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孝子话里情(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春堂后院,秦碧云自己精心的抹上胭脂,然后问一旁的小素道:“我好看吗?”
“小姐越来越漂亮了。”小素不假思索,慌忙答道。
“那就是说我以前不漂亮了?”秦碧云挑了挑眉毛。
小素连连摆手,说道:“不是的,小姐以前就很白,很漂亮,只是现在抹上这盒胭脂,脸色红润了许多,现在的漂亮跟以前的漂亮不一样。”
“算你这个丫环会说话,是啊,自从用了这盒胭脂,脸上的那些疤痕也淡了许多。真不知道吴老太太的胭脂里都有什么奇妙的东西。”秦碧云轻轻碰了碰脸颊,显得十分满意。
一会儿,秦碧云忽然问道:“今天是二十吗?”
“回小姐的话,今天正是八月二十。”小素不敢怠慢,连忙答道。
“你去繁儿店里看看,她有什么绣好的,你就替我先拿回来。”秦碧云悠闲的说道。
小素有些为难,说道:“小姐,那些绣品您还没付钱,繁儿姑娘会同意我拿回来吗?”
秦碧云瞪了小素一眼,说道:“繁儿那么好说话,你对她多笑笑,她不就让你拿回来了?现在不付钱怎么了?又不是我想赖账,只是先拿回来几件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你要是不去拿,我就叫小灵去。虽然她笨了点,可还是很听话的。”
小素生怕秦碧云真的让小灵去,自己失了宠,连忙说道:“小姐,您别生奴婢的气,我这就去,一定立刻给您拿回几件来。”
秦碧云嗯了一声,又说道:“记得从后门走从后门回来,千万别让我爹瞧见,知道吗?”
“是,不过恕奴婢直言,现在阿枢阿问小灵和我都听小姐的话,整个家中,就瞒着老爷,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要是万一被老爷发现了,那可怎么办?”小素大着胆子问道。
秦碧云一皱眉头,说道:“只要你们四个不说,谁又会知道?只要你们四个真的只听我的话,就算那个老头子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这间回春堂是我的,你们四个也是我的。你明白吗?还不快去拿绣品?我要你半个时辰之内赶回来!”
小素吓得一哆嗦,行了礼,转身走了出去,小跑着到了后门边,出了门,顾不上别人怎么看,自顾自踩着摇摇晃晃的步子小跑着。
正值深秋天气,不一会儿,小素的额头上竟然还冒出了细细的汗珠。
随便擦了一擦,小素几乎用了最快的速度,从城北跑到了城西。
繁儿看见小素的时候,她正不停的喘着粗气。想让她坐下来休息,她却摆摆手,捂着肚子不敢有片刻的耽误,说道:“繁儿姑娘,我家小姐想要知道她定的那些绣品可有已经绣好的?”
繁儿微微笑着说道:“被面、嫁衣和鞋面已经绣好了。其他的还要再等等。”
小素也努力笑着,说道:“繁儿姑娘,不知道可不可以让我先把被面、嫁衣和鞋面拿回去给我家小姐看看?你也知道,这还要缝被子,还要上鞋面,又得花费不少时间,眼看我家小姐婚期将近,你看……”
“也对,反正已经绣好了,放在我这里也是占地方,你拿回去好了。等我给你取来。”繁儿轻轻笑了笑,走到了后面,一会儿拿出一个布包,让小素看了看,又重新包好,打了结,递到小素的手上。
小素从来没有遇见这么通情达理的人,想要说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半个时辰转眼就到,不敢再耽误下去,小素道了声谢,又小跑着离开了。
刚跑出店门没多远,就在街角转弯处撞上了一个面色微黑,眉清目秀的人。小素一下子坐倒在地,布包也掉落一旁。那人用袖子遮住手,然后托起小素的胳膊,帮助她站了起来,还捡起一旁的布包,递到她手中,而且自始至终都看着前方,目不斜视。

小素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那人说道:“对不起。”
“没关系,是我不对,走得太急,撞上了你。”看着眼前一脸正气的男子,小素突然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不由地低下头,说道,“得罪公子之处还请见谅,奴婢告辞了。”说着又小跑着离开了。
男子看了看小素的背影,又转过头,继续看着不远处绣庄里繁儿忙碌的身影。
繁儿,一个我娘做梦都会梦见的女孩,我到底该不该去见见她呢?男子正是包拯,犹豫了片刻,还是转身离去。
谁知一股无形的力量把自己转了个身,那股力量推着自己一步一步朝绣庄走去。包拯心中诧异,怎么还会有这种事?很快,就到了绣庄门口,那股力量消失了,正在整理物品的繁儿看到包拯进门,一下子愣住了,片刻之后,又脸带笑容,问道:“包公子来了,可是让我给包老夫人绣什么东西吗?”
“不是。”包拯竟然有些紧张,不敢看着繁儿。
“那是为了什么啊?”繁儿又问道。
包拯心中想着,我是来看你的,可这话怎么说的出口?就在包拯思考的时候,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不知怎么,包拯竟然开口说道:“我是来看你的。”
繁儿感觉脸颊微微有些发烫,连忙低下头,一会儿才抬头说道:“我有什么好看的?包公子真会开玩笑。”
包拯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看到繁儿脸颊微红的样子,又觉得心中一动。当下解释道:“那天在一文医馆,看到你绣的旗幡,上面的几个字着实出色,就想来问问,看你能不能给我写几个字。”
“写字?包公子是第一个到我的绣庄里,要我写字的人了。好吧,包公子要我写什么字?只要不嫌弃我写得难看就行。”繁儿看着包拯微笑着说道。
包拯略一思索,说道:“你可知道唐代杜甫的七言律诗《登楼》?就写那首诗吧。”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包公子心怀朝廷,以后当有大作为。好,我就来写这首诗。”繁儿说完,找出一块雪白的布帛,铺在桌上,又开始磨墨。
此女不凡,没想到刚才只是试探地问问,她却真的知道这首诗,还能从这首诗中看出我想要报效朝廷的志向。看来她是读过书的,却又为何沦落此地成了一个绣娘呢?包拯不禁对繁儿心生好奇。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女子可以看出自己的抱负。在好奇之余,包拯也怀着一丝敬佩。
看着繁儿认真写字,包拯认真观看的景象,玉露对一旁的金风笑着说道:“你看他们两个是不是很般配?我们一定要再加把劲才行啊。”
“你的馊主意真的很多啊。”金风轻轻感叹着。
玉露辩解道:“哪里是馊主意?我不过让你把包拯送到这里,又让他说了一句也许他本来就想说的话罢了。”
“对,对,不是馊主意,不是馊主意,你总是对的,这样行了吧。”金风摇头说道。
“我当然也有错的时候,不过在这件事上,你要相信我,这么做是对的。”玉露看着包拯说道。
金风看着写字的繁儿,说道:“但愿你是对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