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老小狐狸大斗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老小狐狸大斗法
今天尚书府的晚餐开的特别的早,可怜的厨子们还没来得及睡个囫囵觉,又忙活开了。尚书大人今天似乎很开心,一天吃掉了半年的俸禄,但他们不知道,今天收的礼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百倍千倍。
正堂偏厅的小饭堂里,娘亲正在拆阅着各文武百官送来的贺礼,我也是兴致高昂的上蹿下跳,古董,珍珠,宝玉,名人字画,甚至还有直接送银票的……
魏征老爹老神在在的喝茶,仿佛那些俗物还入不了他的法眼似的,我却乐开了花。哈哈,这些东西要是带回二十一世纪,老子还用做什么经理,早就炒了那任人唯亲的傻逼老板的鱿鱼,再在他对面开一家同样的公司,用钱砸死他,再把那王二麻子挖过来,天天让他给老子歌功颂德……爽,真是太爽了。
“乖儿,你没事吧?”娘亲颇为担忧的看着有些失心疯的我,关切的问道。
“没事,没事。”我摸了一把怀中的巨大玉如意,通体生凉,果真极品。哗,难怪说有钱不如有权,这才不过是尚书左丞,随随便便的一个升职贺礼,就足够买下好几家像样的公司了吧……
见我抱着半人高的玉如意发呆,娘亲宠溺的拍了拍我的脑袋,“真是个小财迷。”又走到魏征老爹面前,一脸沉重。
“夫人……”魏征见惯了夫人这样子,每次她做出这种表情的时候,往往就代表她有话要说了。
“今日皇上唤你去两仪殿干什么?”别以为娘亲守在宫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一个有能力让老公不出去拈花惹草的女人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魏征老爹也不惊讶,淡然道:“皇上警告我了。”
亲点头,略一思索道:“他越来越像个皇帝了,老爷。”
“是啊。”魏征感叹道。
我则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不过我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抓着娘亲的衣服,道:“娘啊,什么是两仪殿啊,太极两仪生四象吗?”
“两仪殿是皇上和大臣私下议政的地方。”娘亲摸了摸我的脑袋。
“太极两仪生四象?”魏征老爹疑惑的看着我,“乖儿你是从何处听来的?”
“《易经》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对吗?”我摇头晃脑的看着傻愣的魏征老爹。
“对对……”魏征老爹楞了几秒,突然又想通了些什么,忽然很高兴的把我搂在怀中,吓得我小心肝扑腾扑腾直跳。娘亲也是一惊,印象中魏征还未曾于哪个儿子像现在这般亲近。
“哈哈,妙极妙极,若是乖儿你能对出此句的联语(注·),桌上的东西你喜欢什么都拿走如何?”
对对子?郁闷,我虽然是文科生,可这技巧活我可干不来,不过平常看对子也看过不少,关于“太极两仪生四象”的,记忆中有个“一刻值千金”似乎可以勉强对上,可这句后联从我这黄口小儿嘴里说出,那实在是,实在是……
太极两仪生四象,一刻值千金,看似和上联差很远,其实很工整。曾有论坛就此对展开激烈讨论,上联的意思,说白了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而下联虽然公正,但是意思却相差很多,唯一出彩的解释就是春乃四季之首,能和太〖一〗对上,而两句都暗含阴阳和合之意。)

看着桌上的礼物,我灵光一闪,脱口而出:“百官千金赠万岁!”
魏征老爹差点把口中的茶喷出来,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仿佛第一次认识我似的。“兔崽子胡说八道什么!”娘亲也是吓了一跳,不过还算冷静,知道看看外面有没有人。
“这,这谁教你的!”魏征老爹皱着眉头,大掌已经捏在了我的屁屁上,似乎我一有胡言乱语他就会揍得我连妈都不认识。
“我自己想的。”努力憋红了眼圈,可怜兮兮的看着他,虽然他是我的魏征老爹,可他也是个武林高手啊,万一一个不小心,把我捏碎了怎么办,二米豆腐,善哉善哉。
娘亲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反应,只是在那看着,充满深意的看着我……我被看得头皮一阵发麻。
“乖儿你不是不喜欢念书吗?”娘亲温柔的问道,可在我眼里绝对属于恐怖的那一型。
“我,我……”我没说的了,难道说我不是他儿子,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要么被两人掐死,要么就是以为我疯了。
“老爷啊……”娘亲突然转移了话头。
“恩?”魏征老爹微微抬头。
“我们的儿子长出息了嘛,出口成章了嘛!”怎么听怎么别扭,惨!
魏征老爹煞有介事的点点头,手底下却更用力了,我吃痛不过,眼泪哗哗掉了下来。
“我坦白,我坦白!”
魏征老爹把我放下,娘亲则颇有先见之明的挡在了门前,我哀叹一声,天有绝人之路哇~~~
“爹,娘,在我坦白之前,我还有话想说。”
“什么?”二人齐声问道。
“其实,其实爹他……”我瞟了魏征老爹一眼,你再不收手,我可就把你会武功的事情抖给娘亲了!
魏征老爹果然脸色一变。“你爹?你爹他怎么了?”娘亲追问道。
“还是等吃完饭再说吧。”魏征老爹话音刚落,几个女婢就端着饭菜走了进来。我暗暗惊叹老爹的功夫之深,不过更加惊叹的是我们家的这些婢女下人们竟然走路都没声的,巨牛!
终于能拖个一时半刻了,也好慢慢想好说辞,刚坐下,魏征老爹就在桌下毫不客气的踹了我一脚,我怒目相视,老爹也毫不客气的瞪了回来,貌似在说,“你个小兔崽子敢胡说八道,我就撕烂你的嘴!”
我坚持了不到十息,就败下阵来,老狐狸果然功力深厚,吃饭吃饭,等本少爷吃饱了再来和你大战三百回合!
……………………………………………………………………………………………………………………
注:对联的发展史已有一千多年。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唐称联语甚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