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节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3节意外
顾瑾之以为,三公主的婚事,可能会需要费些功夫,却不会棘手。
哪里知道,没过几天,大伯派去礼部打听,才知道有大问题。
袁裕业大哥的长子袁珣今年十六岁,他也要参加。
袁珣是袁裕业的侄儿,父亲没有官职。他家世清白,教育良好,容貌清俊,外在条件很适合。
大伯顾延韬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背微凉。
这是太子的主意吧?
太子这是极力想抬举袁家。
顾瑾之也关注这件事,时常派人去问大伯母,事情怎样了。大伯母便亲自登门,把这件事告诉了顾瑾之,又道:“你大伯正在想法子,你暂时别告诉娘娘,免得她忧心。”
顾瑾之点点头。
她表情有点沉,道:“这纯粹是恶心人。”
大伯母却笑了笑,轻轻拍了拍顾瑾之的手,道:“这事,要成也不容易。你也放心。”
“袁家既然有了这个打算,只怕是谋定而后动,想要阻止,只怕也要费些功夫。”顾瑾之道,“咱们也要万分小心才是。”
“这些事,家里有人操心,你就不用管,安心养胎。”大伯母道。
顾瑾之颔首。
大伯母也没有多坐,起身要告辞。
顾瑾之留她用膳。
她推辞了,说:“下次吧,我还有些其他事。”
顾瑾之就不再勉强。
她亲自送大伯母出门。
晚上朱仲钧回来,顾瑾之也把这件事,和朱仲钧说了。
“这纯粹是恶心顾家。”顾瑾之道,“三公主虽然非顾氏女,却是德妃所出。袁氏和顾氏的恩怨,曾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袁氏尚了三公主,到时候又是一番流言蜚语。”
这是站在顾家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
袁家曾经那么对顾珊之,顾家是不可能再愿意和袁家沾亲带故的。
德妃也不愿意。
顾珊之是德妃最亲近的亲人了。
要是德妃知道这件事,非要气死不可。
当然,这也并不能说,三公主嫁给袁氏就一定不幸福。
“袁家并不是冲着恶心顾家去的。”朱仲钧道,“尚了公主,就是平步青云,这是极大的荣耀。顺便恶心下顾氏,袁家也是乐见其成的。
按说,袁裕业如今这般得势,少不得有人奉承,刻意夸大袁氏子弟。要是皇帝在朝,定会避嫌,让袁家子弟落选。但,这件事是太子主谋,掩耳盗铃的事,太子和袁裕业是做得出来的。
顾家要是真想较劲,少不得要有点牺牲。”
顾瑾之赞同朱仲钧的话。
她的眉头锁了起来。
“可要我也帮忙打点打点?”朱仲钧问顾瑾之,“若是袁氏真的尚了三公主,京里的闲话,少不得要让你们顾氏颜面扫地。”
闲言碎语是很可怕的。
顾家和袁家是撕破了脸的。
三公主虽然不是顾家的孩子,却也拥有顾家一半的血脉。
这件事,必然会波及顾家。
“嗯。”顾瑾之道,“你尽量隐晦些。”
朱仲钧说好。
****
顾宅这些日子,忙得人仰马翻。
还有一个多月,就是顾煊之娶亲的吉日。
修葺庭院、粉刷墙壁、准备喜宴等事,让宋盼儿忙得脚不沾地,人也眼瞧着瘦了。
顾瑾之隔三差五去坐坐,也顾不上说几句话。
有日正巧碰到了宋盼儿得空,就拉着顾瑾之:“今日的中秋节,还是你们姐弟仨的生辰。咱们一处过。”
“这可说不好。”顾瑾之道,“太后娘娘若是不宣我们进宫,定跟着你们一起过的。但我瞧着那意思,太后娘娘是巴不得有个时机,让我和孩子们都进宫去陪她老人家。”
宋盼儿眼眸微黯。
也许明年的中秋,顾瑾之就要回庐州了。
再想过个团圆节,就难了。
“那另说吧。”宋盼儿叹了口气。
顾瑾之转移话题,问她:“煊哥儿的新房,安置好了不曾?”
“都安置好了。”宋盼儿愉悦道,“可要去瞧瞧?”
自从立秋后,又下了几场雨,京城一改盛夏难耐的酷热,添了几缕凉意。吹在脸上的风,不再是烫的。
顾瑾之也热衷于到处走走。
肚子大了,她虽然经常会腰酸,荷尔蒙也面临失控的状态。但到处走动,能转移她的注意力,人也舒服些。
“好啊。”顾瑾之答应了母亲。
顾煊之的新房,在内院后花园的东边,和正院东西相隔。
宋盼儿觉得,隔得比较远,婆媳关系会更加融洽。
非要住得那么近,孩子们不自在,宋盼儿也不自在。
这点,顾瑾之很赞同。
两人去了煊哥儿的院子。
院子取了个名字,叫双羽阁。
双羽阁三个字,遒劲有力,银钩铁画,顾瑾之的父亲和弟弟都没有如此笔力。
她便问母亲:“这块牌匾,是谁的手笔?”
宋盼儿笑,道:“属你眼尖。这是你爹爹托秦梅卿写的。秦梅卿的字好,给皇上开方子,皇上看了便说,这满朝文武的字,秦梅卿的字能入他的眼,还让秦梅卿给晋王校校笔锋呢。”
顾瑾之倒不知道秦梅卿的笔力,已经如此长进了。

从前她见过秦梅卿的字,并没有这么好。
“秦叔叔是越来越好了。”顾瑾之感叹。
她想到了当年在延陵府遇到的那个中年人。
他有点憨厚,不够自信。他饱读医书,一身好医术,却从来不敢大胆用药,得个了医术平常的名声。
如今,他的医术在京城声名鹊起,一声神医也当得起。有了自己的药堂,更苦练了一手好字,更得皇帝的喜欢。
“他如今在皇上跟前当红,太医院的提点,迟早是他的。”宋盼儿笑道,“他也有良心。逢年过节,少不得来看我们。这么多年,从未落下过。到了你祖父的忌日,他也要去上杯薄酒。”
宋盼儿颇为唏嘘。
顾瑾之笑了笑,道:“当年和他来往,便觉得他是个有良心之人啊……”
母女俩说着,就进了院子。
院子迎面是面两人高的油彩壁影,稳稳矗立,挡住了视线。
绕过壁影,才是五间正房。
两面的厢房,都是红漆大门,落了重重的铜锁。
道路两旁,种了矮矮的冬青树。
而正屋的檐下,养了几只雀儿,小丫鬟正在投食。
在屋子里打扫的丫鬟婆子们,纷纷过来行礼。
“都忙去吧,我这里不用服侍。”宋盼儿满面堆笑,心情极好。
她和顾瑾之屋前屋后看了遍。
“怎样,和我那边相比如何?”宋盼儿问顾瑾之。
“各有千秋。”顾瑾之笑道,“这院子别致得紧,又紧挨着南花园,很是有趣,煊哥儿媳妇一定会喜欢的。”
南花园种了各种花树和果树。像桃树和梅树就各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还有几株丹桂树、几株槐树、几株梨树。
春夏秋冬,各有特色。不是硕果满枝,就是花蕊飘香。
宋盼儿就笑,对自己的安排很是得意。
煊哥儿的亲事,是宋盼儿心头第一件大事。
她现在整日盼着儿媳妇早点进门,好抱孙儿。
回去的时候,顾瑾之也把三公主择婿的事,说给了宋盼儿听。
宋盼儿一听,就怒从心中起,道:“这袁家,真是痴心妄想,居然打起了尚公主的念头。他们家是什么门第?若不是出了个袁裕业,就是个低贱的商户。如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而这么不知足。”
顾瑾之安慰母亲:“肯定成不了。大伯那边正在使劲呢,娘娘要是知道了,也是不依的。”
宋盼儿依旧生气。
她冷哼了声。
她也觉得袁家是故意在给顾家难堪。
袁家的主要目的,是尚公主,从而改变门庭。和顾家作对,并未他们的最终目的。
过了三日,礼部已经将初步筛选出来的二十人,送到了诸王馆会选。
这二十人的名单和背景,也送到了宫里。
袁珣赫然在列。
太子叫人先拿给了太后和皇后瞧。
德妃就去求太后。
她知道太后对人伦亲情比较通情达理。
看到了袁珣,德妃心里顿了顿,然后再仔细看下去,看到了袁珣的父亲叫袁宁业,德妃心里一顿。
她把袁珣的名字指了出来,问太后身边的成姑姑:“姑姑,这位袁珣,是哪户人家的?怎么入选的?”
成姑姑咳了咳,有点不自然,上前道:“德妃娘娘,这位袁珣,乃是吏部尚书袁裕业的侄儿……”
太后愣了愣。
德妃也惊愕,愣在当场。
“袁家子弟啊?”太后冷冷反问了句。
太后很不喜欢袁裕业。
德妃惊醒,连忙后退两步,噗通给太后跪下,声泪俱下:“太后娘娘,您给永淳做主啊!陛下不在宫里,永淳的终身大事,就托付在您手里。您要救救永淳。”
三公主的封号叫永淳公主。
陛下特别喜欢她,她生下来就赐了封号。
太后眉头蹙了蹙。
她觉得德妃有点鲁莽。
有话慢慢说就是了,动不动就哭,有点招太后烦。
“你起来。”太后不紧不慢道,“这是二十个备选的,怎么说起救救永淳的话?”
“太后娘娘,谁不知道如今最得太子爷宠的,就是袁尚书?别说二十个待选的,就是两百个,定是袁家子弟无疑了。”德妃不起身,哭得更加厉害,“太后,当年我的胞姐,差点死在袁家手里。袁家先诬陷她不育,而后不知哪里来的野种,自己弄掉了,又诬陷我胞姐杀人。这龙潭虎穴,永淳断乎是趟不过的。太后娘娘,你疼疼永淳吧!”
*****
推荐一本书:《妙偶天成》,作者:冬天的柳叶。这是本轻宅斗文,很欢乐有趣,我最近新追的书之一。
我和柳叶认识快三年了,从她写第一本书开始,我就一直追她的书。她塑造角色,总有新意,女主非常讨喜,故事性强。《妙偶天成》有点瘦,却是本值得养的书,大家去看看吧!
放上简介:甄家四姑娘争强好胜,自私虚荣,费尽心机设计和镇国公家的世子一同落了水。然后,一个呆萌吃货就在甄四姑娘落水后穿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