝廷正多事,老臣偏凋零的满腹心事,正打算着把刘备培养成政治他们一个小圈子里的预备政治接班人。刘备却是茫然不知,自从大考过后,便又埋首明经堂,却是直到今日心血来潮,才带着典韦出来闲逛一逛,好好近距离观察下洛阳城。

此时烈日当空,天气炽热。街道上行人甚少,皆于家中纳凉。街道上的商铺也都冷冷清清,少见主顾。连那挂在店铺之上的招牌幌子,也是有气无力的垂着。街尾偶尔有一两只狗,吐着长长的舌头,神情恹恹的顺着墙根溜过。刘备看着两旁各式各样的建筑,却是兴味盎然。七弯八绕,不知何时,却是走了到了处巷口。刘备定睛往那巷口石篇上望去,却见得格外分明的三个大字:安顺巷。正欲继续前行,却隐隐约约听得巷道内传来女子呼救声,偶尔还杂着男人的。刘备脸色一变,回头与典韦道:“子柔,你我前去看看!”典韦正没事做,当下应诺一声,便与刘备大步往巷道里面而去。
PS:想了许久,除了洛阳卷里必须交待的几个环节,其他可有可无的情节都被道人删减了,一切只为了快速往三国时期发展,希望能让众位书友满意。只是改动设定好的情节,很费脑细胞,请大家往死里砸票,安慰安慰道人吧!道人在此谢过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