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晋中鏖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他俩一同出现在军部,把袁维绪做的预案呈交在军长面前的时候,军长眼中明显的出现了一种震惊。不能怪他,不管怎么说,这种战术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光是思路就已经超越了很多年。可是看得出军长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经过不算很长的时间考虑之后,就答应了古地的要求,专门拨给他一笔款项,并且给他补充了一批mP18冲锋枪。同时,他也在袁维绪的预案上写下了“绝密”两个字。
在回独立团的路上,古地得陇望蜀地说,要是能搞出一个动力三角翼就好了。目前的无动力三角翼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很大,能不能发挥作用,还要看他们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要是有动力三角翼,那他的独立团简直就可以变成“飞行军”了。袁维绪白了他一眼,说,那是不是还要给你装备米-28,长弓阿帕奇?战斧式巡航导弹?数字化单兵作战头盔?古地呵呵一笑说,那些东西不实际,但是在三角翼下面架一个螺旋桨,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可能,米曜确实是个天才,我看好她。最后这句话一说出来,古地就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了。
好吧,那你以后只要守着你那个天才就行了,我回我们新7师师部!袁维绪说着掉头就往师部的方向走。军国大事那是大人物们考虑的事情,她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小女生她就是把儿女私情看得很重怎么了?
“等等,等等,”古地追上袁维绪,说:“不就是夸奖了米曜一下,你至于吗你?”
袁维绪没有停下步子的打算,气呼呼地说:“我就这样,怎么了?”
古地在她前面倒着走,说:“军长给我提三个要求的机会,你知道我第一个要求是什么吗?我想也没想就说,我第一个要求就是把你要过来。虽然你现在的参谋业务水平是很不错,不过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人是你。”
袁维绪停下了脚步,看着古地,说:“可是你要的不只我一个。”说着,恨恨地盯着古地。如果说古地夸奖米曜,她生气是半真半假的,但是一想到古地跟军长提的第三个要求竟然是把凌翙也调到独立团,这才真是让她无法释怀的事情。因为这不但连军长都要背负很大的压力,而且如果从纯业务上来,凌翙的作用说什么也比不上几挺重机枪轻机枪实际。
古地说:“这不一样。”
“是不一样啊。”袁维绪说:“你把我调过来只不过是从业务能力上考虑的,把人家调过来就真的不一样了。据我所知,军长也是扛着很大的压力才答应了你。你说你是不忍心看着人家失去希望,不错啊,你做得很好,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我觉得自己很难与你共事。”
“小绪。”古地按住了袁维绪的双肩,他觉得自己快要抓狂了,也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解释这件事,他只能说:“我不想解释什么,因为,本也没什么需要解释的。我只想对你说,我现在很需要你,你不能走。你虽然军衔比我高,可我是主官,我有权命令你留下。当然我不希望用职务留下你。我们……哎呀,要怎么说你才明白呢?”
袁维绪抱着双臂,说:“你怎么说,我都不明白。”她静静的看着古地,良久,叹了一口气,说:“算了,我认命了。”说完,转身往他们独立团的方向走回去。其实米曜的出现。袁维绪除了儿女情长的抵触之外,看到的是更多的好处。至少,当她把凌杳交给她的通用机枪的设计图纸拿给米曜看的时候,从米曜那一瞬间闪亮的眼光,她就知道这事有戏了。毕竟米曜是上过后世的军事院校的高材生,和凌杳那种半路出家的军事发烧友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且作出三角翼也证明了她的实力。她甚至比古地更清楚,米曜的到来,对他们部队的意义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认命是什么意思?古地一时之间有点不明白。但是他不喜欢深究到底,既然袁维绪肯回去了,他也不再去想了。
虽然军长肯定了袁维绪的预案,但是这个计划要付诸实践,还需要很多工作。他们需要的三角翼不是一架两架,而是上千架,砍掉那一片竹林,确实是一种必然。米曜当然也不可能全部亲手制作,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古地给她调了一个加强连日夜赶工,尽管大家的制作手法逐渐熟练,一天也仍旧只能制作出几十架,而且不是每一架都能达到标准,就算米曜自己做的,也会出现废品。还有,更重要的是,训练。操作飞行器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近乎天方夜谭,尽管这种飞行器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可是要克服士兵第一步的恐惧心理,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没有人能保证绝对安全,出事故死几个人的心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团把架子搭起来以后总共有近两千人,可是从这两千人里面选出一半符合条件的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师长那里还积压了不少独立团到友军挖墙脚的诉状。
更紧迫的,是时间。
第7军不愧是国民军十大主力里边名列前三的王牌军,在38军的配合下,20天内硬是把有4个军的敌人据守的襄垣吃了下来。接下来整个中原方面军的攻势不减,接连攻下沁县、武乡、榆社等要地,兵锋直指晋中。晋中如破,就是直捣太原了。而这个时候,中央方面军在河北打得更顺,千年古都北京改名北平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而此时皇帝本人仍在太原,只是把帝**收缩到了保定、沧州一线。也不知道他对京城外围的防线究竟是很有信心,还是完全失去了信心,有很多大臣建议皇帝坐镇京城,主持大局,万一京城不包的话,还可以选择退往东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仍然把太原方面的会战作为重点。
1931年5月下旬,国民军中原方面军主力逼近晋中,拉开了太原会战的序幕。可是,怎么打晋中,却让中原方面军司令长官李谦诚一级上将很是伤脑筋。
晋中古城历来是拱卫太原的门户之一,城墙奇厚无比,即使是野战炮也难以轰开,而国民军现在也没有大口径的榴弹炮,更何况,帝**在古城墙的外围,又苦心经营了一道钢筋混凝土浇铸的防线,取名为“皇盾防线”,城内外更是屯集了不下20万的兵力,俨然将古城变成了一个大兵营。中原方面军经过了前期一系列的攻坚战,虽然战绩辉煌,可是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如果硬打晋中,就算打下来了,能不能再接着打太原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可怕的是,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原守军主动发起攻击,他们又还能不能守得住,这也是个问题。可是如果围而不打,守军粮弹充足,号称可以坚守三年,国民军的补给线很长,沿途不断受到帝**残部、土匪的骚扰,恐怕先弹尽粮绝的还是国民军。
这的确,很难。
5月21日,国民军以第60军为主力,向晋中外围阵地发起试探性攻击,激战了一天一夜,未能突破敌方阵地,而60军的损失十分惨重。此后几天,国民军先后发起几次大规模的攻势,虽然夺得了一些阵地,但进展缓慢的同时,自身的损失却很大,进攻一时间陷入了僵局。李长官不得不放下面子,向自己一向不怎么服气的蒋部长请求援兵。蒋部长答应从山东方面军抽调军队,由石家庄方向出发入晋,但是需要中原方面军先打下阳泉,为山东方面军开辟道路。这个时候还要中央方面军分兵,蒋部长显得有失厚道,但是李长官答应了。他派出了中央方面军目前所能派出的唯一的一支精锐——71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