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节亲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7节亲征
顾瑾之留了三个弟弟吃饭。
煊哥儿甚至撺掇顾瑾之:“七姐,把八哥也请来吧。八哥爱吃湘菜……”
他还跟小时候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想着顾琇之。
他在母亲和顾琇之之间,努力维护着顾琇之。
顾瑾之以为,那是小时候的兄弟情。
他至今不变,让顾瑾之颇为感动。
煊哥儿是个长情又心地柔软之人,像父亲顾延臻。
这是优点,有时候也是缺点。
想到他那悬而未决的爱情,顾瑾之有点替他担心。
她微微走神了一瞬,拉回心绪,笑道:“好啊。”
然后让丫鬟去请顾琇之。
顾琇之正在书房看书。
还有一个月就春闱,他非常紧张。
他太想点中进士了。
中了进士,他便可以入翰林院,学习三年,选官去外地,离开这个家,离开嫡母宋氏,过几年随心所欲的生活。
他把未来全部的赌注,都放在这次的春闱上。
他输不起。
他在嵩山书院念了六年书,中了举人回家。
那六年,不少同窗叫苦,顾琇之却感觉每天都像过年一般。他过得舒心、自由自在,不必事事看人脸色。
他甚至给延陵府的庄子上写信。
他那个被主母赶出去的生母洪莲,仍在庄子上。收到他的信,庄子上的管事给他回信,说洪姨娘身体很好,只是整日念叨他。
洪姨娘让他好好念书,照顾好自己,等将来做官了,接洪姨娘去享福。
顾琇之从此就安心念书。
他知道母凭子贵。
只要他能出头,能做官,将来洪姨娘也可以和嫡母宋氏一样,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这个年代,为官三年政绩为优,就可以上报朝廷,请求封母亲为诰命。
当然,需要先请封嫡母。
可是他的嫡母已经有了三品诰命。
假如顾琇之做官,最多做个六品官,那么他替母亲请封的诰命,只能是七品的宜人或者八品的安人封号。
这种小诰命封号,嫡母宋氏应该不会放在眼里。
当然,绕过嫡母,请封侧室生母,也需要嫡母的同意。
顾琇之觉得,到了那个时候,为了家族的荣光,为了顾氏的名声,嫡母宋氏会答应的。
这一切,等他中了进士,都会成为可能。
他必须要这个可能。
可越是这般,他就越感觉吃力。做起文章来,自己也感觉大失水准。
他压力太大了,特别是这两日,脑袋嗡嗡作响,看书眼睛发花。
就像现在,他从早上就开始心烦意乱,现在也平静不下来。他想通过写字来静心,却发现字写得也横斜树倒,不成样子。
他后背都汗湿了。
正好,庐阳王府别馆那边派了个小厮,来对顾琇之道:“王妃请舅老爷过府用膳……”
顾琇之微讶,问:“可是有什么事?”
那小厮回答:“没什么大事,其他几位舅老爷都去了……”
顾琇之就明白过来。
他点点头,道:“你先回吧,我稍后便到。”
顾琇之知道,嫡母宋氏是很厌恶他的,但是宋氏的几个孩子,都不讨厌他。特别是煊哥儿,跟他的感情更好。
而顾瑾之也疼他,顾琇之是知道的。
也许不及她疼煊哥儿,但是在顾琇之爱意稀薄的人生里,顾瑾之的疼爱,也足以撑起一片骄阳,照亮他的人生。
顾琇之很喜欢这个姐姐。
他也正想出去透透气。
他换了件干净的衣裳。
更衣的时候,他想:不能这样去,应该去告诉母亲一声,否则回来又要骂他念书不用心了。
想到嫡母,顾琇之后背就有阵阵凉意。
他是真怕宋盼儿。
他战战兢兢进了正院,见到了宋盼儿,把顾瑾之派人请他的事,说了一遍,顺便表示了他很想去。
宋盼儿今日心情不错,就很慷慨的说:“去吧。你整日埋头念书,也太辛苦了。再有一个月就是春闱,应该多歇歇,养好身子……”
顾琇之很惊讶。
他连忙道是。
从正院出来,他大大松了口气。
要是宋盼儿不阴不阳说几句话,顾琇之哪怕去吃饭也没有心情。
现在,他满欢喜的。
他到了王府别馆的时候,进门就听到了朗朗的笑声。
那是七姐的声音。
小时候一处玩,七姐总是笑得这般开怀。
顾琇之眼睛一涩。
丫鬟见他来,对着里头喊了声:“八舅老爷来了……”
里面的笑声微敛,顾瑾之亲自迎了出来。
她穿着沉香色的长袄,比未嫁时丰腴了几分,肌肤更加白皙,下巴尖细,也许不够厚重端庄,却显得却窈窕妩媚。
顾琇之比较喜欢七姐的长相。
“七姐。”他上前道。
顾瑾之迎了他:“怎么才来?我们等了你半日。今日吃湘菜,我府上的厨子,湘菜做得比湘菜馆的还要好,所以把你叫了过来。不打扰你看书吧?”

“没有,我今日也想歇歇。”顾琇之道。
他不想扫兴。
顾瑾之笑得更灿烂:“那更好了。等会儿吃完了,咱们猜枚玩……”
猜枚是他们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
那时候,仅仅是猜单、双数,却玩得非常开心。
后来到了嵩山书院,假日里同窗之间吃酒也猜枚,却要附题作诗。有了比较,顾琇之总觉得小时候和七姐、煊哥儿玩的猜枚,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那些简单的欢乐,是其他东西难以比拟的。
“好啊,正好歇一日。今日天气也好。”顾琇之道。
今日是湘菜,厨子也做了几样不辣的菜。
桌上只有两道菜比较辣,其中一道是辣子鸡。
除了顾瑾之,其他人吃几口就扛不住了,包括顾煊之和顾琇之。孩子们更是吃了一口,辣得眼泪直流。
气氛却很好。
小十和小十一跟顾瑾之不太熟,一开始有点害怕她。
现在混熟了,就亲热起来。
这是血缘里带着的天性。
特别是小十一。
他还跟顾瑾之说:“七姐,燕山和你长得像。”
惹得顾瑾之大笑。
小十有点沉默。
顾瑾之问他话,他也是简单的回答。
煊哥儿就在一旁说:“七姐,你别为难小十。娘说他是锯了嘴的葫芦。”
小十就看了煊哥儿一眼。
大家又笑起来。
今日的一个小动作和一个眼神,都觉得好笑。
可能是气氛的缘故。
顾瑾之很久没有这样开心过。
她一开始,她的孩子们也跟着开心,煊哥儿和琇哥儿更开心,小十一又是人来疯,除了小十不改常态有点沉默,大家都笑得没有正行。
也打破了寝不言食不语的规矩。
吃了饭,大家漱口、洗手之后,就坐在一处猜枚。
人多,猜枚反而越好玩。
不知不觉就晚到了黄昏时分。
直到朱仲钧回来,才打断了他们的玩闹。
“……远远就听到你们笑,什么事这样开心?”朱仲钧笑着问。
顾瑾之便说他们在猜枚。
朱仲钧回来,煊哥儿和琇哥儿都站起身,两人要告辞回家。
小十和小十一也跟着站起身来。
朱仲钧挽留他们:“吃了晚饭再回去吧。虽然住得近,你们兄弟却客套,难得来一趟。”
“是啊,吃了晚饭再回来。”顾瑾之也挽留。
煊哥儿和琇哥儿、小十、小十一就留下来吃晚膳。
朱仲钧和琇哥儿谈春闱的事。
气氛没有上午那么开心。
琇哥儿也回到了现实。
他和朱仲钧说话,有点紧张。
“尽力就好,不需太过于看重。”朱仲钧对琇哥儿道。他看得出顾琇之很紧张这次的春闱,又说,“你这样年轻的举人,已经是非常难得了。退一万步说,哪怕你没有考中,举人也是能做官的。如今你大伯在朝,帮你求个偏远地方的县令,还是绰绰有余。政绩考核三年为优,就可以回京做京官。”
琇哥儿愣了愣。
他也知道举人是可以选官的。
但是,举人选官,那是难上加难,需要等空缺,有时候一等就是十几年,还不如继续参加科考。
想选个县令更是不可能的,只能选个无品的县丞等。
但是,假如去求求大伯呢?
顾琇之从来没这样想过,因为他觉得,嫡母宋盼儿是不会让父亲去求大伯的,特别是为了他。
但是,假如他真的没有考中,去求大伯帮忙选个偏远地方的县令,对大伯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他做出了政绩,也是顾家的声誉,大伯未必不乐意。
这样还可以早离家三年。
顾琇之的心,一瞬间就沸腾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那些压力,都是自找的,根本没有必要的。
他的笑容也变得璀璨,道:“是,我定会尽力而为。”
朱仲钧点点头。
晚膳后,朱仲钧和顾瑾之亲自送了弟弟们回去。
而后,两人回了家。
顾瑾之想着,上午那些拜帖还没有看完呢,也许有重要的人来访,应该给人家回帖的。
但是她今天太累了,眼皮打架,着实没有精力看了。
朱仲钧又在耳边跟她说话:“……看样子,是要出征了。”
顾瑾之努力撑起眼皮,问朱仲钧:“谁要出征?”
“皇帝。”朱仲钧道。
顾瑾之猛然就醒了。
*****
推荐一本书:《嫡欢》,作者:元浅。春闺记事页面下的直通车上有,大家点击可以直接进入。
简介:孙妙曦前世伤心而死,这世费尽心机报复。什么?他竟然说一切只是个苦逼的误会?喂,世子童鞋,本姑娘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干掉你,这样你还要追我?不要脸的家伙居然说“只要嫁给我,随你怎么****”……靠,是干掉好不好?!这是一个因误会成仇,最后破镜重圆的欢乐故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