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只忆当时少年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风流纨绔子,依红偎翠青楼游,这本是越国帝都权种习以为常正常社交,然而,这些个自认放荡不羁、风流成性的少年子弟们,提及那个那位挟锦城之富而来的苏氏少主,亦不得不自认不及,甘拜下风。
说话那位意气风发的锦城少主苏惊尘,虽不得不屈服于父辈那古老的指腹为婚之习俗,万分委屈的到傅府下聘,却在勉强礼成之后,立刻避席而去,转头便去向花街之中,招来群狐朋狗友,依红偎翠,夜夜笙萧,以示其无声抗议。
光是这份荒唐行径与风流径,便成了众多纨绔之仰视之目标。
虽说,那样酒肉歌舞,胡天胡地的行径,虽然是最低等颓废纨绔子弟,但,对于自小生于富贵之中的苏惊尘而言,能彰显其被逼订亲的无声的抗议,便是快意,至于这种做法,会给那傅府带来何等尴尬,自不会在其计量之中。
所谓物以类聚,一众纨绔子弟的聚会,口中自是不会少了帝都最新的风云动向。
也不清那是第几日,也不知是谁开始把话题转自那对初入京城,便已引人侧目的姐妹身上的。
便有人笑语苏家少主的好运道:幸得家人订下的是那知书达理的傅家千金,如若父辈无眼,给订下那对如今帝都的风云人物,那对姐妹花之一,以苏家之守信程度,才真是抱屈而不敢言啊。
“美人倒真是两人美人坯子。可惜,知书达理的那一个,却是盲女,自难登大堂聘为主妇。而健康的那个妹妹,啧啧啧,光那个爆蹄性子。便让诸人退避三舍,可惜了,那样的美丽的女子,却只是个可远观不可沾身的
这话是最初是从那一众纨绔子弟口中谁最先传出地,已是无从考证。
坏就坏在那偏生那一直自认天下第一,无人能及的嚣张个性,面对众人之调笑戏言,怎甘心示弱于人。
酒兴三分起。狂性倒是十足,便那么鬼使神差的给接上一句:“这天下的女子还不都一样,管他什么盲女狼女,名头倒不弱,改明儿,有兴趣。本少爷倒要真去会会看,若真能入得本少爷之眼,倒可以大发善心赏个小妾之份位与之,本少爷便取那盲女之心性,与狼女之明眸,不就兼得
当年正是年少轻狂时,这样的话,本是几分醉意便脱口而出,惹得一干纨绔子弟轰然叫好,其后诸人各有言语,更是稀奇古怪,但。真个算来,林林总总,也就一句句醉话戏言,本是从来放在心上,当不得真。
连苏惊尘酒醒之后,都忘记自己曾说过什么,甚至连那话是否是当时原意。亦是不能确定。
可那种种荒唐调笑的传言。却慢慢在帝都之中。流传开来。
这一次,没等苏大少爷有机会去会这对姐妹。那个初听得流言的妹妹,剑眉一挑,面若寒霜,持鞭在手,气势汹汹,竟自奔花街而来,竟自要来先会这位苏大少爷。
醉卧美人膝地苏大爷,被当头一盆冷水泼得半醒半梦间,尚来不及发怒,却觉耳边风声冽冽,喧哗异常,身上便已挨了几下,火辣辣的疼
这一痛,人还没弄清状态,便只看到一双异常美丽而愤怒的眼,以及漫天鞭影压顶而来。
那是怎么的一场混乱
最让帝都之人津津得道的,便是那一直似天之骄子般耀眼般存在的苏家大少爷惊尘少爷,被慕二小姐以一根长鞭,众目睽睽之下,沿路打出花街之来,连打带骂,泼悍之声,闻于内外。
当时,若非另一辆马车地出现,车上放下只已让帝都诸人从惊惶不安到看至平常帝都一景的白色大狼的出现,叼住其女主长鞭,硬生生的把人拽回车内,绝尘而去。那位苏大少爷还能否在暴怒的狼女手中留得性命,亦是难说,更别提其后的精彩
更冤的是,当时已是遍体鳞伤地苏大少爷,却还是在事后,众人小心的明示暗点之下才明了,才明了自己这番皮肉之苦无妄之灾所谓何来。
从未受挫折的少爷习性,自是愤愤不平之中,自认不过无心一句醉言,便要付出如许代价,沦为笑谈,依着其少爷脾气,是怎么也不肯善的了。

然而,不等苏大少爷养好伤,外面的时局更是诡异起来。
先是原来日日还来看望自己,顺便拐些个花消的纨绔子弟慢慢不见的人影,一打听,竟然是被自己家长禁足于内,不得外出。
其后,更得其父亲修书,并派人前来,绝口不提其受辱
只提要带其回家养伤,但,看那派来之人的排场,竟之势。
几经周折,好容易才打听得原由。
这风起青萍之未,暗变之初,只不过是慕家大小姐在听闻谣传后地随后写下的两句七句。
话说当日,慕家大小姐慕云茗听说得其事后,本只淡淡一笑,似乎曾放在心上。却专门问了一声其妹可曾知晓此事。
得到肯定后,这才轻轻一声叹息,让人备车,轻唤那穷极无聊的白狼,亦不知人狼之间轻轻细语几句后,便命人驾车带那白狼到那花街之外自去等候。
做出了这样一个令当时所有人匪夷所思、在其后看来睿智父无比的举动后,慕大小姐再略沉思,便命人铺纸磨墨,当场挥毫写下十四个字,令人贴于府外,便长长舒了口气,自去休息,不再理会诸事。
自初进帝都那一日之风云起,这府外本就有不少看戏的眼,何况,此时,其妹又怒气冲冲的离去。如今,这贴于墙头的两行诗句,便更以一种难以想象地速度流传开来,开始引发其后一连串动荡。
一时之间,越国之内,气氛竟然壁垒分明,分成两派,一派以文臣为首,认为那慕家二小姐所作所为,全无一点身为女子地自觉,应于严惩。
但武将一系,却是一味回护这个众人眼中已是离经叛乱地少女。
要求圣上严惩那一干口无遮拦克、毁人清誉的众家纨绔,其中,排在第一地,便是苏家大少,苏惊尘。
而且,这一次,任凭文臣们舌绽莲花,但舆论的风向,却仍向着那对姐妹偏去。所以,才有了这其后的一系列禁足之举。
而这一切,不过因那个名唤慕云茗的女子,两句小诗。
“只惜军中无男子,徒留弱女任人欺
十四字,似自怜,又似嘲讽,让一众民众在忆起慕将军之当年风采之时,再对比这一对平白受无妄之祸的姐妹,那人心的天平,便不由偏了方向。
而军中武将,更是因那十四字诗,不由心酸联想,如今那个被推风口的,本是英年早逝的将军爱女。
如今圣意眷顾之下,仍受此等委屈,若此例一开,自己这些为捐躯之后,军中无人,身后那一门孤寡,难不成便要步上这对姐妹后尘,如诗中所言,任人欺压不曾?
如果一想,怎不兔死狐悲,感同生受,是以,这一番对峙,与其说是力保那一对姐妹,其实更多的是为保自己百年后的将来家人
至此,那第一场交锋,便以苏惊尘全无还手之力,宣布溃败而告终。
这一段往事,别说越国举国喧哗,纵相邻居的离国,亦有传之甚广。姐姐运筹帷幄,举重若轻,妹妹睚眦必报,只求快意恩仇,举世皆知。
至于其三年后,明明是盲女的慕云茗,却被赐婚于越国二皇子,成为其皇妃,虽然亦令人震惊,但一细想,亦是有迹可寻。
同一年,那个曾在帝国掀起种种风云巨浪的狼女慕云陵,却如一滴溶如海水中浪花般,在世人眼中消失得无一丝痕迹。
与其同时,当年的离国质子卫天行,亦踏上了返国之行程。
其后,越帝暴毙,越国十年内乱二皇子夫妇是如何相濡以沫,在那样的血雨腥风之中一路相扶相持走过,已无从查证。
可天妒红颜,明明母仪天下已在眼前,可当时的二皇妃在在其夫初登大宝之时,因难产而去世,仅留一女,帝悲不自胜,封女婴为安乐帝姬。
至此,那一对曾在越国历史上风光一时的姐妹,渐成了一段褪色的回忆。
只留下只字片语的事迹,供有心人感怀评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