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战后清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七日,毅宗亲临大明门迎将军,以御马赐之后二日,宫城设宴,帝亲为将军把盏,赐蟒袍,天子剑,文武二品以下尽可节制,四品以下先斩后奏。十日,帝临太庙祭拜历代先皇,将军率部执虏献俘,以万颗首级东城外搭京观。次日,将军离京师,帝亲送至午门,执手涕别,谓将军国之柱石,国朝万里长城。”(明前史)。
去了一趟京师,除了官位上升了升,金银赏赐方面甚至不够五千人来回的路费钱。崇祯的确很穷,兵部则和户部,礼部甚至加上礼部扯皮。兵部的官员说入京献俘,应该赏赐,户部管着天下钱粮,应该出点血吧。户部官员则反击说兵是你兵部的,轮不到他们管,再说献俘是礼部的事情,爱谁管谁管。礼部的官员更绝,全天下的官员都是吏部管,身为六部之首,该做点表率吧。吏部的人说,天下军队归兵部管,与他们无关……
总之,扯了一圈皮,看见没有什么成效之后,一众官员直接露胳膊挽袖子对掐,掐完之后各个鼻青脸肿,都认为自己是大大的贤臣,对方是奸佞,除了扯坏了几件官服,任何的事情都没有解决。一直到杨飞离开,五千随同入京的骑兵每个人仅仅得到了一两银子,杨飞也只得到了几件内造的茶杯,跟打发要饭的没什么区别。
也许是因为囊中羞涩而心生愧疚,在官位上崇祯显得异常的大方。杨飞晋五军都督府中排在第一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封不世袭定南伯,禄千二百石,除世袭荆州卫指挥使,锦衣卫千户之外,另外荫嫡次子锦衣卫指挥同知,再一子世锦衣卫千户,节制湖广,河南,鲁南,南直隶江北诸军。广宁军给予四将军,八总兵编制。除张小田镇西将军外,周佳加镇南将军,朱亦洋加定南将军。广宁军各军军长全部成为了总兵。分别为四川总兵张小田,鲁南总兵尹旭,襄阳总兵吕品,重庆总兵方正,南阳总兵钱孝君,武昌总兵朱亦洋,荆州总兵周佳,岳阳总兵陈鑫海。
编制问题解决了之后,一直由湖广地方独立承担的军饷也由兵部分担一部分,每总兵每年拨银十两,杨飞中军支银二十万,总计九十万两,粮食五十万担,湖广,四川,河南,山东地方每年负担银饷本色银八十万两,粮食五十万石,草料八十万石。
虽说还是不够用,但总比之前每年五十万不到六十万两折色银好上许多,也算是能够解决了广宁军不少的耗费,对于朱术桂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因为和清军这场战斗耗费远大于之前的预算,崇祯十五年朱术桂的正常收入全投进去也不足全军耗费。幸好朱富生狠狠地敲了李自成一把,才避免了某人以亲王之尊去讨饭的悲剧。
因为远征鲁南伤亡不大,抚恤金方面没有花多少钱。但是因为缺少寒区作战经验和准备,马匹折损惨重。阿拉伯战马和杂交马倒毙将近四千匹,蒙古马也死了两千多。最初购进的时候,每一匹阿拉伯马的价钱高达白银二百两,一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海商看中了这一块儿的丰厚买卖,在竞争中才慢慢下降到每匹一百两银子上下。朱术桂在迄今为止的七年当中先后购进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八千多匹,耗费了八十万两白银和价值一百五十万两的丝绸茶叶。即便是有了马场之后,也需要购进一些高素质的种马,以提升战马的素质。
中国的战马素质越到了后来就越差,汉唐之时中国不仅仅能够得到蒙古高原的匈奴马,突厥马(蒙古马的前身),河曲马,而且还可以从西域得到中亚乃至西亚优良的哈萨克马,顿河马,阿拉伯马以及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等优良马种。然而,如此多优良的马匹血统在中国的历史上统统消失了,明军的战马基本上由蒙古马和少量的河曲马组成,与清军所用的辽马相比体型更小,速度更慢,自然那不是对手。
或许,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有阉割战马的传统。为了防止战马在战场上发情和脾气过于暴躁,军中的马匹都要经过这一道程序。因为在马匹长大了以后再行阉割会导致死亡率大大上升。两岁之前就要进行,成年骟马在体型上无法与没有去势的公马相比。
不同于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喜欢将最好的马匹留下做种马的习惯,中国习惯于将最优秀的马匹投入军中,留下的种马通常不会是最好的,因此一代代最好的马匹的基因无法遗传下来,马匹的整体素质也越来越差。
广宁军的所有蒙古马都是去势的,不过大部分纯种的阿拉伯马和相当大的一部分杂交马都是没有阉割的。即便为此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容易被对手在战场上使用美马计,朱术桂觉得也是值得的。眼下,马场里面有一千一百多匹阿拉伯马做种马,母马的数量为四万三千匹,每年可以提供给广宁军两万余匹阿拉伯马和杂交马。
崇祯九年马场建立,拥有阿拉伯种马七百余匹,到次年五月,商行竭尽全力收购了蒙古马,河曲马等品种的母马三万五千余匹,在崇祯十三年,第一批长成的杂交战马提供给广宁军,共计一万三千匹,十四年,再度提供一万五千匹,十五年提供一万八千匹,几个卫所提供杂交马五千匹,加上购进的战马中有大约一万四千匹给了军中,到十五年末军有战马六万五千余匹,出去病死的马匹,尚余六万。

实际上,骑二军的战马一向缺编,全军总计只有一万五千匹阿拉伯马和杂交马,不少轻骑兵的马匹是河曲马。几个步兵军除了第一第二军骑兵编制完整,另几个军通常只有满编的六成。全军需要装备的战马数量在七万八千匹以上,缺编一万八千多匹。
崇祯十六年,除马场之外,广宁军控制的几个卫的马场可提供五千匹左右的蒙古马。而且因为混合了阿拉伯马血统的缘故,广宁军现在所用的蒙古马在体型上和河曲马相差不大,于满洲人的战马相比也毫不逊色。
广宁军的士兵每个月可以得到七斗米的军饷,而银子则是没有,在明面上军饷少于帝国待遇最好的辽镇。此时,尽管农民军已经坐大,势大难制,明庭的战略重点还是放在了辽镇。这也是朱术桂最为佩服和欣赏明朝的地方。
面对外敌的时候,大明朝廷的回答就一个字:打!成祖皇帝五征大漠,死在了北征的路上。即便是英宗被俘,也没有签任何的一个不利于朝廷的条约。此后,大明国势日衰,面对外敌的时候,还是一个字,打!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也是三大征一路打了下来。
对于国内的农民军,“贼亦华夏赤子”,从太祖皇帝开始就从来没有严厉过。放在内地的军队大多是废物,帝国装备最好的军队在辽镇,十几万军户三十多个营的野战军放在了辽西战场,关宁军每年耗费军费数百万。辽镇的战兵每人每月的军饷高达一两四钱。
显然,辽西以吴祖两家为首的军将世家们完全辜负了皇帝甚至是整个民族的期待。装备精良的关宁军除了一个可以笑掉大牙的所谓“广宁大捷”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倒是在投降了大辫子军入关之后一个比一个表现得生猛。
华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没有洗筋伐髓的决心,灾难很难被避免。而昏昏沉沉贪鄙无耻的官僚系统,臃肿平庸醉生梦死的宗室权贵,无能低劣士气低落的朝廷军队正是需要断掉的腕。
江陵城外,广宁军大本营
过完年后,朱术桂经常会来这里。盘算了一番自己的家底之后,他已经略略放下了心。王府的库房和商行他可以调动的资金加起来达到了三百五十万两,就算是出了什么大的问题也能够支撑很长时间。
崇祯十五年虽然各地还零星爆发了一些水旱灾害,但整个帝国大体上还算是风调雨顺,比崇祯初年的时候好上百倍。可惜整个北方明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基本瓦解,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再好的天气状况也没有用。
湖广一带十几个卫所被杨飞兼管,加上朱术桂自己的庄田,代管的朱常润的庄田,襄阳襄王的王庄,他能控制的耕地面积达到了三万五千顷,屯田田庄开垦的荒地也有一万五千倾。屯田庄园的总人口大约七十万人,其中武装庄丁十五万人。
北方的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几个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产出的粮食肯定不会够吃,如果想要少饿死几个人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粮食。朱术桂手下的屯田庄园尽管亩产很高,每亩地每年稻麦复种可以收获两石半大米,两石小麦,不过面对如此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无疑是杯水车薪。
好在及时找到了番薯种子彻底解决。后世里,地瓜的亩产能够达到三吨以上,就算是现在没有优化培育的品种质量差了一点,缺少化肥农药,达到一千五百斤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湖广一带同样可以一年两熟,也就是每亩年产达到了十五石以上。新开垦的五千倾荒地正好可以用来种植,每年至少可以得到七百五十万石的地瓜,生着吃的话,足可以让三四百万人活下来。
大本营总参的会议室里,朱术桂正和负责全军后勤的副总长刘波计算崇祯十六年广宁军的花费。湖广此时的米价并没有如同北方一样高得离谱,每石米大约在一两到三两银子之间。广宁军士兵每个月七斗米的价值在一两左右,考虑到辽镇普通士兵的军饷大多被军将克扣去养亲兵,如此的待遇在全国范围之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仅仅发给米粮,士卒手中没有钱,无法去买东西,至少食盐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军士有军服可穿,家属总不能不穿衣服,所以每年广宁军还需要向有家室的士兵发放油盐,布匹等等,实在是很麻烦,花销也很大。有鉴于此,朱术桂计划改革广宁军实行了多年的发米粮不发饷银的政策。改为战兵每个士兵每月支米四斗,地瓜四斗,银子五钱,辅兵每人月支米三斗,地瓜五斗,银子三钱。士官支米等同士兵,军饷更多,军官只发放饷银。于此同时,尽量把已经结婚的青壮留在武装屯丁当中,广宁军的正规军以未婚的青壮为主。这些青壮也是有家室的,父母家人都生活在屯田农场之中或者是为商行工作。只有心中有了牵挂,战场上才能舍生忘死。
发给士兵军饷最终也要被消费出去,最终还是回到商行,也就是朱术桂的手上。如此可以繁荣市面,使得商行有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