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金戈铁马,南朝称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裕:金戈铁马,南朝称雄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绥里(江苏徐州市),曾祖刘混时随晋室南迁,客居京囗(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早年在参与平定孙恩之乱时,就初露锋芒。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且军纪严明。元兴元年,桓玄篡晋。二月,刘裕举兵兴义,次年三月,迎安帝复位。因再造晋室之功,进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朝政。先后平定了东晋内部的卢循、刘毅等割据势力;消灭了谯纵分裂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义熙五年三月,率师北伐,讨伐南燕,次年平南燕,收复山东半岛。416年再度五路北伐,进攻后秦。于次年攻陷长安,灭后秦,收复河南、关中。自此中原地区除河北、山西外全部收复。不仅是东晋也是整个南朝最强盛的时期。北魏军事谋略家崔浩称赞道:“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也赋词赞扬他功绩和豪气。史称南朝第一人。
《相关连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身贫寒,志向远大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神洲板荡,北方民众,大批涉淮渡江,迁徙到安定富庶的江南。刘裕一家即属于“青徐流民”,刘裕是西汉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第21世孙,其祖辈也不乏在朝显宦者,但到刘裕的祖父时,煌煌贵胄的血液早已稀释的难觅其踪,其祖父还勉强官至东安太守,而刘裕的父亲刘翘则没有那么幸运,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出任本郡功曹,薪资已不足以养家糊口。彻底疏离了士族行列,沦入寒门。
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一个注定未来将名垂青史的人物在京囗的一个小村庄呱呱坠地,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刘裕,据说,这夜的产房通宵被神光所罩,满堂红亮,还有甘露降在刘家祖坟的树上。这诸多神异足以说明刘裕一出生就迥异于凡人,是天命所归。当然这是附会的成份,也是帝王身上经常发生的通病,无非是表明他是本清源正,地位正统。历史上类似的把戏在皇帝身上是屡见不鲜,后有史官曾向已做了皇帝的刘裕求证,刘裕笑而不答。
刘翘灿烂的笑容还没有消失,其妻赵安宗便因产后血崩而死。刘翘顿时如五雷轰顶,巨大的情绪落差使他几乎要栽倒在地。望着嗷嗷待哺的儿子和渐渐冰凉的妻子,刘翘茫然无措。家徒四壁,盎中无斗米,架上无悬衣,拿什么喂养儿子!刘翘就想干脆将他抛弃了事。幸亏他的同宗兄弟之妻杜氏,伸出了援手,搭救了刘裕。杜氏将本应属于次子刘怀敬的母乳断了,给了刘裕。刘裕在三岁以前,就一直寄养在他家,刘翘因此给刘裕起了个小名叫寄奴,裕也有多余的意思。
少年时,刘裕家境贫苦,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儿时的艰苦,让刘裕深刻体会到了民众的疾苦,也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他喜欢赌博。而赌徒的经历,更使他敢于冒险求利,孤注一掷。这种性格和拼命精神,对刘裕以后的军事生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刘裕四岁时,刘翘早逝,家庭陷入更深的贫穷无依的境地。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年轻的继母萧文寿身上,萧文寿每天除了抚养孩子,料理家务农田,就是没日没夜地编织草鞋。刘裕从六七岁起,就不得不背着草鞋四处叫卖,成为了和刘备一样的“织席贩履之徒”。刘裕对于继母拒绝改嫁、坚持将自己拉扯**的养育之恩,以及为自己的婚姻大事操心的慈母之情,一生都充满感激,不敢须臾忘记。以后显贵了,不吝封号。凡继母有所求,无不满足。
刘裕有很深的恩仇必报的江湖脾气。他没有发迹的候吃过的苦,受过的轻视,都件件记在心里。有次他和京口高门土族的刁逵赌博,赌输了拿不出钱,被刁逵绑在木桩上,幸亏骠骑将军府长史王谧看到刘裕有股豪杰之气,慷慨解囊,替刘裕还了欠债,这才救了他一命。后来刁逵参与桓玄之乱,事情平息后和子侄一起被刘裕杀了;而帮助刘裕还了赌债的王谧也同样参与了桓玄谋反,还曾经帮着桓玄去向皇帝要印玺,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被处死,刘裕却始终不追究。直到去世都受非常好的优待。
《相关连接》
流民:由于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东晋一朝大事,几乎都与流民群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刘裕的成功终归又是靠京口流民的力量。
投身军旅,戎马建业
刘裕三餐都难以为继,却如同瘠地里的一颗壮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史载他身高1.83米,天生的豪杰之相。他游侠放任,性情豪爽奔放,平素喜好拳脚棍棒,练就了一身武艺,路见不平,就出手相助,在乡间早已闻名,薄有馈赠。他自然也不安于现状,时刻寻找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前秦向东晋发起进攻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他投身行伍,参加了北府军,北府军是支战斗力特别强的部队,刘裕正是因为参加了北府军,才使他的军事天才有了特别显露。他参军不久就成为冠军将军孙无终帐下的司马。

这时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朝政**。赋役苛重,民不聊生……隆安三年(399年)十月,五斗米道教主孙恩乘朝廷强征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充兵役,引起浙东社会骚乱之机,起兵攻克上虞,袭占会稽(浙江绍兴)。十一月,杀会稽内史王凝之,自称征东将军。一时东南八郡纷纷响应,很快就发展到数十万人。
晋廷派谢琰、刘牢之前往镇压。已经在刘牢之手下任参府军事的刘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一次刘裕率数十人前去侦察孙部的行踪,结果被数千敌人包围,部下全部战死,刘裕也被敌人赶下河岸,命悬一线。眼看壮志难酬,也不能衣锦还乡,刘裕不禁悲从中来,困兽犹斗,况人乎?冒险求利,孤注一掷的性格和拼命精神一时大爆发。,他怒吼一声,将生死置之度外。长刀舞动,将跳下岸的敌人一连杀了几个,踏着敌尸搭**梯,跃上岸去,冲进人群厉声大喝,乱砍乱杀。真乃一夫拼命,万夫莫敌。
刘牢之长子刘敬宣见刘裕许久去未归,率骑兵前去接应,正看刘裕满身血迹,如虎入羊群,将数千名装备齐全的敌人追的四处乱窜,鬼哭狼嚎,诚为旷古未有之猛士。从此刘裕一战成名,威名远播,成为军中的一员猛将,深受刘牢之所器重。以后官衔也越来越高。渐渐成为门阀士族所依靠和团结的庶族阶级的代表人物。
隆安五年(401年)三月,孙恩攻海盐。刘裕引兵拒之。城中兵少,向来奉行进攻哲学的刘裕以攻为守,选敢死者数百人,脱甲胄,执短兵,击鼓而出。孙军没有防备,士气低落,被打的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刘裕乘胜追击斩杀敌大将姚盛。刘裕虽屡破孙军,仍寡不敌众。为此,刘裕再施妙计,让部下偃旗匿鼓,做出撤离的样子,又故意让敌人知道。次日清晨,只让老弱病残者上城镇守。孙军已有所疑,于是远远的在城下问:“刘裕那里去了,怎么让你们守城?”城上答道:“夜里已走了,留下我们这些老弱守城!”孙军信以为真,争相入城。刘裕趁其无备,伏兵四起,大败孙军。孙恩见城不可破,乃转兵沪渎。刘裕也离城追击。来助刘裕的晋将鲍嗣之不听其言,执意率部千人为前锋。是夜,刘裕不得已,四处设伏,但因其兵不足,每处不过数人。次日,鲍嗣之于孙军万余人交战,刘裕率伏兵尽出,举旗鸣鼓,虚张声势。孙军见四面伏兵皆起,仓皇退军。轻率追击的鲍嗣之战死。孙军乘机反扑,刘裕且战且退,部下死伤将尽,退到伏兵处,刘裕令部下脱取死人的衣服,以示闲暇。孙军见此,疑有伏兵,不敢前进。刘裕趁孙军迟疑之际,举刀大呼,一马当先冲了上去,孙军以为真有伏兵,慌忙而退,刘裕则率军徐徐而归。
五月,孙恩见刘裕不可敌,逐转军北上攻克沪渎(今上海),刘裕却紧追击不舍,在娄县破孙军。六月,孙恩沿江而上,袭取丹徒,率众10余万,楼船千余艘,浩荡大军直逼晋都建康(南京)。时刘裕率所部不足千人,日夜兼程,驰援京师。与孙军同时抵达丹徒。刘裕部虽兵少且疲,友军也无斗志。刘裕仍然率领所部在镇江制高点蒜山打退了孙军数万人进攻,孙恩军跳崖投水而死的不计其数,可见刘裕军的威风竟然比死的威胁还可怕!
孙恩还是比较擅长避实就虚的,于是率主力北取郁洲(江苏连云港市),擒晋将高雅之。八月,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水军追孙恩至郁洲,再次击败孙恩。十一月,刘裕又大败南撤的孙恩于沪渎、海盐,孙恩只得第四次撤回海岛。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再率军登陆攻临海,被临海太守辛景率军击溃,死亡惨重,孙恩恐被俘,投海自尽。残部在孙恩的妹夫卢循带领下投降了东晋。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孙恩不敢与刘裕交锋,只好找其他晋军的麻烦,虽然孙恩屡胜晋军。但是,在后紧紧追击的刘裕总是不断的击败他,将他的胜利果实夺取,经常是孙恩刚夺一城,刘裕就收复一城。其军事才能得到充分显露,成为了北府军中一流主力上将。刘裕不仅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而且当时诸将纵兵抢掠,涂炭百姓,独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这场战争不但让刘裕积累的充分的作战经验,为将来指挥更大规模的战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锻炼了他的部下,涌现出孙处、蒯恩、虞丘进、刘钟等人,他们打起仗来也个个都是奋勇争先的战将。(真是物以类聚,亡命之徒**来的手下也多是亡命之徒)。
《相关连接》
北府军:是一支从北方侨民中招募骁勇之士组建的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南朝的军事将领基本都是从这个体系发展出来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