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君臣论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臣二人一路行回御书房,分在软榻上坐下,夫差面容一整,正色与伍子胥说道:“其实,孤很早便想和子胥详谈,只是一直不得方便。相国为先王重臣,孤本当以长辈看待,但孤深羡子胥之德才兼备,故每每以平辈论道,甚为亲切。望子胥勿怪。今日当与子胥畅谈天下,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伍子胥连道不敢,亦面色凝重,点头称是,双手按膝,全神贯注。
夫差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缓缓开口道:“今天下大势,吴国北有齐晋,西有强楚,南方在越之南,还有蛮荒之地,东为海疆。国库空虚,赋税不足;百姓丰年尚能安居乐业,却也无力再支持连年大战,如遇歉收,则恐怕温饱都成问题。而我吴国现外有强敌环恃,内有宵小谋逆。徒有会盟诸侯之虚名,而无强国富民之实利。孤每思及此,叹息不已。不知相国何以教我?”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却提出了一个相当庞大的问题,这期间涉及到内政、外交、军事、民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伍子胥想了一下,决定从内政入手,剖析厉害。因而回道:“攘外必先安内。称霸之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观天下诸侯争霸,无外乎争夺土地、俘获劳力以自用。
现我大吴已得故越之地,诚如大王所讲,越之南,还有蛮荒之地,以吴国现有五十万户人口,加上越人大约十万户,守吴越之地,已经不足。
臣以为,目前是否应以修养生息为主,鼓励百姓生育,增加壮丁数量;鼓励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积聚物力,使国富民强,方可有望称霸中原。
至于外政,可以上次所拟制齐三策,如大王所说远交进攻,北连晋、燕以威齐;鲁国积弱已久,不足为虑;楚国虽强,但携破郢之余威,短期楚不敢犯我。只要争取几年时间,休养生息,便可积聚国力,以备大战。
而国内宵小,以大王英明,应当机立断,除之而已,不使成为大王忧心之事。”
“子胥所言甚是!”夫差赞道,极力搜索着后世史书对春秋时期的评论,补充道:“称霸天下,无外乎整军备武;整军备武就需要财政支持;打仗其实打的就是钱!增加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仅靠赋税,很难满足。可鼓励经商。商贾贱卖贵买,谋得差价,再从中收取商税。即有利于货物流通,又有利于增加财政,更有利于侦知天下大事——货物流通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沟通。”
“信息是什么?”伍子胥正频频点头,对突然冒出来的名词发出了疑问。
“信息便是消息。商贾云集之地,各种消息自然也跟随而来。”夫差暗自嗟叹,这时代没有电,不然发明个电脑,弄个互联网出来,那是多么的爽啊!
收回不切实际的想法,夫差继续说道:“但鼓励经商,又会使部分农人离开家园,导致粮食产量减少。
因此在鼓励经商的同时,还应该减免谷税,减免谷税,可使农人安心从事农耕,同时吸引其他诸侯国的百姓来此定居,开垦荒地,这样即解决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弊端,又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人口,一举两得;
同时,应大力发展铁制农具,铁器不应该只用于兵器的研制,同时也应该用于农业生产。
昨日孤从城西回宫,看到农人多用使用简陋工具在田间劳作,若能有铁制农具配发百姓,当可大大提高耕种能力,即能增加粮食产量,又可使一部分多余的人手或去开垦荒地、或去经商,仍是一举两得啊!

“此事甚好,应交司农去办!”伍子胥赞道。
“司农?”夫差一想到姬禾位,大好心情顿时跌入低谷,“暂时不要惊动他,孤倒要看看,他到底想干些什么?”话锋一转,继续刚才没有说完的话题。
“子胥亦有很多事要操劳呢!”夫差变换着语气,尽量使气氛变得轻松:“我吴国兵制为临时征召,现在的兵甲如果不用,就应该遣散回家,是不是这样?”
“是,”子胥答道:“如无战事,剩余的五万边军便应该解散,因为国家养不起这样多的士卒;而壮丁被召集来当兵,也使田亩无人耕种,弊大于利。”
“可是战时临时征召,士兵未经训练,怎么能上阵杀敌呢?”夫差继续发问。
“是这样的,我大吴连年征战,每次征召来的士卒,均有半数是上次解散的,而每次战争结束,并不是马上解散,还要再留一段时间,以备万一,这段时间就是训练时期了。譬如那十万边军就是这样留下的。”伍子胥很奇怪大王怎么会连这些事都不知道了,以前大王很重视军武的。
“这正是孤要说的,”夫差如同看透了伍子胥的心事一样,解释道:“兵贵精而不在多。孤想建立一支常备军,人数不用太多,在现在剩下的禁军和边军中挑选精壮士卒,大约三到五万即可,剩下的遣散回家。将来陈兵齐境的士卒亦可照此办理。
凡家中有人为国当兵者免全家赋税,并可在故越荒芜之地建军屯,为所有入选士卒的家属分配土地房屋和铁器农具,这样即可使留下的士卒安心训练,又可迁三到五万户人口到故越之地垦荒。此策应该可行!
另外,军中留下的士卒可按特长进行编队分为车、步、弩、骑四兵种,分类进行训练,再集中训练互相配合之法。
我大吴东临海疆,吴越之地,多为江河,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因此舟师亦很重要,可选几处合适停泊的地方建立码头,发展水师,今后无论吴齐之战或吴楚之战,都离不开水师,且今后作战应贯彻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宗旨,使各兵种互相取长补短,以发挥最大战力。
说到海疆,孤还有一个想法,我大吴水利丰富,农人除广种稻、黍、麦、豆外,还应该鼓励行船捕鱼,靠水吃饭。
国家除监管开采铁矿、锡矿外,还应该在海岸圈地制盐,开发盐场。如能由国家控制,可成立大规模的渔场、牧场,来打渔、采珠,养殖牛、羊、马、猪等牲畜,除了自给自足,还可增加国库收入,亦是善举。”
夫差天马行空,想到哪说哪,可怜伍子胥只觉得每一项都是经典,但还没反应透彻,就越了过去,无奈只得囫囵吞枣勉强记下,想着回去慢慢总结实施。
二人越说兴致越好,不知不觉间,天已昏黄。
伍子胥慌忙告退,夫差暗笑他惧怕家中河东母狮,也不说破,点头放行。
***************************************
Ps:只顾埋头写稿,不曾抬头看表,不知不觉间,已是半夜时分,只好早上再传,首先声明,这是昨天的一章,今天晚上再写、再发!
感谢书友崔司特提供的冶铁知识!
感谢书友岑宇提供的兵车战阵知识!
感谢不知名的书友提供关于古吴越疆域的划分!(我随后去找,这条书评就没了,因此没记住书友名字,遗憾!)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这本书的书友!谢谢大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