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首百年短(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和五年,辽金开战,互相征伐。
四月的一天,大宋崇政殿前,一大早就整齐地站立着五百禁军,每人都手持长矛,背背弓箭,等待着皇上前来检阅。
过了半晌,皇上的仪仗才远远地走来。宋徽宗不慌不忙地坐在殿前最高的金座上,身后侍立着两队宫女,身旁各有六名手执画戟的卫兵,左手边坐着高俅,右手边坐着蔡京。
望着殿下的禁军,宋徽宗对着蔡京点了点头。
蔡京站了起来,对着禁军大声说道:“皇恩浩荡,今日要考验尔等的骑射功夫。有谁能挽强弓,中远的者,当为赐坐。”
当下鼓声大作,一支十人队的禁军出列,纷纷上马,在殿前的空地上纵马奔驰,距离箭靶五六丈远的时候,整齐地搭弓射箭,顿时,箭飞如雨,有人正中靶心,也有人偏出不少。
一队过后,又换另一队,三队过后,尽是如此。眼见得徽宗有些意兴阑珊,高俅站起行礼说道:“启禀皇上,臣曾见过一女子,骑射功夫甚是了得,断然不输于男儿,不知今日皇上可有兴趣瞧上一瞧?”
“高爱卿此言当真?世上真有此等奇女子?朕今日就开开眼界。”宋徽宗显然来了兴趣。
“遵命。”高俅对身旁随从吩咐了一句。还故意看了看蔡京,见后者脸上微有怒容,马上对他微微一笑。
不一会儿,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从殿后转了出来。头发高高挽起,一身青色的布裙,足踏马靴,手持弓箭,背后不知背着什么,圆鼓鼓的。
向徽宗行了跪拜之礼后,少女亲自击鼓,一鼓罢,轻轻纵身一跃,跨上马背,背朝箭靶飞驰出了十几丈远,也没有掉转马头,直接伸臂挽弓,在马上脸向后弯下腰去,手一松,羽箭呼啸而出,不偏不倚,正中靶心。
宋徽宗也忍不住叫起好来。就在众人以为少女要下马之时,她又从背后背囊中拿出一个皮球,站在马鞍上,将皮球高高踢向空中。重新坐好,少女左手拉紧缰绳,右手捏着箭,右脚离开马镫,踏在长弓弧心处,然后仰躺在马背上,右脚高高伸起,正对着还在空中的皮球,右手猛然松开,皮球应声落地,一箭贯穿其中。
全场哑然无声,片刻之后,徽宗鼓起掌来。场上五百禁军面上都有惭色,想不到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子也能如此精通骑射。
高俅蔡京也跟着拍起手来。掌声未罢,青衣少女已跳下马来,跪在阶前。
徽宗亲自问道:“你射箭时,为何还会用到脚啊?”
少女低头答道:“回禀皇上,小女子所用的是神臂弓,比一般弓箭都要硬,用脚张弓,可以增加射程。”
徽宗点头道:“原来如此。来人啊,给此奇女子赐坐。高爱卿,你引荐有功,事罢跟朕回宫领赏。”
高俅连忙应道:“吾皇万岁,臣领旨谢恩。”
“虽然骑射非女子之事,不过我大宋女子都能如此熟捻此事,还有谁不能精通此道呢?”徽宗又欣欣然道。
蔡京连忙起立说道:“圣上英明,我大宋男子挽强弓,女子能骑射。居安思危,此乃天下之幸也。”

徽宗哈哈大笑,却不知道十二年后,等待他的就是骇人听闻的靖康之耻。
两年半后的冬天,大雪初霁,八角凉亭,满地落雪,数枝梅花,凌寒而开。
一个女子,身穿紫色短袄紫色长裙,右手握着一柄剑,寒光闪闪,正在庭院中挥舞。
只见她飞身而起,双腿缠住凉亭的一根柱子,脸朝下,手中长剑在地上划了几道,然后左手在柱子上一拍,身形顿起,轻巧地踩在一枝梅花上。梅花上下晃动了几下,落下几片花瓣。女子轻轻踏在地上,绕着圈子,或对着空中刺削,或对着地上积雪砍划,整个庭院都是她紫色的身影。不一会儿,她收束身形,静立一旁,看着地上。
院子正中的积雪上,一个硕大的“紫”字,悄然绽放,还有片片梅花点缀其上,甚是唯美。紫衣女子点了点头,想来自己也很满意。
“不错,你们姐妹两个中还有一个可堪大用。”对面屋檐下,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手捻胡须,缓缓说道。
紫衣女子走到近前,低头行礼道:“义父。”
“你妹妹呢?又到哪里去玩了?”男子皱着眉头问道。
“回义父的话,妹妹今早又跟着高大人进宫了。”女子不敢抬头,说道。
男子摇了摇头,说道:“罢了,且由着她去吧,明年我就带着她到海州去,由不得她再胡来。”
女子猛然抬头问道:“义父明年要去海州?”
中年男子看着女子冻得有些发红的脸颊,说道:“跟我来。”说着当先走入一个房间。女子快步跟上去。到了房间里,男子又推开一道暗门,两人在暗门后的密室里坐下来。
男子开口说道:“百多年前,我大宋与辽人定下澶渊之盟,每年缴纳岁贡,才使得辽人不再犯我边境。然而这百年来,却内战不断。多少无知的人也敢学那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与朝廷分庭抗礼。我朝重文轻武,那些匪类自以为朝廷好惹,却忘了自己不过是以卵击石。明年我将知海州,那附近就有不少贼寇。依我之见,最难缠的就是梁山泊那伙儿。政和元年,圣上为解国库空虚之急,特设立‘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掌握于朝廷之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做法无可厚非,却招致那些贼人的不满,竟敢公然反抗。虽然梁山泊那伙儿贼人还未曾正式起义,然而在我看来,不过是早晚的事。我有心上报朝廷,派兵讨伐,却被驳回,说是那帮乌合之众,难成气候。皇上的圣旨,我无法违抗,不过为了谨慎起见,我想让你去做一件事。”
女子站了起来,说道:“义父的事,就是紫儿的事,有什么尽管吩咐。”
男子点了点头,说道:“擒贼先擒王,过了年,你去一趟梁山泊,带贼首宋江的人头去海州见我。这件事,不可对第三个人说起。”
女子没有丝毫迟疑,点头应承下来。
男子淡淡笑了笑,心中却在想,这百年间的事,被自己说起,怎么寥寥几句就能说完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