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迷惘(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米开朗淇罗俯视着自己内心深渊的思想,贝多芬痛苦地绷紧的嘴,这些悲天悯人的脸谱比莫扎特银色的旋律,比达•芬奇的人物周围明亮的光线更能强烈地打动一个尚未定形的人。青春本身就是美,它无须神化:带着过剩的生命活力,它总要寻愁觅恨,乐意让悲愁甜美地吮吸它的未清世事的血,还有所有年轻人那永远不变的冒险精神和他们对每个精神上的痛苦表现出的关怀。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一张真正忧伤的面孔。我是一个小人物的儿子,从市民的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成长起来,我所知道的忧愁不过是那些日常生活中可笑的面具,伪装成愤怒,或披着嫉妒的黄色外衣,常跟金钱上的鸡毛蒜皮相牵连—一这张脸上怅然的神情,我立刻感到,却是出自一种更神圣的因素。这种阴郁的表情来源于内心的忧伤,是内心里一枝残酷的石笔给早衰的面颊画上了皱纹和裂隙。有时,当我踏进他的房间时(总是像一个接近恶魔住处的孩子一样害怕),他在沉思中没有听到我的敲门声,当我突然满心羞愧、惊慌失措地站在忘我的地面前,我觉得,那儿坐的是瓦格纳,**上穿着浮士德的服装,思想在可怕的女长聚会之夜.在谜一样的深谷里四处游荡。在这种时候.他的感官完全关闭了,他既听不到正在走近的脚步声,也听不到胆怯的问候。而后他突然从沉思中惊起,试图用匆匆的话语来掩饰地的尴尬:他走来走去,设法通过提问把观察的目光从自己身上引开。但那种阴郁却始终罩在他的额上,只有热情的交谈才能驱散那些从内心聚集起来的乌云。
他有时一定感觉到了,也许从我的眼睛,从我不安的手上感觉到,他的注视多么让我感动,他也许猜测到了,在我的嘴唇上看不见地浮动着对他的信赖的请求,或者在我的小心翼翼的态度中看出了那种隐秘的**,希望把他的痛苦移到我身上,移到我心里。没错,他肯定觉察到了,他常常出奇不意地打断活跃的谈话,激动地望着我,这种异常温暖的目光笼罩我的全身。他常常抓住我的手,不安地、久久地握着——我总在期待:现在,现在,现在他要跟我说了。但他并没有跟我说什么,而是往往做一个生硬的手势,有时甚至说一句冷冰冰的或嘲讽的话,意在使自己冷静下来。他体验过**,又在我的心中培养、唤醒了我开放的心灵渴望的**,现在却突然把**像一本做得很差的作业里的一个错误一样划掉了,而且他越是看到我开放的心灵渴望着他的信任,越是狂怒地用“这您不懂”或“别这么夸张”诸如此类的冷言冷语来抵挡。这样的话让我又气愤,又绝望。我是怎样忍受着这个怒气冲冲、忽冷忽热的人的啊。这个不知不觉地点燃我的**,而后又突然让我冷水浇头,这个人狂热地激起我的狂热,而后突然抓起讽刺挖苦的鞭子——一是啊,我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我越是与他接近,他越是坚决地、恐惧地推开我。他不让什么东西,也不允许什么东西接近他,接近他的秘密。
秘密,我意识到那秘密变得越来越憋不住了,它阴森可怕地住在他神秘地吸引着我的内心深处。我猜想,在他的奇怪的逃避的目光中一定隐瞒着什么,当人们心怀感激地回应它时,它忽而热切地顾盼,忽而羞怯地躲闪;我从他妻子紧闭的嘴唇上,从城里的人们出奇冰冷的回避中感到这一点,当人称赞他时,那些人简直要露出愤怒的目光——我从上百次稀奇古怪的行为和突如其来的惊慌失措中感到这~点。我误以为已经深入了这样一种生活的内部,却像在迷宫里似的胡乱地绕来绕去,找不到通向它的源头和心脏的道路,这是怎样一种痛苦啊。
对我来说最不可解释的,最让人恼怒的是他的肆意胡为。一天,我去教室上课时,看到那地挂着一张字条,课要中断两天。学生看起来对此已经习惯了,而我昨天晚上还跟他在一起呢,我马_L赶回家,担心他生病了。当我十分激动地闯过去时,他的妻子只是干巴巴地微笑了一厂。“这种事经常发生,”她出奇冰冷地说,“只不过您还不知道罢。”我确实从同学那里听到,他常常在一夜之间消失,有时只拍来电报请假。有一次,一个学生早上四点钟在柏林的一条街上碰见他。他像一个塞子一下子从瓶口蹦开,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这一突然的出走像一种疾病一样折磨着我:这两天里,我失魂落魄、惶惶不安地四处游荡。我已经习惯于他在身边,没有了他,上学对我来说突然失去了任何意义;我在纷乱的、嫉妒的猜测中折磨着自己,一种对他的缄默的恼恨在我心中滋长起来,他把我这个渴慕他的人挡在他真实生活的外面,就像把一个乞丐挡在冰天雪地里一样。我徒劳地想说服自己,我是个孩子,是个学生,还无权要求解释和说明,他的善心已经给了我比一个业师有义务给予的多百倍的信赖。但理智无法控制这种燃烧的**:我这个傻乎乎的孩子每天十次地去问他是否回来了,直到我最终在他的妻子越来越生硬的否定的回答中感到了怨怒。我半个晚上都醒着,倾听着他回家的脚步声,早上不安地在他门前蹑手蹑脚地走来走去,不敢再去问他的行踪,当第三天他终于出人意料地走进我的房间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我的惊讶可能太过分了,至少我在他尴尬的反映中觉察到这一点,他提出一连串无关紧要的问题。他的目光回避着我。我们的交谈也开始绕起弯子来,结结巴巴,不能连贯,由于我们俩都竭力避免提到他的出走,这句没说出来的话就阻住了所有话的路。当他离开我时,那强烈的好奇。已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起来,渐渐地,它使我失去了睡眠和清醒。
这场谋求解释和更深认识的战斗持续了数周,找固执地探索那火热的核心,我在岩石般的沉默下面感到它就像火山一样炽热。终于,在一个幸福的时刻里,我成功地打开了通向他内心世界的第一个缺口。我又一次在他房间里坐到日暮时分。这时他从紧锁的抽屉里拿出几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朗诵自己的译文,欣赏那些仿佛用青铜铸造的形象,然后把它们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密码,那么奇妙地破译出来,我不禁在喜悦之中感到一种遗憾,所有这个滔滔不绝的人所馈赠的东西,都要随着流逝的语言而消失了。这时我突然产生了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问他道,为什么他没有完成他的大作《环球剧院史》—一话刚一出口,我就吃惊地发现,我已经违心地、狠狠地碰到了一个秘密的、显然很痛的伤口。他站了起来,转过身去,沉默了好长时间。房间里一下子好像充满了暮色和沉默。终于,他走过来,严肃地看着我,嘴唇颤动了好几次,才微微启开;他痛苦地承认:“我写不出什么大作了。。
已经都过去了,只有年轻人才能这样大胆地计划,现在我没有毅力了。我已经——为什么要隐瞒呢?——成了一个没有长性的人,我坚持不住。过去我有更大的力量。现在没有了,我只能说:说话有时还能牵引我,让我超越自己。但静坐着工作,总是自己,总是单独工作,这我干不了。”
他听天由命的神情震撼了我。我满怀信心地催促道:他应该把每天随手分散给我们的东西,紧紧地换在手里,不要只是一味地分,而要把自己的东西汇编在一起保存下来。“我不能写了,”他疲倦地重复遭,“我总不能集中精力。”“那您就口述/这个想法太迷人了,我差点儿扑上去恳求他,“那您就口授给我。您试一试吧。也许您就一发而不可收了。您试一试口述吧,我求您了,就算为我着想吧!”
他抬起目光,开始有些不知所措,然后陷入了沉思。这个想法好像有些打动了他。“为您着想?”他重复道,“您真的以为我这个老头还能做些让别人高兴的事情吗?’哦感到他开始犹犹豫豫地让步了,我在他的目光中感到了这一点,那明级的目光刚才还犹犹豫豫的内视着,现在被温暖的希望融化了,渐渐走了出来,明朗起来。“您真的这么认为?”他重复道,我已经感觉到内心的意愿已经涌入了他的意志,而后他突然决定:“那我们就试试!青春总是正确的,听从它的人都是聪明人。”我的狂喜,我的胜利,好像也使他振奋起来,他快步地走来走去,几乎像年轻人一样激动,而后我们约定:每天晚上九点,一吃完晚饭,我们先每天尝试一个小时。第二天晚上我们就开始。
这些时光,我应该怎样描绘它们啊!我整个白天都等待着它们的到来,到下午一种让人意倦神疲的不安就压迫着我焦躁的感官,我极艰难地熬过几个小时,晚上终于来了。吃完晚饭,我们马上走进他的书房,我坐在书桌边上,背对着他,他在屋子里不安地踱来踱去,旋律在他体内聚集,直到一个小节从酝酿好的话语中跳出来。这个奇怪的人凭着乐感来表述一切:他总需要一些热身活动,才能让他的思想活跃起来。经常是一个画面,一个大胆的比喻,一个立体的场景启动他的思路,使他不由自主地快步向前,把它们扩展成戏剧性的场面。一切创造之中浑然天成的东西就常常在这种即兴创作的缤纷火花中闪烁:我还记得某几行就像几段抑扬格的诗,另几行听起来、一那急切、紧凑的排比就像荷马史诗中的舰船目录和沃尔特•惠特曼的粗护的颂歌那样。我这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第一次有机会窥视创作的秘密:我看到苍白的、热流一般的思想像铸钟的铜计一样流出**的熔炉,逐渐冷却成形,变得浑圆,并显露出它的形状来,终于就像钟锤敲响大钟那样,这一诗情洋溢的思想发出清晰的声音,并以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每个段落都抑扬顿挫,每个描写都生动形象,这部宏篇巨制完全不像语文学的著作,而像一首颂歌,一首献给大海的颂歌。大海是永恒在尘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波涛滚滚,横无际涯,上接苍天,下掩深壑,在天地之间有意无意地摆弄着尘世的命运——人类摇摇晃晃的小船;这一大海的形象引出对悲剧性的描述,悲剧性这种毁灭性的、巨大的力量咆哮着、主宰着我们的内心,与大海形成了绝妙的对比。滔天巨浪朝着一个国家翻滚而来:美国,这个永远被一种不安的物质汹涌环绕的小岛繁荣起来了,这种危险的物质包围着大地的边缘,包围着地球上所有地带。在英国,这种物质建立了国家,这种物质冷峻、清澈的百光折射进灰色、蓝色眼睛的瞳孔里,每个人既是海员又是岛屿,就像他的国家那样,这个民族在几个世纪的航海中不断地检验着自己的力量,暴风骤雨式的、危险的**总在他们之中四处弥漫。但这时和平却笼罩了这块四周波浪滔天的土地;那些习惯了风浪的人们却依然向往大海,向往每天出没风浪之中的危险和刺激,于是他们就用血腥的游戏来重新制造那种兴奋和紧张。斗兽和格斗用的木台子搭起来了。熊睾流血而死,斗鸡强烈地激起人们对恐怖的**;但不久,提高了品味就渴望享受更纯洁的、人类英勇斗争中的紧张。于是从虔诚的舞台和教会的神话中诞生出那种逼然不同的、波澜壮阔的人类游戏,这是一切冒险和航行的再现,”只是这些冒险和航行发生在内心的海洋上;这是新的无穷,是翻卷着精神**的巨浪的另一个海洋,激动地出没于它的风头浪尖,任它风吹浪打是这些依然强健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后裔的新的**:英吉利民族的戏剧产生了,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产生了。
他热情地投入到对这个野蛮原始的开端的描写之中,那些形象的词句悦耳动人。他的声音刚开始还是急切的低语,而后就绷紧了肌肉和筋健,变成了~架银光闪闪的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个房间,这狭小的回应着的四壁对它来说太小了。它需要广阔的空间。我感到暴风雨在我们头上聚积,大海咆啸的嘴唇雷鸣般的呐喊:我缩在写字台边上,仿佛站在家乡的沙丘旁,听到万顷波涛的喧嚣和呼呼的风声向我扑来。一句话诞生时那种像人诞生时一样痛苦的战栗,第一次闯进了我惊恐而又幸福的。动灵。
我的老师一停止口述——在这些口述之中强大的灵感夺去了科学思想的发言权,思维成了文学创作——我一下子就瘫软了。强烈的疲乏传遍我的全身,我的疲惫不堪与他的完全不同,他的是精疲力竭,是发泄殆尽,而我却因为被思想的浪涛淹没而战栗。之后,我们需要交谈一会儿,才能去睡觉或平静下来,通常我总是再念一遍我的记录,奇怪的是,当文字一变成话语,我的声音就变成了另一个声音在说话、在呼吸,好像有一个精灵调换了我口中的语言似的。后来我才明白,我是在尽力模仿他说话时的抑扬顿挫,就好像他在替我说话一样。
我和他的性格共鸣,成了他的话语的回响。这一切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即使今天,在讲演中间,当我的话语摆脱了我,自由飞翔的时候,我就会突然被这种感觉攫住,觉得不是我自己,而是另外的一个人借着我的嘴在说话。我听出那是一个高贵的死者的声音,一个只有呼吸还留在我的唇上的死者的声音,每当我**澎湃的时候,我就成了他。我知道,这是那些时光对我产生的影响。
工作在增长,它在我的周围长成了一片森林,渐渐挡住了投向外部世界的视线;我只生活在房子的黑暗里,生活在这部作品不断增长的密密层层的枝叶之中,生活在这个温暖的人的身边。
除了大学里的不多的几节课,我整个白天都属于他。我在他们的桌子分吃饭,在连接他们的住处和我的房间的楼梯上不管白天黑夜地上上下下:我有他们的房门钥匙,他也有我的,这样他就不用喊来那个半聋的房东老太太,就能随时找到我。我跟这个新的集体联系越多,就越是跟外边的世界彻底地疏远:在分享这个内部环境的温暖时,我也同时分享了他们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孤独。我的同学们一致地对我表现出某种冷淡和蔑视,不管是对我明显受宠的私下议论还是敏感的嫉妒——总之他们断绝了与我的交往,在讨论课上显然约好了都不与我交谈、问候。即使教授们也不掩饰他们改意的反感;一次当我向一个教罗马语文学的讲师询问一件小事时,他嘲讽地打发了我。“您作为……教授的知交早该知道详情了。”我徒劳地寻求对这种无端的排斥的解释。但他的话语和目光都不给我答案。自从我跟这两个孤独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也被完全孤立了。

我不再为被会遗弃而烦恼,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思想领域,但我的神经渐渐承受不住这种持续的紧绷状态了。接连几个星期持续地用脑过度,人不会不受到惩罚,加之我的生活转变得太快,疯狂地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不会不威胁到神秘的自然平衡。在柏林时,轻松的游荡和激动人心的艳遇已经使我的肌构舒适地放松一,一、在这儿,沉闷的气氛却不停地压迫着我亢奋的感官,使它们带着敏感的触角在我体内战栗、窜动;我不再有深沉的酣睡,尽管可能因为我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誉抄老师每晚的口述直到清晨(我被虚荣的焦躁刺激着,想尽快把这些稿子交倒我亲爱的老师手中)。上课和大量的阅读材料也要求我付出更大的精力,另外,同我的老师交谈的方式也使我兴奋,因为每根神经都处于战备状态,从不允许我心不在焉地出现在他面前,受了虐待的身体不久就向这种滥用进行了报复。有好几次我发生了短暂的昏迷。一这是受到侵害的自然的警告信号,我却恼怒地对此没有理会——但昏昏欲睡的疲倦感越来越重,各种感觉的表现都很激烈,变得敏感的神经带着它们的触角向内生长,破坏了睡眠,却激醒了一直压抑、混乱的思想。
第一个注意到我的身体状况明显不佳的是我老师的妻子。我一经常感到她不安的目光从我身上掠过_”她越来越经常地在我们谈话之中有意加入一些提醒,诸如我不可能在一个学期内征服世界一类的话。终于她直言不讳了。一个星期天当我正在最美的阳光下死记硬背语法时,她冲上来,夺掉了我的书。“够了,一个年轻、活泼的人怎么就这样甘做虚荣心的奴隶?您别总拿我丈夫当榜样:
他老了,而您还年轻,您不能像他一样生活。”当她说起他时,总带着这种蔑视的语气,一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个崇拜者总是怒火中烧。我感觉到,她总是有意地,也许是出于一种迷途的妒意,一再试图把我同他分开,试图用冷嘲热讽来阻止我的过激行为;要是我们晚上口述的时间太长,她就用力地拍门,不顾他愤怒的反一对,催我们中断工作。“他会让您神经错乱的,他会把您完全毁了。”
有一次当她发现我昏倒在地时愤怒地说。“他在这几个星期里把您变成了什么样子!您这样自己糟踏自己,我不能再袖手旁观了。而且……”她顿住了,没把话说完。但由于强压怒火,她苍白的嘴唇颤抖着。
我的老师确实不让我轻松:我越是热情为他服务,他越是把我的殷勤的敬重看得一钱不值。他很少对我表示谢意,每当我早上给他拿去熬到深夜才完成的口授记录时,他总是干巴巴地拒绝道:“明天也不迟。”我虚荣的殷勤要是自愿为他效劳,他就会在谈话中间突然绷紧嘴唇,用一句讥讽的话将我推开。当然,要是他看到我屈辱、困惑地躲开,那种温暖的目光又会涌过来,围抱住我,安慰我。但这种情况多么罕见啊!他的性格中的这种忽冷忽热,忽而殷勤地靠近,忽而生气地推开,把我热烈的感情完全搞糊涂了,我渴望——不,我永远也说不清,我渴望什么,我希望什么,要求什么,追求什么,我**的奉献想得到他哪种关心的表示。因为如果是一个女人,即使怀着纯洁的崇敬之情,她也会不自觉地渴望一种**的满足,在对**的拥有中,自然给她形象地塑造了一种最高的统——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精神的**怎样才能得到那种不可能满足的、完全的满足呢?它心神不定地在尊敬的人身边流连,越来越兴奋、迷狂,却永远不能通过最后的奉献使自己平静下来。它在不停地涌动,却永远不能彻底发泄,就像精神一样永远不知满足。我总觉得他与我不够接近,在长谈之中,他从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全盘托出过。即使他信任地甩掉身上所有的冷漠,我也知道,转眼间他又会带着斩钉截铁的表情把这种亲密无间的联系斩断。这种变幻无常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觉混乱,有时他把我介绍给他的书随随便便地推向一边,有些晚上,我们正谈得投机,我已经完全被他的思想所吸引,他会突然——刚才他还把手温柔地放在我的肩膀上——站起来,生硬地说道:“现在您走吧!天晚了。晚安。”每当这种时候,如果说我由于狂怒几乎要干出蠢事来,那绝不是夸张。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足以把我的几小时、几天毁掉。也许我过分敏感的感觉由于不断受到刺激,把一些无意之;旬的事情也看作伤害——但所有事后的自我安慰对当时心境的迷乱又有什么帮助呢?靠近他,我感到**的煎熬,远离他,我又感到无比冷清,总因他的矜持而失望,没有一种表示能给我慰藉,每一个偶然事件又都使我迷们。
奇怪的是,每当我敏感地觉得受了他的委屈时,我总是逃到他的妻子那儿。也许是不自觉地、迫切地想找一个跟我一样忍受着这种无言的疏远的人,也许仅仅是需要跟随便什么人谈一谈,即使不能得到帮助,至少也可以得到理解——总之我像求助于家乡的亲人一样求助于她。通常她会用讥诮打消我的敏感,或者耸耸肩,冷冰冰地解释说,我早该习惯这种使人痛苦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了。有时候,当我突然绝望他在她面前大发牢骚,忍不住泪流满面时,她总是出奇严肃地,带着惊异的目光看着我,但一言不发,只有她的嘴唇周围显示出压抑的愤怒,我感到,她要竭尽全力才能不让自己说出一些愤怒或欠考虑的话。毫无疑问,她也有话要跟我说,她也许跟他一样也隐瞒着一个秘密,当我的话题过分接近他时,他就用生硬的拒绝将我推开,而她却常常用一个玩笑或即兴的恶作剧来躲避进一步的交谈。
只有一次,我差点套出她的话来。一天早上,我送口授记录的时候,忍不住兴奋地向我的老师讲起,这段描写(是对马洛的描写)多么让我激动。仍沉浸在兴奋之中的我赞叹着补充道:没有人再能像他这样给一个作家画出这么杰出的肖像了;他却猛然背过身去,咬着嘴唇,扔下那张纸,轻蔑地咕味道:“您别说这种废话了!您懂得什么叫杰出。”这句生硬的话(可能是为了迫不及待地掩饰他的羞愧)就足以让我一天情绪低落。下午,我和他妻子单独在一起呆了一个钟头,我突然向她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抓住她的手说道:“您告诉我,他为什么这么恨我?为什么这么蔑视我?我怎么惹他了,为什么我的每句话都让他那么生气?我该怎么办,您帮帮我!他为什么不喜欢我——您告诉我啊,我求您了。”
她被这疯狂的发作吓了一跳,狠狠地盯着我。“不喜欢您?”——一个笑声从她的牙缝里冒了出来,这笑声刺耳而又恶毒,我不禁向后退了一下。“不喜欢您?”她重复了一遍,满怀愤怒地盯着我困惑的眼睛,而后她向我俯下身来——她的目光变得越来越温柔,几乎成了同情的目光——突然她(头一次)摸了摸我的头发。“您真是个孩子,真是个傻孩子,什么也没发觉,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不过这样更好——否则您会更加不安的。”
她~下子转过身来,我徒劳地寻找着安慰;就像被装在一个撕不破的噩梦的黑袋子里一样,我想要一个解释,想要从这种互相矛盾的神秘的感情迷惘之中醒转过来。
四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学期就要结束了,我眼看着假期临近,十分恐惧。因为我爱我的炼狱,故乡的那种没有任何文化气氛的家庭生活像流放和劫掠一样威胁着我。我开始精心地制定秘密的计划,骗我的父母说,这儿有重要的工作留住了我。我巧妙地把谎言和借口编织在一起,好来延长这种折磨人的现实。但我的时间已经在另一个空间里被安排好了。那个不为人知的时刻悬在我的头上,就像正午的钟声蕴含在铜钟里一样,就要出其不意地、郑重地呼唤那些懒洋洋的人们去工作或去告别了。
那个决定命运的夜晚来临之时是多么美啊,美得好像要透露点什么!我和他们俩同桌吃饭——窗子开着,天空飘着白云,傍晚的天光透过发暗的窗框渐渐地踏入室内:悠悠飘荡的白云反射着柔和、明彻的光线,直透人们的心田。老师的妻子和我比往常聊得更随便,更融洽,更热烈。我的老师沉默着,并不加入我们的谈话,但他的沉默仿佛静静地收拢着翅膀俯视着我们的对话。我悄悄地从边上看了他一眼,今天他的心情中有一种出奇明朗的东西,有一种不安,但绝不带任何慌张,就像几朵夏日明亮的白云一样。他不时举起酒杯,朝着亮光,欣赏酒的颜色;当我的目光愉快地追随着他的这个动作时,他就轻轻地微笑着。
向我举杯致意。我很少看到他的脸这么明朗,他的动作这么从容镇定,他简直兴高采烈地坐在那儿,好像欣赏着街上飘来的音乐,倾听着一个看不见的对话。他的嘴唇往常总是布满了细小的皱纹,现在安静、柔软地躺在那儿,像一颗剥开了皮的果实。他的额头微微朝向窗户,反射着柔和的微光,我觉得它从来没有这样美过。看到他如此安详真是太好了。是宁静的夏天傍晚的余辉给他注入了一种和风一样温柔的安逸,还是内心的一种慰藉发出的闪光——我不知道。从他的脸上就像从一本摊开的书上一样能够读到他的心情。我亲切地感到,今天有一位善良的神抚平了他心中的裂口和皱纹。
他很庄重地站了起来,习惯性地摆了一下头,邀请我跟他到书房去,平时这个步履匆匆的人,今天却出奇地从容。然后他又转回身从窄柜里拿出了——这也是不同寻常的——一瓶还没有打开的葡萄酒,不慌不忙地把它拿了过去。和我一样,他的妻子好像也发现了他行为的异常,她惊奇地从她的缝纫活计上抬起眼来,默不作声地好奇地观察着——因为我们现在要去工作了——他异常从容的举止。
书房像往常一样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正带着熟悉的暮色等待着我们,只有灯光在那堆待写的白纸上划下金色的圆圈。我坐到我常坐的位置上,重复了稿子中的最后几句;他总需要那种节奏像音叉一样核准他的心情,才能让话语奔流出来。平时他总是紧接着最后那句说下去,这次他却没有做声。沉默在屋子里弥漫开来,而后变成了紧张从四壁向我们压过来。他好像还没有完全集中起注意力,因为我听到背后他焦躁地踱来踱去的脚步声。“您再读一遍!”
——奇怪,这声音突然有些不安地发颤。我重复了最后的几段,这次他紧接着我的话说了下去,比过去口述得更快、更严密。只用了五个句子,背景就搭起来了;他迄今描述的是戏剧的文化前提,还是一幅壁画,一个历史的轮廓。现在他一下子转向了戏剧本身,这种从流浪艺人推着小车四处表演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终于定居下来、建造了自己的家园。有了自己的地位和特—一权,先是“玫瑰剧院”和“幸福之神”,都是简陋的小木棚,上演本身还很简陋的戏剧,而后工匠们按照蓬勃发展的文学的更宽大的胸围为它造了一件木制的裙裳:在泰晤士河岸边,在潮湿的毫无价值的烂泥地上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带着一个粗笨的六角塔楼的木制建筑——环球剧院,在它的舞台上,莎士比亚这位大师出现了。环球剧院像被从海上抛出的一条怪船。最高的桅杆上飘着海盗式的红旗,稳稳地停泊在烂泥地上。大厅里,下层的民众像一在港口上一样闹哄哄地拥挤着,楼座上,上流社会的人聊着天,虚荣地朝着演员微笑。他们不耐烦地催促着开场。他们跺着脚,高声地叫骂,用军刀把敲着木板,终于,几支闪亮的蜡烛拿了上来,第一次照亮了下面的布景,装扮得马马虎虎的几个人物上了台,表一演着好像即兴创作的滑稽剧、这时,我今天仍记得他的话,“语言的风暴突然咆啸而来。无涯的**的大海掀起血腥的巨浪、冲出这木制的边界,冲刷着人类心灵的过去、将来和角角落落,无穷无尽,无际无涯,既欢快又悲壮,包罗人间百态,描绘了人类最真实的画像——这就是美国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
说完了这段激昂的话之后。他突然停下了。跟着是一阵长长的、郁闷的沉默。我不安地转过身去:我的老师一只手抓着桌子,站着,是我熟悉的那种精疲力竭的姿势。但这次这一僵硬的姿势有些吓人。我跳起来,担心他出了什么事,小心翼翼地问,我是否应该停下来。他只是看着我,静静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一会儿,他的眼睛又放出了炯炯的蓝光,嘴唇也松弛下来。他走到我身边——“现在,您没发觉什么吗?”他逼视着我。“什么?”我没把握地结巴着。这时他深吸了一口气,微微地笑了;几个月以来我又一次感到那种温柔的,像是围抱着我的目光:“第一部分完成了。”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忍住没有高声欢呼,一阵惊喜流遍我的全身。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呢,没错,这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从历史的地基一直壮丽地增高到描述的门槛,现在他们可以来了,马洛、本•琼森、莎士比亚,可以胜利地跨过这条门槛了。这部作品庆祝了它的第一个生日:我急忙奔过去,数了数页数。第一部分包括写得密密麻麻的一百七十页,是最难的一部分,因为以后的都是自由的、模仿性的描述,而迄今为止的描写是与历史史实紧密相连的。毫无疑问,他要完成它了,他的著作,我们的著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