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攻防兼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在沉思中被惊扰,回答的往往并不精确。周华这次也一样,那些试验失败所产生的墨汁,第二天没被用上。好在部落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他这泛指的“明天”,没谁追究。
他的计划训练时间定在六天后,毕竟是包括亲邻这些人在内的“全民训练”不是一两天,说开始就开始的。要是真正作战,出现伤亡,那是无可奈何,也是必要的事。在这训练中,他觉得能免的,还是避免了的好。
算好训练准备工作所需时间,他已安排四百多人,在收割完毕后的那两块耕地上,忙了两三天。第二天一大早,他对留在部落准备训练保障准备工作的百多人做了安排,自己也到耕地去了。这边的事对槐头、亚岩、槐块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更何况有水沙、石墩、白霜他们的配合。需要他操心的事项,不多。
反而是耕地那边,习惯了秋收后就弃耕地于不顾的部落人,对他安排的秋播有些无所适从。要说他的想法也不算难事,只是收割后再种一茬蔬菜。
粗放地开垦出来的耕地,如果再闲置到下个春天,说不定那些没有被挖出的大小树兜,又长出大小无数的新芽,那些杂草也乘机疯长。加大来春春耕劳动量,还影响耕地精耕细作的可能。还有,人口增加,畜禽变多,相应地产生的粪便也多。累积在部落里等来春,不是个法子。用在部落内的菜地上,一来菜地用不了那许多,二来部落内使用也不太卫生——臭且孳生蚊蝇。
趁着人手众多,而又闲着。他安排人手,有的挖去粟杆茬并集中到那些大树兜周围,有的在耕地旁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挖一个大坑,有的则到附近树林去收集腐植土——取些树林内的土,总比砍掉那些树木要好。他去过华北西部一些地区,那种风一起就沙尘遮天蔽日打得人脸生疼的恐怖景象,至今记忆犹新。
到了耕地,周华为他自己先脸烫了一把。这些部落人,并非他担心的那样不堪。百多名挖掘那些周华指定了地点和长宽、深度的大坑的人,在三十多个坑挖完后自觉加入其他项。有人加入到挖粟茬的行列,有的加入到收集腐植土的人群。还有习惯了管理耕地的妇女,自发地将收集腐植土过程中清理出的杂草、枯枝,搬回到原先的薪肥棚里,准备种下菜之后用来防兽。
看到大坑已经挖好,于是分出部分人手,将那些已经收集好、堆放在树林内的腐植土运到耕地,堆到大坑内,每个一个大坑先填一半。留下大约一半腐植土在坑边,等明天将部落内的人畜粪便连带生活垃圾运来,倒入坑内后,再填上。最后覆盖一层那些挖出的土,挖一圈排水沟,就等着种下菜后培肥时用了。
两天时间,部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耕地边那些大坑也被填满,形成微微隆起的土堆。人手都去围着大小树兜挖土,尽量将它们周围的土刨去,以便利用晒干了的粟茬烧一烧它们。简陋的工具难以挖出,那就用此法试试。没了这些影响耕作的树兜耕地利于精耕细作,也避免去破坏更多的树林。
又用了两天时间,耕地里干活的人手,已经将近半整理过的耕地,根据不同地块地势挖出较为平整的一块块。部落里准备训练所需的人手,也将前期工作基本忙完。
周华又重掌伙房大权,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并在晚饭后宣布,明天全体进行训练准备。
天一亮,除了带孩子、煮饭、行动不便者,全部分组编列,妇女、老人由触炎、魅炎他们带领,演练如何利用栅墙掩护使用弩弓,并保障抛石器所需的石子。成年男子由槐头、亚岩、槐块及另两个亲邻猎队头领带着,演练如何使用绞弩、抛石器。半大小子们分为两组,由蒿根和周华分别带队,蒿根在部落内守护各处要点,机动灵活地四处转悠。周华这组,演练如何从沿河这段悬崖架设绳梯,并使用新制造出的木弩守护部落其他战士由此出击。
下午,各队组轮换训练项目和武器。并且增加了槐头他们这些成年战士,分批次从悬崖溜下河边,赶往耕地边的树林,从秘密码头将装了绞弩、抛石器的筏船顺流划下,往返对着部落外的空地进行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射击。
蒿根、周华这一队则带上小狼,从栅墙东北部一个预留的缺口,伸出根双木拼桥,越过壕沟,沿着部落外看似随意堆挖的,已经长满青草的土堆、土坑朝各处“敌人”可能利用的地方摸去。半大小子们琢磨出的,并推广给老人、妇女们的弩弓立姿、蹲姿、卧姿使用,无论在防守、进攻、伏击、拼杀中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他们这些本该是弱小的群体所具有的力量。

第二天的训练换成老人、妇女和半大小子们使用绞弩、跑石器。成年男子们演练昨天暴露出掌控筏船时发射弩箭、抛射石块缺乏准头的问题。
白霜、石墩和那些负责技术保障的人则演练紧急维修,并支援防护。
经过前两天适应性的训练后,第三天的训练,拍土部落的人习以为常,亲邻们却惊讶不已。大家相互看着穿上野猪皮甲、藤甲的对方,都不知道要如何迈步了。
好在拍土部落的人也曾经这样过,他们过去将他们一一拉着在部落内兜上几圈。虽然举手投足间略显不适,也算步履如常了。
开始披甲进行武器使用,无论是射箭、抛石,还是奔跑防守,速度都慢下了许多。但是周华清楚,如果对手没有绞弩、抛石器类的远程攻击重武器,牺牲这点儿速度,是值得的。自始至终保持了箭石的密度,敌方就难以占到便宜。
三天的适应训练结束,周华特地让大家休息了一天。什么也不安排,自己乐意讨论的就讨论,自己要想披甲训练的也随意。
第四天一早,开始编队了,槐头、槐块、亚岩分别带队,拍土部落与亲邻混合随机编入他们的队中。穿带好皮甲、藤甲,连皮质、藤制的面罩都带好,到部落外去轮流充当进攻部落的“敌人”。
先由槐头带领二百多名猎手组成的攻击队伍,一上来就对部落防守方进行了二十多轮箭矢攻击。他们形成分散队形,时而交替行进,时而快速冲击。
触炎、魅炎组织防御不仅分工明确,而且防护极严密。在他们带领下,由妇女、老人、半大小子们组成的防守队伍,穿戴盔甲凭借工事抛出的墨汁泥团、麻丝浸泡的包头箭让攻击队多数人中彩,自己却无一人损失。
槐头的攻击手段变换则是快捷有效,他在第一次攻击失败后,采取了两个木排中间加横杠构成的三角防盾渐次推进、越壕、过墙、砍栅的方式,逼迫防守方准备使用“火”才被周华喊停。只是演练,可不能出现纵火的事!不过防火看来很必要哦!
轮换着进行三个队的攻击,进攻方都已浑身墨迹斑斑,防守方却着墨有限。看着双方似乎都很熟练,周华觉得有点奇怪。
如果不是得意忘形的槐头、蒿根等人说出早已经根据他的描述进行过多次练习,他都要以为他们是军事天才了。即便如此,周华还是觉得这些伙伴不简单。
演练让部落男女老少都有了吃定心丸的感觉,周华还是觉得有点放心不下。他急着想让亲邻回去做些准备。在训练完成的第二天,他就给下游三个亲邻所借的粟,另外还将收割用的陶镰给他们每个部落几十把,水沙画了画的陶器一批,送他们上筏船回去。
至于走陆路的那几个亲邻,周华则是送给他们陶镰、陶器之外,尽量挤出了一共百来套藤盔甲给他们。由于这些天已经让石墩为他们**了几个能够制作绞弩、抛石器的男子,临行前特地告诉他们的领队,回去就由他们尽快制作。
亲邻都走后,拍土部落自己又进行了几天的训练,内容是突围撤退。哪些该带的,哪些不能带的,哪些撤离前毁去的,都一一明确。至于哪些人必须重点照顾,哪些人开路,哪些人断后也都清请楚楚。受重点保护的老弱,如何用他们自己手中弩弓防卫也在其中。撤退路线除了水路、东面的陆路,还有耕地西面的一个点。
“但愿这些都不要用到!我只想好好活着!”周华内心在颤动着。再世为人对生与死有着更深的理解,不仅是对自己,还对其他人。
PS:鄙人对网络也有些茫然,毕竟不善操作各类功能,只能摸索着熟悉。能做到的是以用心码字、努力更新来博得诸位大大的认可与支持。不敢强求,只盼诸君在觉得“共和”还算行时给于支持点、票、藏,在您觉得“共和”在进行中有那些不足,请加以指点,并不吝点评指出。虽然多是未曾谋面,却也适合“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书评区留下您的见解、消息言明您的意见,均可!鄙人会及时回复诸位大大!呵呵!“共和”非一人之力,而是诸君之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