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初战伏龙 第十五节: 任家往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初战伏龙第十五节:任家往事
清净庵不大,虽然破旧,但是给人的感觉仍然不失肃穆庄严,它依山傍水是个二进的院子,由正殿,二殿,和两旁厢房组成。庵里尼姑也不多,只有一个叫净心的老尼姑和四个小尼姑。现在净心正在天王殿里,一面敲着木鱼,一面默默的颂着佛经三归五戒慈心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普愿尽法界,沈溺诸有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但是,其心里正七上八下,如翻江倒海一般。
这个净心,五十有余,虽然历经风霜,鬓发皆白,但是过去的风韵犹存。她不是别人,正是伏龙山任大寨主的母亲。净心思绪已经飞到遥远的过去。
庆历元年的故事了,这个故事是净心的婆婆语重心长的告诉她的,那年的二月,西夏李元昊亲自率领10万大军,兵分四路,进犯渭州。;面对西夏的意图麟延和泾原军的统帅有了不同意见,范仲淹分析了双方兵力,主张加强防守,牵制西夏兵力,但是韩琦却主张进攻。
韩琦集中所有人马,并且快马搬来大将,环庆路副总管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任福前来,想起任福净心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心酸,任大将军可是当时宋军的头牌战将,曾经袭击西夏白豹城宋史记载“夜漏未尽,抵城下,四面合击。平明,破其城,纵兵大掠,焚巢**,获牛马、橐驼七千有余,委聚方四十里,平骨咩等四十一族。”
韩琦等到了任福之后,立即决定主动打击西夏的入侵,他动员了8000镇戎军驻军和乡勇和泾州都监王珪4500人,都监武英钤辖朱观部队数千,都监赵津的瓦亭精锐铁骑2000人,总兵力约一万八千人左右,但统统都不是任福直属部队。
任福没有等到各路人马齐集就出发了。曾经大破黑山威福军的勇士镇戎军都监桑怿被任命为前锋,都监武英带领后队军马,到了怀远城捺龙川,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刘肃带领帝国精英“弓箭手”赶到,任福接着带兵西行,这时和西夏东路军遭遇在张家堡接战,宋军士气如虹,斩杀西夏数百人,西夏兵丢下战马、骆驼就逃。任福派人侦察,听说前面的敌兵不多,就在后面紧紧追赶。赶了三天三夜,来到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任福命令将士就地休息,打算等第二天一早和预先约定的另一支宋军会师好水川,把敌兵杀个片甲不留。
第二天,任福带着宋军沿好水川西进,到了六盘山下,没有发现西夏兵。只见路边有几只银泥盒子,封得十分紧密,兵土们走上前去,拿起银泥盒子听了一下,里面还发出一种跳动声音。兵士报告任福,任福吩咐兵士把盒子打开。只听得“噗噗”几声,接连飞出了一百多只带哨的鸽子,在宋军的头上盘旋飞翔。
原来,那小股西夏兵的败退是假的。在六盘山下,元昊带了十万精兵,布置好埋伏。只
等那鸽子飞起,四面的西夏兵就一齐杀出,将宋军紧紧包围。宋军奋力突围。战斗非常激烈,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任福有些支持不住阵脚被冲乱,遂企图占据附近一个山头作为制高点,继续对抗,带兵向山头退去。此刻李元昊在高处看到了宋军动向,突然竖起一面信号旗,原来这座山头李元昊早已安排了伏兵,顿时大批西夏兵居高临下杀了过来,宋军又遭到这突然一击,很多人纷纷坠崖,死伤惨重,桑怿,刘肃都战死了。任福身中十多支箭,宋军一名军官看到战败劝任福赶快逃跑,可任福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决定以身殉国他从容地说道:“我身为大将,现在兵败,只有以死报国。”挥动铁剑,杀向敌人,一根长枪刺穿了他的喉咙。任福之子任怀亮亦死之。

这一仗,元昊取得大胜,宋军死伤惨重。韩琦听到这消息,十分伤心,上书请朝廷处分,宋仁宗把韩琦撤了职。皇帝也深感震惊和哀悼,赠任福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月赐给其家钱三万,粟、麦四十斛。追封母为陇西郡太夫人,妻为琅琊郡夫人,录用其子及从子六人。
净心的公公就是这六人之一,是任福的三子任怀庆。
有五年前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日子真难过呵!净心的丈夫任远看不下去了,自己的粮食施舍也是有限的,老百姓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叹气,小的哭叫,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官仓里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磨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任远听了这个消息,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任远的点子最多了,都齐声道:“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真的没法过啊!”
任远找到了教书的李文杉老先生,问他如何让官府散粮。老先生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任远想了想,心里一动,就问;“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
“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李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写着容易,但是盖官印比登天还难。”
任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王老三的木匠活,没有可以比的!”
不过半天,一个官印已经被刻好了,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赞扬。
任远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周围饥民也纷纷随行,不一天的功夫粮库就被几乎搬空。
知道了消息的知县也毫无办法。
叛乱!这样的罪行岂能宽恕,第三天,一队官兵从州里来到了这个小县,目标是对于领导抢粮的三家进行了满门抄斩,任远三家此时正在任远家聚会,任远手持一竿长枪,李文杉手提一条长凳,王老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了一根长干面仗挡住了官兵:“夫人带孩子们先走!”但是,官兵众多,左冲右突,难以脱困,幸亏这个时候老友武慎带十三位高手赶到,摆开了十三太保阵杀退了官兵。但是在刚才的力战中,三家人已经多数遇难,任远已经力乏而竭,王老三也死于非命,仅仅走脱了任远的妻子和儿子任翔,任羽,李文杉和他的儿子李云,王老三之子王二毛等孤儿寡母。
故乡不可以再呆了,几家和武慎辗转周折,就来到这个伏龙山,一群土匪从山上下来意图抢劫,为首的正是飞天豹邓有文。那任翔一竿方天画戟舞的是针扎不进,水泼不入,两下过了四五十回合,早见小喽罗已经在武家的十三太保阵下都缚手称臣。飞天豹邓有文也许英雄相惜,竟然屈居二寨主,任翔就成为了山大王。
净心不愿意在山上,就出家到了山后的这个尼姑庵。母子连心,这里后来就成为了伏龙山的情报站。次子任羽就成为了情报站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